顶点小说网 > 我和石云 > 第八十五章 写作

第八十五章 写作

小说:我和石云作者:实朴字数:3407更新时间 : 2019-07-16 07:17:50
  “听你讲你自己的经历,我有一个感觉。”石云说。
“什么感觉?”我问。
“我算看清楚了,你是从头到脚一身故事。”石云赞叹的说。
“我到不这样认为,如果我真有故事的话,也是那一年同学聚会,一个长发飘飘的人开门而入。从此进入我的生活,让我的人生充满故事,让我的生活无限美好。”
听了我的话,石云忘情的投入了我的怀抱。
我们亲热了好一会儿后,石云又来了一句:“后来呢?”
“家庭出身贫农,本人成份学生。爷爷十七岁,奶奶十五岁,由山东沂蒙山区。一路讨饭来到东北,繁衍了我们这一大家人。……”
“谁让你说这些?”
“你是揭老底战斗队的吧?你今天不就是要把我翻个底朝上吗?”我假装不满的说。
“你还别说,**时,我和几个人还真差点成立个揭老底战斗队。”石云哈哈笑着。她看了一下时间说:“算了,天不早了,今天就放过你。”
“感谢大赦。”说着我坐了起来。
“你干什么去?”石云没动。
“我们去洗澡啊?”
“躺下。”
听了石云的命令我敢忙躺下,不知石云又耍什么花样。
石云俯在我的耳边小声的说:“人家想……。”
“你想什么?”我故意装糊涂。
“坏蛋!坏蛋。”石云死死的在我的肩头咬了一口。感觉她混身在发热,我把她紧紧的抱在怀中。
石云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于《心之歌》的创作,她写的应该是挺顺,每天都能完成五千多字。我的研究因资料不足只能停下,每天给石云当“陪读”,她写一章我看一章。
我不仅仅是为那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更是十分好奇。因为,读了前面一章,我总喜欢揣测她后边的一章会写些什么?可我竟没有一次猜对。我真的为石云丰富的想象力和宽阔的视野心悦诚服,特别是我给石云讲的一些事,有时竟能巧妙的进入故事中。
不像那个年代,无论是看电影、看剧,还是看那个时代出笼的书。看了前边就知道了后边,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没看多少,故事的发展和走向就可以了然于胸。好人、坏人一出场就知道,甚至人物说什么话都能想象得出,因为那些话也整天也挂在我们大家的嘴上。
今天,我读完刚完成的一章后,石云让我提一提意见。
“我还是不说吧。”我说。
“为什么?”石云不解的问。
“我如果说了,你准会说我拍自己老婆的马屁。”
“你不会不拍自己老婆的马屁吗?”
“那我就说了。”
“我在听。”
“说总的感觉吧,我的总体感觉是第二部比第一部要好很多,第二部后面的要比前边的好很多。是的,写作和做所有的事情一样,会越来越熟练,会不断进步。但你给我的感觉是飞跃,是突飞猛进。”我说完后,等着石云说我拍自己老婆的马屁。
但石云没说,她在沉思。过了好一会,她竟说:“你这个感觉是对的。”停了一下,她接着说:“我开始拿笔写书的时候,总是想,我这是创作呀?这可不是平时随便写点什么,这可不能轻易落笔。写完了开头之后,给不少朋友看,问他们能不能读的下去。朋友们说挺好的,挺有趣的,我才逐步建立起信心。
“但现在不一样了。觉得有话要说,有意见要表达,有故事要讲给大家听。写起特别的自如、自信。当然,这和第一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及读者的爱护和鼓励也是不无关系的。玉秀,怎么和你说呢?现在,对于我来说,写作已经不是什么负担。就像你的论文《劳动与享受》中所说,已经不是劳动而是享受。”
“说的好,这就像演戏一样。演员越是想着自己是在演戏,就越是演不好戏,怎么看怎么像是作戏。比如像有些小品、相声演员。他们出现在影视里,总看着别扭,动作太大,表演太夸张。当然,他们中的绝顶高手,如宋丹丹、冯巩等是不一样的,高手就是高手。
“我喜欢看韩剧,我真的很佩服韩国有些演员。你看他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一颦一笑,摇摇头甩甩手,都是那样的贴近他所创造的角色。有人说韩剧靠人造美女,我不赞成。我到特别喜欢那些常演老头老太太的演员的表演。到是我们的有些人,这个后那个爷的。惺惺作态、搔首弄姿、矫揉造作的令人作呕。”
石云说她也有同感。
监理办公室四个人,摆了五张桌子,由于石云常过来,空的那张办公桌,就成了石云的了。程工或莫工,每天都把那桌子擦的干干净净。
石云本来就是个走到哪儿都受到欢迎的人,特别是知道她是《心之歌》作者后,更是非同寻常。
几个人已经习惯石云在这里,好像把她看成是我们中的一个。如果石云哪一天没过来,大家还要问:大作家今天怎么没过来?
这一天,几个人都在,石云也坐在她常坐的桌子前。
程工问石云:“阿姨,《心之歌》真是您的第一部作品吗?”
“是的,一点不错。”石云回答。
“可是,大家都不相信,都说新手哪能写的这样好?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程工说。
“程工,谢谢你的鼓励,不过我的答读者,说的确实都是实话。”石云诚恳的说。
“程工,你阿姨说的确实是实话,不过,她的写作根基很牢。上学时作文就特别好,几乎每一次都被老师都当成范文。她喜欢读书,喜欢旅游,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这是第一部作品,用我们东北人常说的一句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为石云解释。
“怪不得,听李总这么一说,我明白了。”程工点着头。
“阿姨,写小说很难吗?”坐在程工对面的莫工一直在注意着大家的说话,这时候他插了一句。
“怎么说呢?如果说有多难的话,好像也不至于。比如说阿姨我不是就写了部书吗?可你要说不难,那也肯定不是事实,写顺了波涛汹涌,都收不住笔。可有时候卡住了好几天写不出一个字。如果说很容易,阿姨《心之歌》的第二部能拖这么长时间吗?”石云深有感触的说。
“阿姨说话就是有水平,也不说难,也不说不难,你自己体会吧!”程工总是很会说话的。
“阿姨,您是怎么想起写小说的?”莫工接着问。
石云看了看我说:“这个我还真有点说不清,算是机缘巧合吧?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个特别知心的朋友。那家伙独具慧眼,一口咬定我能写书。既然人家对我这样的有信心,就试试吧?这不,还真让这个家伙说中了,我还真写出来了。”说着,石云自己忍不住笑了。
“阿姨,写作很美好吧?”莫工接着问。
“是的,很美好。你可以让时间倒流,回到过去。甚至可以回到孩童时代,去和昔日的小伙伴嬉戏。你也可以跑到未来,和那时候的人们对话。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怎么?莫工,你想写作吗?”石云满脸含笑的看着莫工。
“没有呀阿姨,我哪有那个本事,我怎么能行?”莫工满脸通红。
“不是的莫工,你肯定行的。我常听我们家老李说,你文笔很棒。”石云更会说话。
“阿姨,你别听李总的,他就是哄着我,让我多干点活。”莫工说完,大家都笑了。
“李总,嫂子既然喜欢旅游,咱们工地现在也不算忙,有我们几个盯着就行了。苏州这么多景点,为什么不带嫂子出去玩玩?”一边一直没说话的周工也开口了。
周工说完后几个人也跟着附和。
“谢谢兄弟们,只是这天太热,过几天有合适的天,再说吧。”我当然不能说这里很多的景点我们已经去过了。
周工还想说什么,这时,听到有人敲门。我说了声请进后,进来个农民工模样的人。
进屋后他显得很腼腆,看来他认识我。
我坐最里边,他径直朝我走了过来。我一看这肯定不是工地管事的人,因我那些人我都很熟。
看来是找我的,我站起身迎接。走到我桌前,我请他坐下,找了个一次性水杯给他倒水。
他拦住我说:“李总您不要客气,我马上就走。”
“这么热的天,水总是要喝的。”我还是给他倒了杯水,放在他面前。
我坐下后,静静的看着他,想知道他找我什么事?
“李总,是这样的,我不知道我这么做合不合适?”他小心的说。
“不管什么事?  您尽管说就是了。”我鼓励着他。
“是这样的李总,大家都说您老伴是《心之歌》的作者,是不是真的?”他问。
我点了点头,惊讶的问:“您知道《心之歌》?您读过《心之歌》吗?”
“怎么会不知道?谁会不知道?我当然在读,我们很多人都在读。”他不解的说。
“喜欢这本书吗?”我问。石云也在注意的听。
“怎么能不喜欢?”他回答。
“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吗?”我真的很好奇。
他看来想不到我会给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了一下说:“就是喜欢,为什么喜欢呢?虽然写的不是俺们农村。但总觉得书里的人很熟悉,很亲近,好像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李总我说不好,反正就是喜欢。不是我一个人,大家都喜欢,年老的,年少的。”
“您说的够好了,真的。一点不错,我老伴儿就是《心之歌》的作者。”我很激动,由衷的为石云自豪,也为眼前这位朴实的农民工兄弟所感动。
我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他显然被我这突然的举动搞蒙了,楞在那里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回事。
“兄弟,你找我……”我也觉得自己有点唐突了,松开了他的手,我想他肯定有别的事,肯定不会是来和我讨论《心之歌》的。
他也好像也想起了他是来干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很精致的小本,放到了桌子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