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金玉为开 >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小说:金玉为开作者:居夏而夏字数:0更新时间 : 2022-08-09 09:28:36
  端午过后,朝会照常举行。

  在皇上驾临之前,官员们自然是要先到场的,趁着皇帝不在,官员之间偶尔会交流一些逸闻趣事。

  今日朝堂比平时热闹许多,过了一晚的时间,几乎无人不知道那位天纵奇才,年岁不过二十就位居吏部尚书的萧瑾昨日纳了个妾,却以正妻之礼相待。

  朝中纳妾的官员不知多少,这种事本来没什么稀奇的。能让萧瑾如此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那位小妾,天香楼的头牌,韶锦。

  无论是前朝还是大望,尊儒重道是长久以来的传统,无规矩不成方圆,礼教更是绝不可废。堂堂三品大员,一届朝中重臣,娶一个青楼女子回家,如此自降身份之事,放在前朝早就被罢官退回了。

  但是建元帝苻昱为人开明,于礼仪风俗方面有自己的见地,出于各种考量,只要不是伤风败俗之事,就从不参与朝臣的家事。

  然而此举在几位学富五车,尤其在儒学礼教一道“学识过人”的老儒眼里自然是看不过去的,每每有什么有违旧例之事,总是他们先跳出来大骂,仿佛与时俱进修改了什么条例,就跟了现掘了他们先人的坟墓一般。

  偏偏这些人又自诩长辈老臣,不能得罪,惹得新派对这些老顽固不胜厌烦。

  几个在朝中与此方面臭名昭著的老顽固早早就准备好了折子,只等上朝就给那位吏部尚书一个下马威,好好正一正荒废了许久的规矩。

  这些人看着就一脸的理直气壮,仿佛自己是在捍卫什么至高无上的原则信念。

  如今朝中没了左右相,也就没什么党派之争。在建元帝苻昱的强硬手腕整治下,人人都收了杂七杂八的心思,一心想着做好这分内的事。只是在一些事上,老派官员保守,新晋的官员锐意改革,难免会有些争议。这问题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至今无解。

  皇帝新提拔起来的官员们,心里都清楚的很,户部尚书萧瑾平时看着温和有礼极好说话,仿佛脾气甚好的样子,实际上下定决心做起事来是个无所顾忌的狠角色。

  故此新派的人毫不担心那位将要被弹劾的这位尚书,就等着看这几个老顽固的笑话了。

  众人聊得尽兴时,终于见到故事的主人公到了,朝堂内忽然静了下来。

  有萧瑾在朝中关系要好的频频向她使眼色,以作提示。也有关系一般的,想她投来好奇的目光。更有些老学究看着她一脸愤懑,甚至有性子直接的人直接开口嘲讽道:“萧大人年纪轻轻,真是好艳福呀。”

  萧瑾面对着各方的势力从容不迫,淡然一哂,并不做回应,施施然的站到了自己平时的位置上。她站定之后,虚心的往太子殿下平日待的地方瞟了一眼,却没见着人,心中有些奇怪。

  不多时就听到殿前内侍唱喏圣上驾到,朝堂内一众官员全部都收整好衣冠,齐齐立好,一同看着那个黄袍身影端坐于龙椅之上,气氛立刻回归肃穆。

  朝会开始了。

  几方官员颇有次序的汇报自己负责的事宜,一切如常。几个时辰过去了,日常事务处理完毕后,内侍一如往常的唱喏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那几个早就按奈不住的老学究们早就跃跃欲试了。

  几人趁机上议,“回陛下,臣有本奏!吏部尚书萧瑾迎娶下贱妓女为妻,不合礼法,身为朝廷重臣却不以身作则,有伤朝廷威严,请陛下严惩!”

  随后就是那几个早就商量好的人附议。

  立刻就有人跳了出来,反驳到:“我朝律法中有哪一条规定官员不可娶平民为妻,两人明媒正娶,不曾逾距。再说臣子家事,何必到朝堂上争论。”

  两方就这礼法问题争论了几个来回。

  建元帝仿佛早就有所预料似的,并不言语,半晌才问到萧瑾:“这事萧爱卿怎么说?”

  萧瑾眼睫微垂,作了个揖,微微欠身道:“此事的确是臣思虑欠妥。不过”

  萧瑾顿了顿,抬起头来,肩背挺直,眼睛直视那几个人,声音沉稳却有着不容侵犯的威压,“韶锦是在下明媒正娶的妻子,早已脱离奴籍,几位大人怎能用下贱一词来形容她,这真是一代大儒们能说出口的话吗?”

  那些人被一个晚辈当朝驳斥了,一脸的青紫交加,脸色难看极了。

  萧瑾然后才转身面向建元帝,朝堂之内都能闻得她清越的声音:“陛下,这世间总有一生良善却因着因缘际会遭遇不幸的人,这些不幸中有的是天灾,天灾不可避,但是更多的是人祸,人祸尚可治。

  吾妻韶锦,一生遭遇坎坷以致流入教坊,至于原因,在座的各位都有所耳闻,起因并不是她的错,而是奸臣当道,凭借权势仗势欺人。

  臣认为朝廷官员既出自于民,就应当为民着想,为民尽力。民间有多少因为下不听,上不达而沦落到下九流的人呢?这些人难道就不是我大望的子民了吗?就不是陛下的子民了吗?

  让这些因人祸而身世坎坷遭遇不公之人在有朝一日能够沉冤得雪,重拾机遇,下半生过得幸福美满,生在大望,活在大望,看到我大望的希望。这才是我大望朝廷,大望官员应当做的。”

  此话一出,引起了无数寒门贵子的共鸣,也让那些受到萧瑾恩惠,得以平步青云的人心中一热。

  建元帝沉默了一阵,才拊掌笑道:“爱卿所言,正是我毕生所愿。不愧是得天下宗师萧老先生首肯的关门弟子,果然一身风骨,让朕叹服不已。”

  夸赞完毕之后,建元帝才转换语气道:“不过萧爱卿的确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端午时节人流汹涌,娶亲之路路过思归桥,若是伤到人就不好了。朕就责罚你加派人手,协助禁军妥善安排巡防人手吧。”

  京城巡防乃是重大之事,每到节日人流一多,难免会出现踩踏情况,每年都有平民甚至官兵因此死亡。陛下相当于借机扔了个烫手山芋给她,的确是个不大不小的惩罚。

  萧瑾唱喏一声,领受了。

  下朝后,平日与她关系不错的官员,听到她在朝堂上的仗义执言都对她欣羡不已,热热切切的同她说了好些话。却没有一个人问她何时办婚宴之类的问题,萧瑾可以理解,人要想改变自己的观念,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萧瑾就借机问了问太子殿下今日为何没来上朝,才有人告诉她,据说太子殿下因为犯了什么错,被禁足了,原因却不清楚。

  反正那位太子殿下,一惯我行我素,上朝这事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圣上屡次训诫也是无用,朝中官员都见怪不怪了。听到这里,萧瑾愣了愣。太子被禁足的原因,萧瑾心里门儿清。

  太子夜闯臣下府邸之事,果然是被皇帝压下了。但是那位一向偏宠太子的皇帝陛下今日不仅为难她,还秉公办事,赞扬了她几句,这点倒让萧瑾对这位皇帝陛下佩服不已。

  萧瑾回到日常办公的大庆殿去,一如往常的处理起了事务,她心思细腻敏感,很快察觉到吏部的氛围与平常不同,看向自己的视线都有些,愉悦、仰慕、敬佩?

  她抬头看了几眼,与下属的几位官员交代事务时,从对方的眼睛里清晰的察觉到了一种名为仰慕的情绪,不禁摇了摇头。

  忽听得门房来报,东宫来人相邀萧大人前去与太子和禁军首领单仟共同商议禁军守卫京城巡查一事。她想起自己在任户部侍郎时被叫去给太子殿下“授课”的事。

  自从她当上吏部尚书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东宫了。

  萧瑾拿笔的手顿了顿,但她很快恢复正常,简单的交代了今日吏部需处理的一些事之后才跟着小黄门走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