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平定扬州(157)

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平定扬州(157)

小说:大汉龙骑作者:皇叔刘司马字数:4005更新时间 : 2019-07-13 23:45:18
  对军师府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对军事的改革也部可能一次解决,刘澜在革新,刘澜在学习中革新,当然更多的还是拿来主意,首先军师府从一开始他自己心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态度,那就是仿效后世的总参,可是当他一步步改革下去后却发现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完成,他心目中的军事组织好像与后世又有着一定的不同。

  就好像刘澜最初设立内阁看起来也是在学后世,可学来学去还不是变成了与明朝的首辅相似了吗,虽然就现在的结果来看,为刘澜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却与刘澜的初衷背道而驰,现在的内阁组成完全变成了分权。

  刘澜如果是只是为了分权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刘澜早就把相互制衡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他真正希望见到的是分权不假,但最希望的还是分工,这才是刘澜心目中最期待的结果,相反军师府的成立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的分工明确,可以从刘澜对大将军府、军师府以及太尉府的分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大将军府负责军种的建设,而未来战区则主要负责战斗,所以刘澜的构架是完全为了分工明确,而不是为了分权。

  而刘澜之所以会觉得他这个设想又出现了偏差,乃是他忽然发现他的设想与后世不太一样,反而与宋朝有些相似,比如太尉府就与宋朝的的枢密院有着相似之处,为何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太尉府是在内阁的管理之下,而它的职能也与后世的国防部相似。

  而各大都督府则与宋朝的经略府相似也就是等于后世的各大战区,至于大将军府也就是三衙指挥使,主要负责的是军种建设,当然在刘澜的设想之中,大将军府的职能要更大一些,可以说将太尉府的管理职能全部拿了过去。

  这样一来气死太尉府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权了,当然这只是刘澜最初的设想,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说白了还是要看双方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未来的太尉府和国防部一模一样,是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太尉府的职责就刘澜现在的构想来说,一定是非常少的,而大将军府的工作又太多太杂。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正常的,可这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为汉朝的大将军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外戚掌握着,所以大将军府将军事的实权几乎都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有一些原本是太尉的职能,也因为在权利的斗争中败了下来,所以大将军府的职责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而刘澜如果真有一天能够进行真正的改革,那么一定要扭转这样的一个结果,太尉府、军师府以及大将军府将会真正变成国防部、战区与军种部的一个组织结构,而至于是否与宋朝的组织相似,刘澜当然不希望相同,但真要说起来的话,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的军事实力确实是最弱的部假,可他的军事组织与体系,却远没有那么差。

  换言之宋朝枢密院、经略府以及三衙指挥使的设定是相当先进的体系,甚至可以直接与现代国防体系挂钩,当然这些评价如果是后世的刘澜,他肯定说不出这些评价来,但有了在汉代这么多年的战斗经验再加上后世的眼界,所以他对宋朝的军事结构就有了发言权。

  而在他的研究中,气死主要还是有几个阶段,首先宋朝与后世无法相比的最重要一点是宋朝的官僚体系,文人当政,简而言之后世的军事组织里都是职业的军人,而宋朝的军事组织里大多都是没有任何军事能力之人掌握,再加上完全不懂军事的皇帝乱指挥,所以宋朝的军事结构就算再先进,最后还是毁在了人的手里。

  而刘澜为什么要给军师府设定招人必须从军校招人的命令,就是害怕出现与宋朝一样的情况,外行指挥内行,在很多地方就算出乱子也部会出大乱子,但是军事职能部门,如果让外行掌握着,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正是有了这些综合考虑,刘澜才会严格的要求军事部门,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这只是总结的经验第一,第二点宋朝与后世最大的不同,也是让刘澜一直考虑要不要进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时代包括宋朝如此先进的军事组织之所以会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第二个不同之处,也是刘澜一直最为担心的一个环节五一就是通讯手段,在他看来宋朝的军事框架非常先进,其国防体系甚至一点都部输于后世,可他成在于他的国防体系的先进,败也同样败在了它的国防体系太过于先进了。

  在刘澜的分析中,因为它先进的的国防体系首先对通讯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可以宋朝的通讯手段甚至是宋朝的科技实力,却又不足以承载其先进的国防力量,如此一来坐镇后方的那些实权者们首先无法及时掌握前线战场的情况,他们做出的任何军事决策很可能是在接受到几个月前的消息制定,甚至是直接拍脑袋决定。

  在刘澜看来或者说是一个公论,宋朝的皇帝中唯一有军事天赋者就只有赵匡胤一个人,其他人包括赵光义都没有很强的军事能力,所以宋朝经常会出现天子干预前线战斗甚至是文人干预前线战斗的情况最终导致了全线大败。

  所以刘澜在自己仅有对宋朝的那点军事组织与后世军事组织进行分析的时候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消息的重要性,如果前线战场的展开能够及时被后方的军事主官们得知,结果会不会有所改变,最少瞎指挥的情况还不会出现,而如果宋朝的军事体系中都是职业的军人而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情况是不是会被彻底扭转。

  他得出的结论是有可能,而且这个可能性非常大,哪怕军事体系中没有懂军事能力者,可如果真要有快速传递信息的手段,那最少也得达到电报这一通讯手段,而以宋朝的科技能力,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而他现在所处的汉朝,就更部要想了。

  所以刘澜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成立内阁之后,他对于自己的军事体系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飞鸽传书始终都是偏门,首先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就算在熟悉的路途的信鸽也会出现意外,更何况信鸽的传递信息内容上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字数不可能太多,而重要的内容有时候需要一次性投放多只信鸽,可经常出现一只甚至几只信鸽没有抵达而无法理解信鸽内容的情况。

  最后一点则是信鸽都是定点传递,而要直接向前线将领传递消息的话,信鸽是没有能力去完成任务的,所以在汉代乃至与宋代传递消息,在无法使用现代高科技的前提下,传递信息职能使用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办法,快马。

  而快马兼程,距离近还则罢了,如果是刘澜现在在零陵用兵,要把消息传回秣陵,那没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想都部要想,而当秣陵看到他的命令时,前线的情况可能早已发生了改变。

  假如刺青刘澜的书信内容是求援,而此时刘澜企却被围城,而敌军正欲围城打援,那么刘澜这封信可能会导致从秣陵出发的支援部队在赶到零陵之后全军覆没的可能,通讯手段太落后,所以情况会极其糟糕。

  所以刘澜对军事体系也就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大动作,但因为都督府以及成立,所以他还是按照计划又成立了军师府,但也只是到此为止,没有再继续有什么大的动作往下进行,因为他明白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军事体系,最终只会让他们败亡的更快。

  可是随着九江之战尤其是荆南之战的进行,刘澜坐船来到九江这一路之上,刘澜有了一个比较清闲的环节,轻松的氛围,也正是在舟楫中,刘澜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宋朝当真有了电报甚至是超越时代的通讯手段,它当真能够改变宋朝吗?

  宋朝先进的军事体系难道只是因为没有通讯的原因而最终亡国吗,不是的,以宋朝天子们的那点军事能力,真有了如此便捷的通讯能力,那监军也就无需代传天子的命令了,而是天子直接一份电报拍过来,下令前线的指挥官,你必须要按照我说的这样子布阵,先如何如何进攻又如何如何防守。

  所以刘澜最后不仅推翻了自己之前的结论,反而又得出了另一个结论,如果宋朝真有便捷的通讯能力的话,灭亡的时间可能更快更早,简而言之,宋朝的皇帝们除了宋太祖,都是一帮军事白痴,而他们偏偏又都喜欢瞎指挥。

  刘澜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的话,首先枢密院也就是内阁包括内阁下的太尉府是没有直接指挥部队作战的权利的,这样虽然堵住了天子,但是天子也可以直接去指挥军师府,但别忘记了,刘澜对军师府的要求,所以军师府完全都是由职业军人组成,那么面对天子的瞎指挥,这些职业军人肯定会对天子进行一些更加专业的建议,就算天子执意妄为,他们也一定进行一定的权变,不会真的让天子瞎指挥导致军事行动的溃败。

  当然如果连军师府都无法扭转这样的局面,那其实就真的部是体系的问题了,而真的是人的问题了,天灾人祸,有些时候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在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之后,了了自然要开始筹备首先就是军曹的提议,这个部门如果刘澜成为天子的话,军曹从事也就会变成兵部尚书,换言之也就是太尉府,当然在刘澜的预想中,三公未来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的一种嘉奖,没有实权,只有荣耀。

  在内阁直接领导下的军曹现在只是管理一些征兵和安置退伍兵以及为部队发响、发放安置费抚恤金的工作,而在荆南之战结束之后,军曹将真正开启监督的职责,而内阁未来会调整与再次改革,因为现在的内阁肯定部是刘澜所希望看到的那样。

  就好像在自己指出宋朝与后世军事体系最根本的第三大不同之处,那就是宋朝的先进军事体系,其基础甚至是其成立的那一天,目的就只有一个,分权,因为在此之前的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军事主官你方唱罢我登场,包括赵匡胤在内,其实也都有得国不正的声音,所以宋朝对武人的打压绝对算得上是空前的。

  而其军事体系更直白的说就是限制,而其分权也是为了不让一方做大,所以武人是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而在这个体系之下,宋朝如此先进的军事体系最后变成了谁都干不了事,甚至是想干事也干不成事。

  这样的情况不知是宋朝天子们希望看到的还是部希望看到的,但绝对部是刘澜所希望看到的,因为他的体系与宋朝非常像,而要找借鉴,直接借鉴后世肯定不行,所以职能拿宋朝的军事体系进行研究。

  正是基于这一点,刘澜才总结出了三大成败原因,而要避免宋朝失败的原因,那么刘澜就必须要将他治下带有分权理念之人的思想彻底扭转,因为从始至终,他所期待的结果并不是宋朝的分权,而是建立三大军事体系,让三大军事体系明确自己各自的分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使得他所建立的军事体系能够如同后世那样长盛不衰。

  不是分权而是分工,这是重点,同样内阁也是如此,不是分权而是分工,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有一个能够做事的宽松环境,而不是互相倾轧,互相拆台,我做不成事,你也别想做成事,好在现在虽然孙邵与张昭明争暗斗的厉害,但这样的情况却并没有出现,这也是刘澜迟迟没有再次对内阁改革的一个原因,他再观望,希望内阁能步入正轨越来越好,但有任何要脱轨的迹象,那也就是刘澜动刀之时,当然部是一刀切,而是一些必要的改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