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书生伏魔记 > 第四章 关山秘辛

第四章 关山秘辛

小说:书生伏魔记作者:大漠侠客字数:2807更新时间 : 2020-10-17 22:47:00
过了片刻,忽听学堂内的钟声传来,学堂里随之传出了稚童们的欢叫声,吵嚷声,喧哗成了一片,这些看起来已然成精的鸟兽飞禽作人形一涌而出,如若不是众精怪们的兽首兽身,这场景同乡里的蒙学书屋放课如出一辙。

    “我道是谁悄咪咪的躲于窗外?原来是山下的故人前来,贵客前来未曾远迎有失礼数,还请道友见谅!”

    只见说话这人相貌甚是不凡,身材高硕,豹眼剑眉,看那人满脸是扎里扎煞的胡须,好像刀枪林立,头发却梳理的一丝不苟,哪怕是在上课腰间却也还挂有一柄三尺青锋。这人的外貌如同戏本里描写的燕赤霞,又和史书里记载的圣人弟子子路有几分的相似,这不是胡也先生又是谁?!

    胡先生径直的向窗口处露出半个脑袋的陈镇走了过来,难得的用出了不冷不热的玩笑语气,让本来就不知所措的陈镇更加尴尬了。

    好在毕竟陈镇不仅仅只是个十三岁没见过什么市面的半大小子,两世为人让陈镇的面皮的厚度绝不弱于当前的胡先生,完全没有数年前的木讷。

    “胡先生,您好,学生陈镇前来拜访!”说着陈镇整理了下衣襟,恭恭敬敬的朝着胡也先生作揖行了一个学生之礼。

    胡也先生当然担的住陈镇这一礼,于是乎坦然的受了陈镇的这一揖,看到如今的陈镇并失得礼数,胡先生略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又驱散开了周遭因为好奇围绕而来的一众学生“今日授课就此结束,此时天色已晚,尔等速速回家。”

    等那最后一名学生都走完后,胡先生不紧不慢的将陈镇领入竹屋后堂之中,那是胡先生日常起居之地。

    后堂存有整整五排的大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这后堂的门口上挂了一串看起来普通的风铃,陈镇在经过的时候随意的碰了一下,风铃左右摇摆,互相激烈碰撞确没有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看的陈镇煞是诧异。胡先生先是拿出了一套陶土制成的简易茶具泡下茶水,接着拿出两个蒲团引陈镇坐下后才说道“你这黄毛小儿能寻得到这里,破解的了外处我亲手布置的天地三才阵却也并不简单,尔见吾之时灵台清明,能识得我身份想必不是妖邪附体,入草堂,门口那圣人赐下的辩邪铃并未有得异常,如此更不是修士夺舍,想来你宿慧已然觉醒,破解了那胎中之谜!我初遇时就观尔等之面相,汝为困龙之相,困龙升天绝非池中之物,升天就是那一线觉醒宿慧的机缘。虽然我那随手布置的困阵只是为了拒外于人,但你能破解寻得生门所在,前世定然也是修行中人,却当得的了我之前的一声道友。”胡先生目光随意,示意似的扫了一眼内堂门那看似普通的风铃。

    虽然陈镇早已猜到这胡也先生不是一般之人,但听到了这番话后还是心中一惊,惊的是这胡先生竟然一下说出了自己埋藏在心里没有告诉任何人的秘密。虽然心中大惊却也只是恭恭敬敬的说道“先生于晚辈有传道授业之恩,先生不分贫富,有教无类的品性也令学生万分佩服,先生当年未曾收取学生半文束修,却倾囊相授不仅提供餐食还教给学生等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铭感五内!”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尊师重道都是刻在陈镇骨子里的品性。

    胡先生摆了摆手,又问道“各论各话,只是当年村中和你一同学习的那李知秋、邢道荣,如今都如何了?”

    李知秋是陈镇发小李狗剩的大名,知秋意为一叶知秋,这个文绉绉的名字听说是他那已经过世的秀才老爹给起的,邢道荣确是村里那“傻”村正的孩子,属于村里的孩子王。胡先生自称教书匠一名,早些年流落于关山,最初就住在石壶村,因为村中没有教书先生,孩童无法识文辩字明事理,于是在村里开设蒙学免费教书育人,村中一共有六、七名孩童一同上课,这三人算是当时一同于胡先生那里学习蒙学的同窗。陈镇和李知秋都算是出自书香门第,长辈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些本领,而邢道荣纯粹是为了混些免费餐食。

    “回老师,李知秋和学生一样至今为止一切安好,倒是邢道荣那愣头青前些时日大病了一场,据说至今仍未痊愈。”

    也许只是随口一说,听到了故人的消息后胡先生点了点头也就没有继续就这个话题发问了。

    这时候茶水已然冲泡完毕,淡淡的茶香飘入了陈镇的鼻子里,陈镇不由自主的吞了吞唾沫。陈镇露出的这副少年姿态都被胡先生看在了眼里,不由的轻笑一声,随手倒满一杯绿茶递给了陈镇“镇儿,虽然我观你面相,你这两世年岁加起来大致还不及我之零头,但这副模样休得让他人知晓你于我处学习,我亦感面皮无光。”

    陈镇只能嘿嘿一笑,陈镇不是没有品过好茶的人,前世他就好这一口,就连那武夷山母树上的滋味他也不是没有尝过。但胡先生这里的茶不同于他前世品过的任何一款茶叶,光是飘香就令人不由自主的吞咽唾液了。

    在享用过这一杯饱含灵机的灵茶过后,陈镇犹豫再三还是开口询问道“未想先生如此精通这命理相人之道,只是关于先生您,学生有所疑惑,不知该不该说?”

    胡先生一摆手似乎知道陈镇想要问些什么,还是干脆的答到“但说无妨!”

    “学生前世确为这修行之人,学生虽不懂命数但粗通望气之术,学生知道先生绝非一般人等,先生所修为天地正气儒家大道,为有教无类,但学生确想知道那些山中学生是先生从何处寻来的?”陈镇问出了他心中最想知道的问题。

胡先生接下来的回答却让陈镇目瞪口呆三观尽覆,原来这个胡先生是儒家圣人坐前的弟子之一,本体非人类,乃山精所化,胡先生效仿先贤周游列国是为了贯彻自身教化众生的道理,儒家的入道讲究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因为这种理念,能够入道的大儒都是令世人敬佩的存在。

    这关山在胡先生到来之前,因为人迹罕至,山中滋生了不少妖邪,这些学生正是那些关山外麓成了精的妖邪的后裔,关于胡先生是从何寻到的这些学生,陈镇只记得胡先生说道“老夫并非那迂腐之酸丁,略懂那物理教化之法,那些妖邪的父母之辈已然领教过老夫这物理教化之法,君不见古之圣人孔仲尼老夫子身高九尺有余,体格强健,身材端是孔武有力,周游列国时期遇见匪盗之流,靠的不是道理,靠的就是那一双砂锅大小的铁拳。君不见圣人有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以抱怨,唯有拳头尔。但物理之法只可使之口服不得心服,于是便有了那些学生前来学习!”

    胡先生云游至大周境内关山这里已经待了数个年头,他计划会继续留在这山中三年,之后就会继续周游列国,到时候估计也就不在大周境内了。胡也先生之所以提前离开石壶村隐居于这山中,一是不喜尘世的喧嚣,最重要的是和山下的某些人有着诸多矛盾,山下有诸多的看不眼顺之处。但毕竟人有人路,妖有妖道,鬼有鬼途,圣人虽然说过有教无类,但人鬼妖三者却有殊途,很多事情并不只是你眼睛里看到的那么简单,  有些事情如果你一个外人参于入局了,哪怕最后落到大周仪鸾司的官吏那里去,你也不见得占得个理字。胡也先生的意思是陈镇能寻到这里和他确实有学生老师之缘,但因为道统不同没有师徒之分,因此,胡也先生告诉陈镇既然有缘,那么只要他还在关山这里,论道也好读书也罢只要不打扰到胡先生教学从此陈镇可以自由前来拜访,胡先生知道这灵气充裕之地对于修行中人的宝贵。

    两个时辰过后见到天色渐暗,陈镇决定辞别了这个令人敬佩的胡也先生,临走时胡也先生犹豫了片刻还是叮嘱陈镇要注意点村东头的那株鬼槐,陈镇终于赶在了日落西山之前,下山回到了家中,只是回家前手中多了两只路上碰到的倒霉野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