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一百三十八章 平定扬州(169)

第二千一百三十八章 平定扬州(169)

小说:大汉龙骑作者:皇叔刘司马字数:4045更新时间 : 2019-07-25 23:47:36
  孙策遇到的勾心斗角说白了还真不算什么,因为是孙家内部事务,可刘澜遇到的这些,那就多少有点与封建王朝天子和大臣之间的关系,互相试探、互相利用,这么一说看起来好学又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不管是古代的地位也好,还是刘澜也罢,刘澜用人是干什么,是用来治理自己控制的郡县,而这些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大臣首先当然是要从刘澜或者是天子的手中获取高官厚禄,那么他就首先要替刘澜和天子分忧,简而言之一句话,把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做了。

  这样刘澜能轻松,起码不用一天又操不完的心,而大臣身居高位,说白了名利二字罢了,要么是青史留下姓名,要么就是捞取利益让自己和家族活得更舒服,这就是宗族观,家族观,自己好是肯定的,可如果还能让子孙后代一直好,则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就是天子和臣子之间的关系,一句话各取所需,可问题是各取所需哪那么容易,大臣如果真获得了自己的需求舒服了,那自然就会让天子不舒服,而君王一舒服了,那大臣可就得忐忑难安。

  简而言之一句话,天子要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那就只能用大臣来替他去管理国家,而用大臣,却又不能让大臣太舒服,太舒服你就要捞利益,不舒服又怕他不办事,所以要用他们还要防着他们。

  那么君王和大臣之间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相爱相杀的局面,尤其是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更是如此,手腕强的君王压制宰相,宰相哪里敢得罪天子。反过来宰相则压制君王,谋朝篡位更是屡见不鲜,就算没有成功,那也绝对是权倾一时,相权大于君权。

  而刘澜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和天子已经没什么区别,他看上去是一方诸侯,可是他的权利可不就是治下的土皇帝,一切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刘澜想轻松就不能让他的大臣轻松,他的大臣想轻松,就不能让刘澜太舒服,所以互相试探,相互去摸对方的心思成为了最基本的日常,而为此刘澜学习了后市的内阁制度,不过用着用着变成了类似明朝的内阁制度。

  后世的内阁是向下负责,而明朝的内阁是替天子君王负责,实则完全就是天子的秘书处罢了,刘澜当然清楚这一点,但是现在权利只能集中在他的手中,刘澜又怎么可能傻到在这个时候放权。

  而刘澜越要集权,那么自然就会有人想着分权,权利的斗争向来就是如此,刘澜已经见怪不怪,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丹阳太守这个职位在正常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无疑是彭城太守戴乾以及商曹从事孙邵两人。

  此时戴乾虽仍为彭城太守,但彭城早已落入曹操之手,而孙邵乃刘繇重臣,能力绝对在刘澜治下人才中数得上出类拔萃,要不然刘澜也不会把商曹如此重要的部门交给孙邵,但在这个时候,丹阳太守如此重要的职缺一定要用他不仅能够放心关键还要有能力的人来做,所以在思虑再三之后选择了孙邵,这样一来商曹就出现了空缺。

  戴乾肯定不可能去商曹,而刘澜用他去也是寿春甚至是去豫章,那么这个时候就看得到为了商曹而私底下的角逐与争斗有多么的惨烈了,而最终的结构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虽然愿意很少有人知晓,但是刘澜却选择了工曹从事徐宣兼商曹从事。

  但事实上却是徐宣给刘澜递了一份文书,内容是关于商曹孙邵离开一事,他的大体意思是这样:丹阳改革正处关键时期,孙邵离开对商曹影响严重,他觉得主公既然要挑选继任者,一定要选择熟悉商曹之吏,更要从快从速。如今商业改革已到决胜时刻,决不可拖沓,然眼下秣陵此等人才甚缺,短期内难觅合适之人选,然臣主工曹已满一年之差,本不该斗胆谏言,然甚至主公于商曹之重,故冒死叩求伏望主公,特赐矜全、允臣宣代官商曹,为主分忧,一并主持商业改革,待主公择才入主,臣自再归工曹。

  这份文书很有意思,刘澜就算不去琢磨推敲,也清楚徐宣心里打着什么算盘,当今各曹长史,谁不知晓商曹乃是第一大肥差,孙邵如此有原则一人,尚且经不起诱惑,有贪墨之事,何况徐宣,说白了一句话,徐宣就是奔着商曹这块肥肉来的,可换个角度来说,商曹如此重要的部门,也确实如徐宣说的那样,而眼下最为合适的人选,又自然是徐宣无疑。

  所以刘澜的回复也很简单,工商一家,汝与邵同事一体,此所奏甚是。然商曹兹事体大,恐如难经诱惑,汝当克己奉公,万不可为一己之私行贪墨龌龊之事,如若查实,汝犬马不如矣。

  刘澜为什么会答应他呢,其实之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对于改革这一套,他在徐州本来就是其中工坊的主官,对此熟门熟路,而工商基本上做的事情又差不多,所以没有比他更熟悉这里面的门道了。

  其次,刘澜自己的密探有多少,一个内卫自己官员每天又什么事情都清楚,要不然陈果能那么遭人恨?不是他真的检举了几个人,而是他知道他们私底下的那些龌龊事,所以没人真敢和他走的近,避而远之,而那些正直的官员,也一样,洁身自好,所以陈果就这样成了没人搭理的那个刽子手了。

  有内卫,刘澜当然清楚商曹的那些事情,只是他现在可与以前不同了,以前那是年轻气盛,但何尝不是嫉恶如仇呢,真有人贪污,查实了一定严格查办,可是现在对商曹的事情,他就选择了视而不见。

  很多人不理解,这件事既然刘澜知道徐宣的真实意图,直接拒绝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答应他呢,而既然答应了他,何苦又在批复中多此一举的警告他呢,或者说既然他都知道徐宣和孙邵不干净,为什么不直接查处两人呢?

  刘澜不仅没有查处二人,反而还装作对他们私底下的那些龌龊之处什么都不知道,这也就有了为什么他会在回复中说工商一家,汝和孙邵同事一体,因为刘澜非常清楚,工商这是他的创举,那么如果调查他徐宣的话,那已经到丹阳太守府上任的孙邵也肯定被查出,查出了孙邵。

  虽然二人并没有真正做出什么为祸一方的事情,更没有在工商改革中大行方便之门,但贪墨终归是贪墨,损公肥私终归是损公肥私,但刘澜之所以还用他们,还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无人可以替代。

  你试试如果现在有这么两个人能够与二人相提并论,刘澜问不问二人的罪责,主要是没有这样的人,把他们二人拿下了容易,谁来替代他们,到时候换上来几个废物点心,不贪墨但事做不好甚至是贪墨的更严重,事情还做不好。

  而这只是其一,还不是关键,重点是调查到最后只会到自己的头上,本来刘澜发展工商就有那么一些人被反对,到时候自然会大做文章,如果这件事被利用了甚至是被无限放大,最后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取消工商都有可能,所以刘澜只能压事,不扩大,最少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出现问题,直接就内部解决。

  所以刘澜这叫知道装不知道,睁一只眼又闭一只眼了,当然最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事情并不严重,没有触碰到刘澜的底线,所以他允许徐宣来暂时处理商曹的事物,但是刘澜同意归同意,还是在最后警告了他,我可以把工商的大小事物都交到了你的手上,可我害怕你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同时兼顾工曹与商曹,既然你主动请缨,那我还是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有一点我得把话说在前面,这毕竟是你自己主动请缨,而不是我点你的将,那么我答应是答应了,可如果到时候工曹商曹出了岔子,那你就太辜负我对你的信任了,可如果你是因私害公导,为了自己致工商出现问题,那你就真是猪狗不如了,到时候你也不会怪我刘某人不念旧情,我必严惩于你,对世人有所交代,警惕后来者。

  之前已经说了,刘澜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也清楚他就是盯上了商曹这一肥缺想一并兼着,大快吃肉大口喝酒,刘澜允许,谁让你有这个能耐呢,捞好处我也认了,把事给我做好,我不仅允许你捞好处,我还重重嘉奖你,可如果你光想着捞好处而把事情给我搞砸了,对不起你就算是再有能力,可是你在正事上却不上心,那我留着你还有何用,与其用你,我还不如用一些能力平平但最少有德之人,虽然他们能耐差,可终究不会搞出大乱子。

  而这一任命,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人主动请缨,另一个人准许,但其中的较量,却只有他二人自己心中清楚,而对于刘澜这样的武人来说,肯定不会比那些所谓帝王心术的天子们圆滑,所以他用着自己一贯的直白方式,或者说用着他最习惯的吓唬方式对徐宣进行了一次严重警告。

  有些话天子说不得,就好像因私害公,贪墨舞弊这种话那就非常严重了,但是刘澜说,却是经过,或者说这也是刘澜的伪装,会让人看起来他就是个没有脑子的武夫,这能吓唬住人?或许还真不会,但关键是刘澜根子上还是武夫,所以他就非常善于利用自己这个身份,看起来全是用警告的口吻把话说在前面,但其实却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你,你的事情不要以为能瞒得过我,我什么都知道,但是我还是用你,但你不要把我的忍耐当做理所应当,你能有这些不要忘记是谁给予你的,我既然能给予你这些,也就能给其他人,记住一点,缺了你工曹还有第二个徐宣,工业还会继续改革,哪怕是慢一点。

  当然三个月后,也就是刘澜出兵九江之前,商曹换人了,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陈矫,之前去了徐州给陈宫当副手,徐州的长史,而在三个月之前,当徐宣暂代商曹的同时,就同时申请调令将回到秣陵但继续挂着徐州长史的陈矫调到了商曹,为徐宣的助手。

  而这就是刘澜的第三层意思,就刘澜的回复来看,好像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好像什么都没有暗示,可为什么三个月之后徐宣会主动推荐陈矫为商曹从事呢,其实一句话,关键还在于刘澜为什么要让他代替商曹。

  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商业最初都是孙邵处理,而不管是陈矫也好还是徐宣也罢,他们要改革成果,自然就离不开明面上的担忧太守,实质上的扬州刺史孙邵,而他们虽然是徐州系不假,可因为陈宫或者说陈家示微,要找一颗大树乘凉,左右一看,也就只能交好孙邵。

  而刘澜的把商曹交给徐宣的意思是什么,还不是不希望其它的势力介入进来,既然如此,那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就继续用你孙邵的人,但是我用你是用你,可你一直兼着也不是恶事,你得给我培养出个替代者啊,谁能成为替代者,那就不是我要去考虑的了,是你们这些江南系和孙邵考虑的事情。

  所以第二天当正式的任免下达的同时,陈矫的调令也被送到了内阁,并最终由刘澜审批,陈矫便从刺史长史摇身一变成为了将军府商丞,有人说他这是降了一级,可谁又能想到三个月后,他又升了一级,从地方长史成为了将军府的大员呢。

  这是一次最典型的互相试探的典型,最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刘澜当然很满意,可这毕竟是特例,毕竟可不是什么事情都是这个样子,比之糟糕的情况多的是,就比如文庙武庙的事情,就让刘澜头疼了好一阵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