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雪满京华 > 第十章 何似皎皎(二)

第十章 何似皎皎(二)

小说:雪满京华作者:飘篷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4-22 05:38:43
永宁宫在西六宫,距东宫稍远。

        晏朝在下午酉时左右过去,踏进宫门时听到里面似乎热闹得很。心里倒还纳闷,宁妃从来不爱热闹的,和她同住的也只有一位婕妤,平日里也安安静静。

        进去才知,正巧是同住那位婕妤有孕,别宫的妃嫔们皆是来道喜送礼的。宁妃听闻晏朝要来,索性寻了个由头将众人都打发走了。

        宁妃见她来自然欣喜不已,已吩咐宫人上了她常喝的峨眉雪芽,还有她从前在永宁宫时爱吃的几样点心。茶慢一些,点心上得快,仿佛是平日常备的。

        殿中宫人尽数被遣退,甚至连贴身宫女都未曾留下。宁妃看着她,半晌才说出来一句:“太子这些天又十分忙碌吧,我看你清瘦了些,眉间也是愁色分明。”

        晏朝伸手抚了抚眉间,平平展展,她今日来其实心情还不错。目光无意间又瞥到一旁架子上的绣绷,显然是匆忙间放上去的,不知道绣了什么,只看到隐约有金线闪烁。

        印象里宁妃绣工很好,无论什么都绣得栩栩如生。也是这一点得了太后的赏识,后来太后临终前向皇帝提她,方才从后宫诸多无名之辈中一跃成了宁妃。

        她没接宁妃的话,目光从绣工上移回来:“我记得前些天有太医说娘娘眼睛不太好,现下怎么又开始刺绣了……”

        宁妃一摇头:“太医说无大碍。林婕妤有喜,我素日同她交好,能为她做的也不过这些针线功夫。现下每日也不过绣一个多时辰,不妨事。”

        她顿了顿,又说:“今早信王也来了一趟永宁宫,说是贤妃在御前侍疾离不开身,他代贤妃来贺一贺林婕妤,礼也都备了。我瞧着比从前稳重,浑身再没有那么大的戾气。”

        听到信王,晏朝不免蹙眉,心下顿时起了防备:“那信王带来的东西您都查验过了吗?”

        “这你放心,林婕妤在我宫里,我必得万分小心,进到永宁宫的东西我都叫太医看过了,没问题的。我知道你防着信王,我也是。”

        她笑了笑,将点心向她面前一推,思忖片刻,又道:“你们前朝那些政事我虽不懂,但后宫多多少少有些影子在里头。入冬以来陛下召见妃嫔次数极少,各宫都有份,基本是一碗水端平。但这些天我瞧着,贤妃仿佛是一枝独秀了,连带着信王也经常被提起……朝儿,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晏朝知晓宁妃细心,却没料到她能想到这一层。

        说起来确实很像,前朝她与信王对立,但信王自知身份,明面上不争不抢,二人算是井水不犯河水;后宫贤妃一直视宁妃为眼中钉,但奈何宁妃亦不争不抢,安分守己到寻不出任何错来。

        任何一边平衡被打破,能看通其中关窍并不难。

        她想了想,确实自孟淮那件事后,皇帝忽然开始冷落她了。

        前朝表现还并不是特别明显,只是未曾想到后宫已泛起了波澜。

        晏朝摇头一笑:“不算什么大麻烦,眼下还算平静。”

        宁妃轻叹一声,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晏朝看到她眼角未被脂粉掩全的皱纹,一笑起来愈发明显。她今日妆容格外精致,甚至还戴了几支平素一直压在妆奁底下的金玉艳色簪子。心道许是因为今日来客较多,她自然庄重些。

        “我昨日去崔宅看了看,和几年前一样没什么变化。”

        宁妃有些意外,垂首看了看指上的红玉戒指,轻声说:“你在那座宅子里生活了六七年,有感情也在情理之中。只是现在崔家已然没落,那宅子注定要成尘土。”

        “你当年一出生便被钦天监判命犯帝星,若非娘娘忍痛将你送去崔家,在宫里不知要受多少罪。”她面上又浮现出怅色。

        她极少念叨那些,有些话只能烂在肚子里。倒不是不怕隔墙有耳,而是需要彻彻底底将回忆抹杀掉,才能继续坚定地向前走。

        那一年,也是大雪纷飞的季节。

        鞑靼人南侵宣府直逼京城,京中皇帝忽然卧病不起。内忧外患夹击下,钦天监进谗言说东有客星忽生,将犯紫微,分析最终结论是温惠皇后此胎有异。且若为公主则阴气过盛,于社稷及圣体皆不利。

        温惠皇后年初怀娠,太医诊断为双生子,月份渐大后又传言为龙凤胎。

        她临盆前一晚忽然得到消息,说太后欲为江山及皇帝谋划,已暗中交代接生嬷嬷:无论如何,女胎不得活命。

        皇后惊惧之下骤然发动,又因本是头胎兼双胎而难产。一天后坤宁宫才传出婴儿啼哭,但是只有一个孩子——另一个倒不是太后的人动的手,而是因在母腹停留时间太久一出生便没了气息。

        接生嬷嬷出来道喜的同时,将浑身发紫的死女婴抱给太后看了一眼便草草送出宫埋葬。

        两子出生前后时间紧挨着,却偏偏是后出生那一个挺了过来。崔皇后未曾想到竟会是两个女儿,自听到哭声起即便再累也不敢闭眼睛,好不容易熬过一关已是泪水涟涟。

        接生嬷嬷心下不忍,便也谎称的确是龙凤胎,活下来的,是个“皇子”。

        但她的善良并没有得到回报,太后生怕她泄密坏了自己名声,当天以她接生不力为由已将人悄悄处置了。

        皇后则是整日忧惧。孩子在坤宁宫只停了三日,她就以恐累及圣体为由,请旨让应氏带着孩子抱去崔家了。甚至没有来得及取名字。

        阖宫传言皇后铁石心肠,只有宁妃知晓她决定母女分离时剜心剔骨的痛。皇帝也因此觉着崔皇后冷漠,与中宫关系愈发疏淡。

        皇帝当时有后宫佳丽三千,东宫晏华颇得盛赞。且自皇后产子后圣体的确大好,边境也取得大捷,钦天监又说了些好话,是以皇帝并未再提让皇子回宫之事。

        此后六年,晏朝于崔家后宅长大,恐身份泄露,索性连安平伯府也没进,只在崔家老宅中生活。

        后她开始启蒙,才被接进宫里。平时近身宫人皆是崔皇后精心挑选,教她的内侍亦是信得过的心腹。

        崔皇后临终前将女儿托付给宁妃,而后几年是相对平静的日子。直至晏华病逝,她以中宫嫡子的身份,又被推上东宫。

        “……朝儿,你若一直这个样子,以后怎么办……”宁妃在后宫一向低调,一天到晚担心的问题无不是晏朝。

        晏朝一边伸手去拈了块点心,一边轻松开口:“您不必太过忧心,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挺好。且儿臣如今毕竟是东宫,轻易不会出什么事的。”

        “你话是这么说,可我知道……”后面的话逐渐淹没在唇间,余下的唯有无声叹息。

        晏朝顿了顿,知道宁妃在担心什么,只说:“儿臣一路走到现在,既然已无回头路,那便不妨顺着这条通天大道走下去,或许可寻得生路。”

        “你……”宁妃心头一震,面露惊色,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们是别无选择,可当晏朝现下首次明明白白说出来的时候,她还是不免心惊。

        她算是胆子小的,想出言鼓励,却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

        那条路……难于上青天。

        晏朝见她失神,寻了别的话头将注意力引过去,两人又说了些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气氛才算是松缓下来。

        她于永宁宫用了晚膳,方出言告辞。临走时仍不大放心,再三提醒宁妃对同林婕妤有关的事物要多加防范。

        出宫门时天色已然漆黑。煖轿向南走了约莫一刻钟,正要东转,前方忽有一串嘈杂声音,愈来愈近。

        梁禄皱了眉,只得先停下,遣了内侍去问。

        谁知那内侍刚朝声音处走去,迎面已被人撞倒。他正欲开口训斥,却发现来人是一个孩子,大约六七岁,看身上衣饰不凡,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西六宫似乎并没有这个年龄的皇子。

        “这位殿下是……”

        那孩子闭口不言,只拼尽全力挣脱内侍的束缚,要朝身后晏朝的轿子里钻。不远处已有宫人现身,亦是不顾礼数地径直喊起来。

        “……小主子,您今日便是背不会‘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也得随奴婢先回去,不然娘娘会担心您的!”

        年轻的小宫女步子轻盈地跑过来,脸上尤带着怒气轻嗔,嗓音清清脆脆。一看到对面那么大的阵势,登时慌住,倒是先红了脸。

        那孩子仍在和梁禄纠缠着,闻言不由得嚷出声来:“母亲才不担心我!今日我背不出来就得挨板子了!”

        说罢眼看着那宫女已经追上来,索性牙一咬跪在轿前:“六叔救命!”

        与此同时正巧梁禄对着那宫女也斥了一声:“东宫尊驾面前岂容放肆喧哗!”

        那宫女面色一白,当即没了气势,双膝一软跪在地上。

        晏朝恰好掀开帘子,看着眼前的孩子,着实蒙了蒙,只先吩咐一旁制着他的内侍:“松开吧,他是昭怀太子的独子。”

        后又转头看他:“斐儿怎知我是你六叔?”

        晏斐是昭怀太子与其太子妃孙氏膝下仅有的一子,昭怀太子薨后,孙氏便挪去了西边的慈宁宫居住,平时与诸位太妃住得倒是近一些。

        晏朝平日与他见面也不多,只知他如今已到了启蒙的年纪,听闻孙氏整日将他拘在宫里悉心教导,大约已有几个月未曾见过他了。

        小孩子被梁禄扶起来,又低头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尘,才端端正正行了一礼声音响亮回道:“斐儿认得梁公公!”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