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 第107章 “乌合之众”

第107章 “乌合之众”

小说: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作者:始皇的海角字数:4312更新时间 : 2021-02-05 23:55:25
  “你别不信,我听说啊,内阁也出现了分歧,燕王世子朱高炽怜悯百姓,是不同意这样处理的,只是寡不敌众而已败下了阵来,所以就出现了现在这种结果。”

  瘦高个又环顾了下四周,眼见没人,于是神秘兮兮的凑过同伴的耳朵,说道:“小道消息,听说那内阁大臣张紞,特地为了这事跑到陛下那里,胁迫陛下答应了这事,这才导致朱阁老宗亲的身份都没办下来这事!”

  “你说那张紞缺不缺德,那些人冲击的是户部尚书郁新的府邸,又不是他的,也没人怎么着他啊。”

  瘦高个摇摇头,感慨人心不古啊,以往听说官声还不错的张紞现在也是这个样了,和那些鱼肉百姓的昏官一个样!

  国字脸听完木瞪口袋,今天算是见识到了,朝廷发生这么多事,他却什么都不知道。

  旁边一人听了半天,这时也忍不住插嘴了,“这事儿我也听说了,最近都在南京城传遍了,你说那张紞这是为了什么呢,非要这么干,事主都原谅了,都说没事儿了,他却上赶着要办的这么狠!”

  “谁说不是呢,知道这事后,有人在家里给他骂的哟,缺德!”

  俩人也不在意有旁人插入,本身在这茶馆里就是闲谈而已。

  “还是陛下太仁善了,都没有处罚那姓张的,要换成是我啊,这种臣子直接就给他,咔嚓……”男人的手轻轻往脖子上一擦,恶狠狠的说道。

  在老百姓的心里,皇帝是真龙天子,掌握生杀大权的,想杀谁就杀谁,就算是内阁大臣也不能例外。

  “陛下确实太善良了,难道的仁义君主啊!”

  “这倒是,不过这样不也挺好的嘛,真要是像太祖爷一样,杀了那么多人,也不是好事啊,我二舅家的小子不就去准备去考科举嘛?真要是太祖年间啊,我看也不用费这个事了,待家里安安全全的多好啊!”

  瘦高个想到当初太祖爷杀的那些个场景,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当时那菜市口就没有消停过,每天不杀个几个人都像是少了些什么。

  “也是,就是要能和太祖中和下就更好了!”

  那样的话就完美了,他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能越过越好,有盼头!

  这一幕,在今日的南京城并不少见,百姓们交相谈论的也不外乎这些,就好像是有人在引导着一样,丝毫不损朱允炆的威信,反而有了些许提高。

  这些都是锦衣卫不停的宣发的结果,虎死威犹在。

  虽然锦衣卫一度文官们提议废除,皇帝也一度弃用,但是离现在时间不长,根基犹在,朱允炆一启用,立马就能展现出应有的效果。

  锦衣卫重要的从来不是那个名头,古今中外多少特务组织,平常不显露山不显露水,但是该发挥的作用什么时候少了?

  特务组织真正重要的是其中的人,只要人还在,有着档案在很容易就能找到,从新焕发出生机来。

  这些都是指挥使许清的功劳,一段时间的整肃后,当朱允炆有命令下达的时候,各方隐藏的那些暗子一个个重新开始启用,发挥的能量也实在惊人。

  这些都是成果,有了这些人,死的都能说成活,朱允炆也第一次在这种事情上尝到了甜头,不过,好在他平常不能随意出宫,只是听到下面人的汇报,不能亲眼见识到。

  拿这事来说,百姓们议论的是朱允炆的仁善,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说他软弱,又有何不可呢?

  再或者,说他不在乎百姓的死活,还没朱高炽心地好,这又有什么不行呢?

  之前冲击郁新府邸背后的那伙人,没什么组织性,只是利益的集合体都能办到的事,没道理朱允炆有着锦衣卫这么一大bug级存在,还不能达到。

  而结果也显而易见!

  朱允炆拿着徐瑾递上来的报告,越看越是开心,都有些爱不释手了。

  锦衣卫的这次操练、实战演习的结果让他很满意,许青做到了这一切,他承诺的也就不会变了。

  “传旨吧,锦衣卫指挥使就由许清正式担任了,”朱允炆按了按公文,看向徐瑾吩咐道。

  真实性他也有过怀疑,不过,这事的真伪应该很容易就能查到,朱允炆相信许青应该是不会拿自己前途来开玩笑的。

  “是,陛下。”徐瑾笑着应道,陛下心情好,他们做宦官的也能轻松许多。

  “那你现在就去吧,既然做出了成绩,许青就值得这一份任命诏书”朱允炆轻笑着点点头道。

  等徐瑾走后,朱允炆这才把目光转向平常出现在自己身边伺候最多的一个人,打量了下他,三十来岁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只是太监一般都缺乏雄性激素,圆圆的脸看着倒还好,不显年长。

  朱允炆思虑了一下,这才把他招呼过来轻声道:“宫里平常是有出去采购的吧?你认识他们嘛?”

  “回陛下,奴婢认识些!”

  话很少,但是足够简练,在宫里生存,不是特别受宠,都是不敢多说一句话的。

  太监名叫李多,家里都是穷苦人,不然也不会进宫了,穷苦人取的名字都是怎么好养活就怎么取,于是他的名字看着就特别不起眼。

  不错!朱允炆点点头,道:“和你认识的说一下,让他们最近出去的时候注意些,多看看民情,回来后,你收集好,汇报给朕!至于汇报些什么,你应该知道的吧?”

  刚才和徐瑾的对话,他一直在身边,有了这些,相信不是太蠢的人应该都能猜出他想知道的是什么。

  如果真是太蠢没猜出,那就当他做了多余的动作好了。

  李多确实没那么蠢,这种事不说还好,一说就知道皇帝要做的事情是验正一下,看看锦衣卫指挥使有没有作假,毕竟舆情这种东西,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要是骗人的,也很难短期内看出来。

  只不过,他纳闷的是这种事情交给徐总管不就行了,为何要特地交给他来办?

  “是,奴婢回去就和他们说!”

  朱允炆眼神闪烁,又叮嘱了一句,“事情就不用让徐瑾知道了,你自己悄悄的办就好。”

  ????

  李多这下全明白了,陛下这是有一些不信任徐总管啊,才交给他办,才支开了徐总管的,这……他有些为难。

  要知道他可是徐瑾的人,朱允炆选择随侍的时候就是放任徐瑾办理的,有这么好的机会,没道理他不利用起来。

  只是……他轻看了人性的复杂,犹豫还没一分钟,李多就把平常挺照顾他的徐总管抛之脑后了,

  “陛下,奴婢遵旨。”

  朱允炆满意的点点头,最后这一句话,明显比之前的答复更加用心了。

  他知道这人是徐瑾的,只是……那又如何!他是皇帝,徐瑾的人就不能是他的人了嘛?做皇帝的,有哪个人是他不能拉拢过来的。

  只看想与不想而已!

  现在效果不就很好,朱允炆从他的眼神里看得到渴求和欲望,给了他想要的,相信他就能办到朱允炆想办的事儿。

  不是不信任徐瑾,刚开是他不认识多少人还好,到了现在,身边还是只有他一个人,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他的人……那太可怕了。

  他不得不防着点,至于锦衣卫公文的真实性,即便内心有一百个理由说服他可以选择相信,但是朱允炆还是暗自如此决定。

  该要派人去暗访的还是要暗访,不能有侥幸心理,不然以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去利用这一点做文章呢。

  做领导人就不能有丝毫情绪上的漏洞,这些都是有可能成为别人利用的方向。

  这还是在内阁上报要用方孝孺时他才想到的,就连这么小的事情都有人会预判他的预判,那他还能相信什么,有谁能保证自己的想法不会在某种意义上骗了自己?

  为什么国家领导者平常表现的都很平和,轻易不会爆发情绪,还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身为皇帝,身边有无数的放大镜集中在他身上,平常无论是高兴、生气、同情、伤心,这些情绪上的东西,都能被人给利用。

  更何况是信任,这对他来说太奢侈了,所有事情都是不得不防的!

  另一边,舆情的爆发,张紞在内阁也有所耳闻,他不禁苦笑,只是因为早有预料,内心才稍微好受点。

  百姓的谩骂他也能猜到,这个锅他是要背到底了。

  张紞看向窗外,皇帝的行为他不知道怎么评价,总体来说,和太祖皇帝的风格完全迥异。

  太祖行事刚毅,讲究浩荡大势碾压而过,让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没有他法可想。

  从这点上看,陛下的手段还是和太祖有一点点相似的,都是让人欲罢不能,反抗不得。

  不同的地方在于,陛下行事更加的柔和,讲究调剂,懂得妥协,也更加的……猥琐!

  该怂的地方是一点不含糊,当初对阵朱棣一步步示之以弱,到了最后才能一举定输赢,当初,张紞甚至都怀疑过陛下是不是怕了朱棣,所以才会这么懦弱,但是最后他改变了想法。

  该妥协的地方也有,而且很多,内阁的成立,郑赐的入阁,还有免税田一事选择的用财税补贴的方案,这些都透露出陛下的政治智慧,让别人完全无话可说。

  到了现在不知不觉中做了这么多事,还是片叶不沾身,皇帝在百姓,在士林的心中也一直都是那个映像中的好皇帝,没有一丝丝改变。

  到这次让他背黑锅,他也背的心甘情愿,还不就是因为和陛下做了政治妥协,陛下也给了他甜枣。

  张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皇帝的行为多样,有手段,只能说明是个好皇帝,大明有这么一个皇帝,足以称得上是幸事。

  对于百姓就更是如此了,张紞没有忘记皇帝登基没多久,就下的那份诏书,免除苏州等地受灾地区的田税,让百姓能好好的踹口气。

  还有最近的一些动作也越来越偏向于修复民生了。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懒了,想到这里,张紞叹了口气,窗外的风景都觉得不香了。

  陛下懒是真的懒,早朝到了如今已经是形同荒废,只有有重大事情宣布的时候才会考虑一下,平常都是能推给内阁的就推给内阁,能推给六部的就推给六部。

  时间管理上张紞是不得不佩服,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还能有很多的时间游山玩水,休闲娱乐的同时国事却没有一点荒废,一直都是井井有条。

  这一点,张紞桌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就是明证,这些时间一个个的处理,可算是忙死他了,同时也更多的感受到了太祖陛下的不容易了。

  眼下他都觉得累,平常都没时间回家了,当时太祖可是要一个人处理完现在他们四个人的事情的,后期,以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个壮举!

  反正他是办不到的!相信隔壁那几人也是同样的没办法!

  不出他所料,内阁其他几人眼下同样在忙的不可开交,案几上的公文堆积如山,在他们这里已经是常态了,从没人想过把他们全部处理完,只能说跳出紧急的事情先处理。

  之前他们倒是没有认命,文秘司公文一放上来他们就会想着赶紧处理,不能耽误了国事,只是……

  不管他们如何努力,甚至于把住的地方都放在内阁,案几上的公文却从不见减少,一旦处理完,文秘司、通政司的公文也就会源源不断的送过来,从不见例外!

  眼下事情就更多了,方孝孺对案件的判罚内阁给背了书,虽然各方都不怎么满意,但是好歹也没损失什么,既然已经是这样了,那就认了吧。

  内阁加盖公章的布告传入外界,各种声音都有,他们正在加急控制舆情呢,不要以为古代就没用这项工作,就对这个不重视。

  太祖皇帝发行的“县令到任需知”里面就明确的有写着控制社会的方法,就更何况内阁了,这些都是从政经历丰富的积年老官了,公章一盖,他们就已经开始这项工作了。

  一直到今天,已经开始有了成效,慢慢的连讨论这件事的人都少了,朝廷官员、百姓也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到了抓捕冲击尚书府邸一事上。

  不然你以为为何这件事情爆发的如此之快,本质上这还是锦衣卫和内阁的一次短暂交锋,只是交战的双方都不知道彼此而已。

  内阁想要拿这件事吸引注意,确实也成功了,毕竟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这一点锦衣卫不在意,他们想的是在这件事当中要把目光集中在张紞身上,不能让脏水集中到了陛下身上,于是就发生了刚开始那一幕,整个南京城都在讨论这件事。

  不得不说,不管是什么时间,不管是什么工具,普罗大众的思想都是容易被左右的,被引导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