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登基吧,少年 > 第六十八章 馈赠

第六十八章 馈赠

小说:登基吧,少年作者:雁九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23 20:28:56
贾源来的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这边霍六婶刚蒸好米糕,那边贾源就随着牛二郎来了。

        “五哥回来了!”贾源面上满是欢喜。

        霍五也迎了出来,笑道:“恭喜贾二弟,这就高升了!”

        贾源看了霍五身后的霍宝一眼,道:“都是运气,说起来最该谢的还是小宝侄儿的提点!”

        霍五摆摆手道:“咱小宝聪明,看得长远,可到底也得你这叔叔信他!”

        外头不是说话的地方,两人就进了堂屋。

        霍大伯招呼霍宝出来,去了西厢。

        霍宝的屋子还空着,伯侄俩就在这里说话。

        霍宝小心留神霍大伯神色,怕老人家知晓这血脉之事伤心。

        霍大伯见状,正色道:“养恩大于生恩,太爷收养了五子,给了五人性命,五房承了太爷姓氏,五房子孙就永远是太爷儿孙!”

        霍宝不知该如何接话。

        怪不得霍二太爷说他爹临死都惦记长子血脉传承,应该是那位高祖爷爷知晓些长子未娶之事。

        “只是咱们自己心里有数,外人却多是还要按血脉亲疏论远近……如今咱们多了邓家这一门表亲,还有二太爷那一支,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你伯祖当年留下话,说要是有人质疑咱们这一支传承,就说你大伯祖、二伯祖是继子……我跟你爹商量,以后就是这说辞……只是这样说辞,也无需对小辈们交代,只私下里与二太爷说一声就行了……”

        霍宝点头道:“都听大伯的。”

        原以为霍大伯最重血脉亲缘,没想到他心中早就知晓各房没有血脉关系。

        瞧着他之前对堂亲族人,可都是实打实的亲近照顾。

        若是没有如今变故,这五房血脉之秘肯定会被霍大伯带到地下,南山村霍家子孙,只当系出同源,彼此扶持依靠。

        霍宝心中佩服不已,这是厚道通达。

        贾源来去匆匆,牛二郎又得了霍大伯吩咐,往城里叫人去了

        “走,都走!”

        霍大伯的决定也痛快。

        霍二太爷都能有所决断,霍大伯更是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城里赁下的院子,直接交给牛大郎。

        至于占了滨江之事,到底是“谋反”,霍家这几个知情人都隐下没提。

        牛大郎看着跟在妞妞身边的儿子,不免迟疑。

        他们兄弟两个都在千户所,小凳子之前都托付给霍大伯、霍六婶照看;如今霍家人走了,小凳子就落单了,没人看顾。

        不过犹豫再三,他到底没有开口,说到底是两家人,已经沾了霍家许多光,就不要再添乱。

        等到霍家雇了马车,装好了行李。

        贾源去而复返,同来的还有贾演、史今。

        贾演已经看了薛彪手书,没有提什么留人的话,却也回了亲笔信。当着霍五、史今的面提了贾、薛亲事不变。

        史今这里,神色莫名,再次开口请霍五看顾堂弟、堂妹。

        霍五看在眼中,心有所动,痛快应承。

        因与霍林约的是酉初前渡口见,霍家一行就没有耽搁,用了午饭就离开金陵。

        牛大郎让二郎留下看顾小凳子,自己亲自渡口送人。

        霍宝也没有急着去粮铺寻薛孝,而是送老爹去渡口。

        将到渡口,就见贾源骑马在路边候着。

        贾源身后,停了两辆大车,上面堆的高高的,盖了油布,赶车的不是官兵,是家仆装扮。

        “五哥,幸不辱命!”

        贾源见到霍家马车,下马招呼。

        霍五看着那两辆大车,不见欢喜,反而皱眉道:“这……会不会太多了?你刚升任,莫要拖累了你!”

        贾源挑眉道:“五哥放心,这一车是弟弟我张罗的,另一车是史今弄的……军中消息最快,估摸他也晓得滁州消息……”

        这滁州除了州府,自然也包括辖下陵水、曲阳、滨江三县。

        霍五爽快道:“这情,五哥领了!咱们兄弟离得近,合该常来常往,下回好好喝两盅!”

        贾源闻言面上带了欢喜,低声道:“正有事,求五哥帮我!”

        “说来!”

        “城北千户所出缺,新知府给他小舅子补了缺,他小舅子之前在邳州千户所任百户,如今该接了调令南下了……”

        “放心,交给五哥!”

        “那兄弟就等五哥的好消息!”

        “好,等着!新知府贪财,你就多预备些银子,不够了就跟你五哥提!”

        “再不会同五哥外道!”

        渡口人多眼杂,贾源就此作别。

        霍五、牛大郎一人赶了一辆马车,继续往渡口。

        渡口,霍林一家已经到了。

        一个女眷,两个孩子。

        女眷是霍林之妻,两个孩子都是十来岁年纪,是霍林一子一侄。

        亲族相见,少不得又叙了辈分。

        这边寒暄完,那边朱刚带了童军装好了船。

        牛清留在北渡口,倒是使得霍五身边没人。

        “你带人护送大家过江,我在这边渡口等你!”霍宝吩咐朱刚。

        朱刚领命,分派童军上船。

        霍五见状,没有拦着,只是对儿子交代道:“盐也好,铁也好,都没有你重要!”

        “常州是七叔经营的地盘,松江是八叔老家,儿子不会鲁莽行事!”

        “你记住,你是爹的命根子!”

        “爹也多保重自己,可不能再病了,爹是孩儿的主心骨!”

        父子俩说着话,都带了不放心。

        远处传来“踏踏”的马蹄声响。

        父子两人望了过去,就见几骑由远及近,为首的不是旁人,正是薛孝。

        “宝兄弟一直没去铺子,我怕有事,过去寻五伯与宝兄弟,才晓得五伯今日就折返。都是我的错,清大哥留在江北,我就当带人在五伯身边护卫……”薛孝翻身下马请罪。

        “我就是接人,又没有什么事儿,哪里需要守着我?大家都等米下锅呢,粮铺的事是正经。”霍五摆摆手道。

        霍五与霍林约定折返时间时,并没有在人前,因此薛孝不知,自然怪不得他头上。

        眼看童军都上了船,薛孝又同霍宝商量:“宝兄弟,要不还是我送五伯他们过江?”

        “谁送不是送,不用折腾了,让朱刚去就是了。”

        目送着霍五一行的船离开,霍宝才问道:“粮铺那边,眼下能运出来的粮食有多少?”

        “我们老爷去年在金陵储了四仓粮,新粮只有一仓,其他三仓是官仓里兑出来的陈粮。这大半年,往常州去了半仓陈粮、往滁州送了半仓陈粮,如今还有三仓粮食!每仓储粮一千石!总计三千石!”

        一石粮一百二十斤,三千石,就是三十六万斤。

        两万六千人分,人均将近十四斤;八千人分,人均四十斤;四千人分,人均九十斤。

        解燃眉之急够了。

        江北大旱,江南却是下雨了,不会耽搁夏粮。

        等夏粮下来,粮食丰盈,买粮就也容易了。

        似乎,一切都变得顺当起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