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农门丑妇 >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盛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秋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盛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秋

小说:农门丑妇作者:池凤起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4-30 07:07:30
第四百一十九章德盛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秋

        褚先生是第一次看到那女子如此态度。

        正是想要作气,下一刻忽地抓住刚才那话中的重点区区!

        她说盐下十三行是“区区”!

        “银钱确实是个麻烦事,”连凤丫思索片刻,才道:“若我只租不买,又当如何。”

        这女子说盐下十三行是“区区”,如果盐下十三行是“区区”,那什么不是“区区”?

        幽幽望着连凤丫,这女子心里到底在盘算什么。

        “大娘子,到底是作何打算的?”褚先生还是问了。

        “不急,不急,再等等,等等就知道了。”她抬头看了一眼悬在头顶的天,“褚先生,等等看吧。”

        等一等,等到老太傅入了京,那位当今的雄才大略,就要开始有所动作了。

        只怕那时,腥风血雨少不了。

        但,那已与她无关。

        褚先生不再问了,看那女子心事重重,他也不自觉的顺着她的目光,仰头看了天不好,乌压压的压着人难受。

        “这天,是一直不死不活压沉着,还是一阵风吹,万物起变,褚先生咱们,再等等,等等就知道了。”

        她似自言自语,又能让褚先生听到。

        后者苍老的面容上,陡地心惊望着她而去她是何意?何意!

        褚先生又望天而去,这一次,那天,在他眼中,妖魔幻变,暗藏无数汹涌。

        连凤丫暂且把莱尔安置下来。

        不过,关于淮上村的租赁还是购置,那块地皮,她是可着劲儿想要,但那淮上村村人全部死绝,这地,便归了档,在知府衙门里。

        要购置那地,就要通过衙门那边,这事,又麻烦了,“还是我考虑不周。”

        褚先生一听便懂了:“大娘子是是不想节外生枝?”

        “不想。”她摇了摇头:“最好除了我们自己,再没人知道。”

        “那我倒是有个办法。”

        “您说。”

        “绕过淮上村,淮上村的西地界,那里一样空着地,有河经过,只是,那里比淮上村,自然更偏僻。”

        连凤丫眼一亮:“偏僻才好。”

        于是最终,还是选址淮上村西地界上,绕过了淮上这块地。

        莱尔说,造船还需要人手,他认识一些人,也都是一些逃难来的,问她收不收留。

        “会做事吗?能造船吗?”

        “能。”

        “要了。”

        这些事情,都是生在褚先生离开淮安之前的。

        而此刻,连凤丫正在淮上村西边地界,这里果然荒废,密林环绕,又多年没有人烟,杂草都长到膝盖。

        莱尔和那些来自欧罗巴的逃难者,做事倒是勤快。

        除去莱尔,两个副手,一个叫巴赫,一个叫西罗亚。其他八人,都是莱尔后来招进来的。

        连凤丫是缺钱,但不是不能赚钱,所以在银钱方面,也不曾克扣,只要能帮她造船,用银子买劳动力,再合适不过。

        就近在淮上村西地界上,空地建了住房,又建了围墙,圈住一个,这些欧罗巴的工匠,就留在那里了。

        跑腿的活,就给了江老头儿,她以为江老头儿许是会不愿意,没想,江老头儿二话没说,点了头就应下来了。

        一切安排妥帖之后,已经是入冬去。

        估摸着没几天,老太傅的车马,是该到了京都城。

        一旦老太傅抵京,恐怕这个冬天,有的热闹了。

        大庆王朝,德盛四十三年冬,太傅归京,三日,上书君王请奏水系工程河道改建,朝堂一时,动荡无两,满朝哗然,众人不安。

        御史言官

        张海潮苦口婆心规劝帝,帝不听,准闻太傅所奏。以张海潮等御史言官为,苦跪御书房外三日三夜,帝怒,故避而不见,张海潮遂触柱身亡,言曰:臣以风烛残年老迈之躯,以一死之,望帝王不要一错再错。

        当日御书房外,御史张海潮死前肝胆之言,苦口相劝,令闻者心之动容,凄惨苦烈,不可言说。

        帝震怒之余,大骂张海潮不知变通默守陈规,实则蠢笨至极,与人利用。

        前话尚且可以理解,可最后那四个字“与人利用”!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遂,朝堂上下,本该是争吵激烈的时刻,却陷入一阵诡异沉默之中。

        朝臣无人敢当先站出。

        帝以万金之躯,雄心壮志,威慑镇压朝堂上下,太傅闻枯荣辅之,东宫暗中压制各怀心事者,遂,历经一月有余,

        于,大庆王朝德盛四十三年冬,终拍案,大力整顿水系修整河道工程,命名“南水北调”工程。

        当然,朝堂上的风风雨雨,与老百姓却是无从感受。

        时间飞梭,眨眼又是一年

        大庆王朝,德盛四十四年

        夏秋相接,此一年之间,生事情无数。

        连凤丫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上到城郊的庄子,大小事务一应用心应对。

        下至家中父母老小。

        自打闻老太傅进京之后,闻府就只留下了稍年老者,看门守院打扫。

        这一年之间,连竹心挑灯夜书,整个人仿若沉浸在向学一事上,其余概不关心。

        张家依旧时不时逮着机会,总要给连凤丫小鞋穿,不对盘已经是不可避免。

        连凤丫的盐酒销卖,都已经成了规模。

        而皂一物,也已经在富贵坊间风靡起来。

        一切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变化,一切又好像都有了变化。

        秋八月,乡试来临。

        万氏劝说连竹心不用急着参与乡试考核,但竹心已经又长一岁,看起来依旧不过是个十岁孩童,却已经有了自己主见,待人待物,为人处世,越的稳重,倒不像个十岁孩子,反而像个小老头。

        连大山来找连凤丫商量,要她劝说竹心不用心急,老实人的说法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说得未必恰当,但也足可见,连大山和万氏两人并不认为竹心此次参考能有什么成果。

        确实,连竹心蒙学已晚,时间加加减减,不过三年之久。

        这世上多的是几十年,到老连秀才也中不得的,磋磨一辈子,寥寥此生,这样的人,多了去。

        何况竹心才三年。

        “让他去,下场试一试水,有什么?阿爹阿娘,你们难不成还怕竹心落榜之后,会一蹶不振?”连凤丫自信地扬唇一笑,骄傲道:“我的竹心,不会。”

        说这话时,门外有个小身影,小公子白净如玉,稚嫩面庞上,是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老沉稳重,从门缝里,看到他阿姐那张并不是娇柔出众的脸上,满是对他的自信。

        那小身影身子一震,转身默默离去,夕阳斜下,小公子垂在身侧的小手,紧紧的,紧紧的握成了拳。

        乡试开场那日

        一家目送连竹心入考场,素衣的连凤丫,静静站在不远处,什么话都没有说,连竹心扭头朝着他阿姐看了去,那一眼后,蓦地回头,迈进了考场。

        放榜那日,万氏和连大山抱头痛哭,“祖宗庇佑祖宗庇佑啊。”喜极而泣。

        另一边

        连家老宅

        也是一番喜庆。

        连海清榜中有名!

        “哎呀!真是太好了!我老婆子就说,我这海清孙孙,是文曲星下凡。”连老太太拍腿叫好。

        连家三房,连

        海清的父母更是脸上的喜意藏也藏不住。

        连老爷子偷偷擦了一把眼角老泪:“我们老连家终于要出个当官老爷了。”

        “是呢,海清啊,你累了吧,快坐下休憩休憩。”二房的媳妇子赵氏,阿谀讨好:“海清啊,你如今总算是出人头地了,你看二伯娘的,从小就对你比亲生的还好。

        这今后,你可得提拔提拔你那两个不成用的弟弟啊。”

        连海清看着赵氏的嘴脸,心中闪过一丝厌恶,少年面上却不显,依旧从容温和。

        “阿爷,海清去一趟大姐姐家,给小阿弟也去道个喜。”连海清说着这话,心里却难受起来那个哑巴儿,才读几年书。

        去年童生试,今年就与他一道参加了乡试。

        最让他难受的是,他连海清十年苦读,那哑巴儿才读几年啊,乡试乡试!

        竟一同入榜!

        这世上怎会有如此不公之事?

        连海清又想到了当朝太傅闻枯荣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