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逍遥江山 > 2736章:何须更问浮生事

2736章:何须更问浮生事

小说:逍遥江山作者:一景之月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02 05:58:24
杨士奇道:老臣谢过娘娘的信任,娘娘既如此说,老臣也就不含蓄了!当即转身下了几道命令,大意是京城的各官儿三品以上都要呆在自己衙门里,随时等候命令,其次,礼部尽快挑选太子登基的日子,做好安排,好让太子尽快登基安定天下群民之心。其三,京城的兵马随时候命,随时做好保护紫禁城的准备。下了这几道命令,杨士奇又与群臣细细斟酌了一番后,又在细节方面嘱托了一番,见该准备的都着手准备了,该下达的命令也都下达了,刚准备松了一口气,忽听得一阵急切的脚步声,跟着一个太监急急忙忙冲了进来,看也不看众人便在孙皇后的身旁跪了下来,朗声道:娘娘,奴婢奉太后之命,前来领尚书郎杨大人去一趟慈宁宫。

        此话一出,众人心头一动,目光纷纷看向了杨峥。

        杨大人一脸的木然,很显然不知这张太后这个时候不来看自己垂死的儿子,却来寻自己作何目的。

        场上最紧张的要算孙皇后了,自从王振哪儿得知太子登基的两个关键人物杨峥与张辅,她就一直对这两人十分关注,皇上昏迷她第一时间就让宫中的太监去寻英国公张辅定国公朱勇尚书郎杨峥了,如今英国公定国公不见露面,早已让她心头隐隐生出不安来,若不是看到了杨峥在人头里,她几乎要不顾身份的询问了,如今可好,迟迟不露面的张太后竟派人来寻杨峥,心头的不安顿时大了几分,盯着那太监问道:太后可说了寻杨大人所为何事?

        那太监道:太后之说与杨大人有要紧事相商,别的什么也没说。

        孙皇后与王振交换了一个眼神,对方的眼神也满是不安,越发让孙皇后担心起来,一时迟迟拿不定主意,看了看跟前的杨士奇问道:杨大人你看?

        杨士奇也有些吃不准张太后召唤杨峥的用意,身为内阁首辅自能看得出,杨峥此时此刻的地位,对于朝局的影响是多大,别看自己是内阁首辅,那是在文官内有绝对的权威,可在军中的权威就不大了,反观杨峥兵部尚书的头衔不说,单说这几年他领着兵马南征北战,在军中的威望几乎超过了英国公,定国公了,更别说他手里还掌握着一个兵工场,这可是大明武器最先进的地方,谁掌握了他,谁就在朝堂之上最有话语权了,若是他有心拥护谁,不敢说一定能成功,但至少旁人不敢轻视。

        如今张太后派人来寻他,目的是什么,即便是他也不敢肯定了,太后有意襄王的传言也不是空穴来风了,万一这个传言是真的,争取了杨峥,那这事儿就难办了,一个是位高权重的太后,一个是拥有兵马大权的尚书郎,拥护一个襄王,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想到这里,扭头看了一眼杨峥,问道:杨小弟,这事儿你怎么看?

        杨峥没有立即应答杨士奇的话,而是在众人的目光中,先前走出了几步,走到了孙皇后的身旁,面对那个太监问道:张太后可是让你来寻我一个人么?

        那太监道:不是的,太后先让奴婢去了一趟英国公府,然后去了一趟定国公府,这才让奴婢去大人的府邸,大人府上的人说,大人来皇宫了,太后听说就让奴婢来乾清宫来寻大人您了。

        此话一出,众官儿面色大变,单说一个尚书郎,太后的心思尚未明朗,也许只是问问,可寻了英国公定国公再来系寻杨峥,大明最有威望的武将全都去了张太后哪儿,这好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孙皇后面色大变,望着杨士奇道:杨大人,这,这,如何是好?说完再也忍不住一把扑倒在宣宗的胸口哇哇大哭了起来。

        杨士奇也没想到张太后竟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来寻人,更没想到张太后的手脚竟如此之快,提前一步将英国公定国公寻到了慈宁宫,这种变故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但他毕竟是四朝老臣,纵然身处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中,也能迅速安定下来,稍作沉吟他便看明白了问题的实质了,这件事的关键在于杨峥,此时此刻,他忽然有些庆幸昨晚拉杨峥去了府上听戏,若不然被太后提前一步,事情就不好说了,眼下的局面虽看起来不容乐观,但关键的钥匙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现今的问题是如何去把握这把钥匙了。

        想到了这儿,他暗暗松了一口气,对着哭泣的孙皇后道:娘娘不必如此,事情还没坏到娘娘所想的哪一步,杨大人为人谨慎,最重大局,此事如何取舍心知肚明,今日他能来,足以说明了这一切,娘娘大可信任他。

        听了这话儿,孙皇后忙止住了哭泣,顺着杨士奇的目光向杨峥看了过去,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个大明最富传奇的人物,见眼前站着这人三十五六的年纪,一身大红的二品官袍,剑眉星目,鼻子挺拔,嘴角总带着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使得整个人儿说不出的潇洒闲雅,如此的人儿,孙皇后还是头一次见,心头不由的动了一下,心里默念了声:翩翩佳公子,濯濯少年郎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大概说的就是他吧。

        杨大人?孙皇后红着脸怯生生的喊了声。

        杨峥淡淡一笑,颔了颔首道:娘娘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做?

        孙皇后柔声道:一切就仰仗杨大人了。杨峥道:娘娘客气了,这是微臣的分内事。说完冲着跪在地上的太监,道:走吧?

        那太监本担心杨峥不会跟着自己去,自己回去少不了受到张太后一番呵斥,却不想杨峥这么爽快的答应了,顿时大喜,对于眼前的这个丰神俊朗的年轻人顿时多了几分好感,忙从地上爬起来满脸堆笑地对杨峥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杨大人?眼看杨峥转过身子,孙皇后忍不住喊了声。

        杨峥缓缓回过神来,冲着孙皇后浅浅一笑,道:娘娘这是不放心微臣么?

        不,不是的,本宫相信你。孙皇后盯着的杨峥道。

        王振一看孙皇后神情有些失态,忙咳嗽了声,孙皇后面上一热,不敢再言语。

        杨峥回头冲着众官儿抱了抱拳道:诸位大人,杨某去了。

        杨士奇点了点头道;去吧!

        杨峥不再多言,转身便跟着那太监去了。

        慈宁宫位于紫禁城内外东路,占据了大内东北部一大块长方形的院落,朱棣之前,这里这里只有稀疏的几座宫殿,是供王府后妃居住,朱棣迁都后,才对这座宫殿进行了修建,如今的这座宫殿已是后宫最大的宫殿了,整个宫殿坐北居中,山石亭台,构成一个自然院落。西面禊赏亭抱厦中设流杯渠,仿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颇有雅趣。遂初堂是典型的三合院。垂花门内,仅立几块湖石为景,环境幽雅别致。萃赏楼为卷棚歇山顶的两层楼,满院山石,耸秀亭居高临下,挺拔秀丽,三友轩深藏山坞。最后一进,居中为园内最为崇高华美的符望阁,以整座山石围其前院,又用庑廊联系阁后斋馆,形成不同的景致和趣味。符望阁前山主峰上有碧螺亭,是个五柱五脊梅花形小亭,形状别致,图案全用梅花,且色彩丰富,是极少见的亭式建筑,仁宗驾崩后,张太后身为太后从坤宁宫移到了此处后,为了彰显太后的身份高贵,宣宗又在原由的院子上继续修建了一座花园,花园内的楼阁轩堂,不但在外观上富丽堂皇,而且室内装修也极为讲究。花罩隔扇都用镂雕镶嵌工艺。符望阁内装修以掐丝珐琅为主,延趣楼的嵌瓷片,粹赏楼的嵌画珐琅,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准。三友轩内月亮门以竹编为地,紫藤雕梅,染玉作梅花竹叶,象征岁寒三友。倦勤斋的装修更精,挂檐以竹丝编嵌,镶玉件,四周群板雕百鹿图,隔扇心用双面透绣,处处精工细雕,令人叹为观止。杨峥一路上欣赏院里的山山水水,一路暗中思索这件大事了,很显然太后是真有的立襄王的意思,若不然也不会做出这等安排来,从情感上说这件事杨峥并不觉得这事儿做得有何不妥,拥护一个年长的君王总是有利于大明朝局,况且这位襄王倒也有些才学与仁德,做皇帝其实是合格的,从大局上来看,立襄王也能更好的安抚大明上下的担忧,不至于存在观望的心思,事实虽如此,但杨峥却没有打算这么做,这倒不是说他对襄王有任何的偏见,事实上对于这位从未见面的王爷,杨峥的骨子里还是有几分好感的,在这样的时代,一个藩王能获得这样的美名,并不容易,至少说明这个王爷不是庸才,但他仍旧不能倒向太后,究其原因在于他的身份,没遇到杨士奇,没遇到宣宗之前,他只是彭家一个下人,准确的说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小乞丐而已,是宣宗慧眼识珠发现了他,信任他,重用他,给了他一切,让有幸见证与改变了这段历史,可以说没有宣宗,就没有今日他,这份知遇之恩无论如何他都忘记不了,所谓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往日他是不信的,可真到了这一天,他发现其实这一套还是很管用的,不过一句话,却反映了因为知音难得,读书人为了报答知己,虽万死不辞的精神,尤其是读书人,一方面是洁身自好,凤非梧桐不栖;一方面是士为知己者死,如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成为古代读书人向往倾慕的典范。杨峥自问没什么高尚的情操,但对古人立下的典范还是十分的敬佩与向往的,骨子里还是希望做到这些。所以太子这件事上,他无论如何是做不出背叛的事情来,如今的局面来看,太后是来说服自己,自己非但不能被她老人家说服,还得看看有没有机会说服这位老人家,儿子孙儿都是自己人,谁都皇帝不是皇帝只要这天下百姓太平,江山稳固,孩子坐江山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就这么暗暗定下了主意,就听得前面领路的太监道:杨大人太后就在里面,那你先进去吧?

        杨峥哦了声,整理了一下衣衫,抬脚就走了进去,穿过一条长廊,便到了正门,慈宁宫的正门设于明间次间后檐金柱之间,各开朱漆大门两扇。梢间后檐金柱之间为砖墙,前檐檐柱间各安有双交四碗菱花槅扇槛窗四扇,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栱,梁枋绘有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天花采用沥粉贴金龙凤图案,不等杨峥细看,早就听得动静的太监迎了上来,领着杨峥走了两道长廊,才听得一个太监对里面道:太后,杨大人到了。

        里面沉默了一会儿,才听得一个威严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进来吧?

        杨峥立即整理了一下衣衫,神色也恢复了威严,任由那太监领着走了进去。

        入了门,杨峥才是慈宁宫的后殿,是张太后平日里礼佛的地方,里面装修十分讲究,供案佛龛佛像佛塔佛经法物供器等陈设非常多。其中传为元朝干漆夹纻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都是传世塑像中的珍品,张太后就那么虔诚的立在了这座佛像的面前神情庄严而虔诚,让人不敢多看。

        杨峥缓缓走了过去,在离佛像差不多一丈外的地方,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朗声道:微臣杨峥见过太后,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佛像旁,张太后并不为所动,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念十口气佛菩萨圣号),跪拜之时双臀便落在了脚上,难得是双臀并无翘起,足见下了一番功夫,杨峥就那么看着,整个礼佛的过程,显得不急不缓,虔诚无比,叩拜了最后一拜后,才听得这位宫中最有权势的妇人,面对着佛像呢喃念道: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威严的声音里,却透着佛性,杨峥自问不是信佛之人,但面对张太后这虔诚的姿态,还是感受到佛的力量,心道:这佛果然是无处不在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