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书生伏魔记 > 第十五章 关山论道

第十五章 关山论道

小说:书生伏魔记作者:大漠侠客字数:2606更新时间 : 2020-10-20 00:54:00
胡先生为儒陈镇是道,陈镇心安理得的经常去胡也先生那灵机充沛的“野狐书屋”修炼看书,偶尔也会蹭些胡先生的宝贝灵茶喝,每次去拜访或多或少陈镇也都会带点山下米酒烧鸡之类的吃食,想来还是陈镇比较占得便宜。胡先生学富五车藏书万卷,在这里陈镇不仅继续深造学习了那幼年就开始熟读的圣贤文章还获得了许多修行相关的知识。

陈镇和胡先生一个好学一个好教,胡先生对陈镇真的是颇为照顾,看着陈镇好学,不仅无偿的给陈镇分享知识,还经常故意将一些对陈镇修行有用或者陈镇提出感兴趣类型的图书挑出来,放在显眼的位置,以便陈镇阅读。每次来到“野狐书屋”,陈镇都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的吸取书本中的知识。

陈镇将自己这些天来在石壶村发生的事情转述给了胡也先生,在胡先生的口中他确定了自己九成九就是那传说中的先天功德体。天道无情,功德和气运一样是那虚无缥缈之物,获取功德的唯一途径就是做一些能令天道认可的事情,如果没有功德,那么拥有这种体质的人修行起来便和常人无异,这种体质的恐怖之处在于,只要能获得到功德那么拥有这种道体的人的修行速率是正常人的千万倍,而且能毫无瓶颈的突破境界!修行本是逆天而行,而这种道体会使人直接契合天道的道韵,不受业障和劫力的影响,突破境界自然毫无障碍,正所谓“清浊几番随运转,辟开数劫任西东”。

能够生而为人,每个人从一出生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点先天功德,陈镇第一次修行消耗的就是他从娘胎里带来的那点先天功德,但这点功德应该是不足以让陈镇由凡夫俗子完全突破到练气期的,突破境界可没有中途停止这么一说,陈镇突破后昏迷估计只是这具身体强行突破境界所导致的后果,不过因为太玄经本身是一门中正平和的养气功法,陈镇两世的精神融合又使他的精神力远远超出常人的坚韧,又有前世的修行经验在身,诸多因素这才没有因为强行突破伤及到根本。陈镇在地府阴差的协助下用道家正宗的渡人经度化了七奶奶庙里那近百只的积年怨煞的行为获得了天道的认可,虽然这功德不算大老天也没有降下异象祥瑞,但这些功德的数量足够他修炼到练气中期了,这第二次的突破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陈镇自然不会那么鲁莽,所以很轻松的就突破到了练气中期。

这一日,胡先生又像往常一样教导着一众山精鸟兽们读书识字,陈镇早早来到了“野狐书屋”,安静的坐在后堂,津津有味的拜读着一本名叫《徐弘祖游十国记》的杂书。

这徐弘祖乃是一位元婴期的大修,自凡俗时期就喜爱游览自然山水人文各种风光,这本游记记录的就是他在游历十国大地时以元婴修士的角度“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的秘辛杂事,其中描写了十国各种山川地貌、鸟兽山精、风土人情,写的是颇具趣味。

这边学堂内的散堂钟声传来,学生们都三三两两的离开了,胡先生这时候才走入后堂,看到了这边正在看书的陈镇。

突然,胡先生心有所想的问道“镇儿,你如何看待当世儒家之道?”

胡先生这个问题问的很突然,突然到陈镇完全没有准备,这问题从胡先生这样的当世大儒口中像自己的学生提出甚至显的有些离经叛道;陈镇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胡先生对自己的考验,自然不敢草率的就回答胡先生,于是小心翼翼的反问道“不知先生具体所指?”

这个世界的传统儒家,更加偏向于君臣父子的礼仪之道,前代圣人提出的格物伦更是将这种思潮推向了高峰,于是在十国大地上这儒家思想被各个王朝的帝王当做统治帝国人民的手段,推崇万分,儒家也就有了如今的辉煌成就。

胡先生一开始也是对这些圣人理论推崇万分,每一句都当做经典反复揣摩研读。直到他拜入了当代圣人门下,入道成为了贤德大儒。有一天,胡先生看到了先贤的“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矣”,为了实践前代圣人提出的“格物致知”学说,胡先生跑去了后山去观察那山中的竹子,日夜不眠的思考观察,希望悟出圣人所说的道理。可是他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依然一无所获,但圣人那埋在他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又让他产生了自我怀疑。

他将自己这种矛盾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当代圣人,圣人点化他去用脚丈量用心探索。于是,胡先生效仿先贤周游列国,胡先生还沉入了最底层,如凡俗的教书匠一般教书育人。他自始至终都在贯彻着自己的道,可周游列国近百载,他悟得了百般道理,总觉得缺点什么,如今更是只差一线便能功德圆满。

胡先生想起了自己格竹的经历,虽然对陈镇的回答并没有报出什么太大的期望,却还是说道“我问的是你对格物致知的看法。”

前世的陈镇对国学却有一定的研究,他最不care的就是一直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子”,一方面提出理学万分推崇君臣父子之道,一方面娶尼姑当小妾和自己的儿媳有着不明不白的干系,在宋宁宗要罢免他时,一股脑的认下了所有政敌攻讦的罪状。甚至为了能够自保,“朱子”竟然还承认自己以前提出的理学思想都是“伪学”。这种严他宽己的“道德标兵”所提出的理论就是没有原则和虚伪者用来约束他人的文化糟粕,陈镇并不是能十分认同,陈镇不说只是害怕引起胡先生的不悦。

陈镇是有文人情怀的,他并不排斥国学和儒家思想,他排斥的是禁锢他人思想的穷儒酸丁。他从小就仰慕类似王阳明和辛弃疾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儒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于是他思索了片刻,尽管小心翼翼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对如今儒家的格物致知的理论并不能完全苟同…”

胡先生倒是惊诧的看了他一眼“但说无碍!”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境界,学生以为格物便是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

接着陈镇又借用了王阳明的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随即陈镇也不再多言,只是满怀忐忑的看着胡先生。

胡先生只是思索了片刻,眼神便恢复了清明“好一个知行合一,你这毛头小子竟然把我这周游列国百年的道理给总结了出来。先生我的道理便是教书育人有教无类,那么你也说说你的道理是什么吧?”

陈镇知道自己算是通过了胡先生的考验,于是便回答道“这一世,学生定当仗剑斩妖魔!”这是他这一世修行的初衷!

胡先生不悲不喜的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的志向,既然你这回答让我颇为满意,那么便给你一项考验,如果你能完成,我便许你一件宝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