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大明定远伯 > 第十五章:拒绝

第十五章:拒绝

小说:重生之大明定远伯作者:山玉兰花开字数:4168更新时间 : 2021-03-27 08:43:00
“刘孝廉,昨日是在下孟浪了,犯下那般的大错,实属不该,今特来负荆请罪,还望启龙兄能大人不记小人过!”郑泰完全没了昨日的跋扈,态度相当诚恳。

昨日郑泰被送回郑府,本是满腔愤恨,郑泰生母更是心疼自己的孩子被人打的这么惨,仗着老爷的宠爱,未经商量就跑到北平府尹状告刘进,可刘进毕竟有功名在身,府尹也无法直接拿人,只得上报。

很快这事情就捅到了朱瞻基那里,自从那日走出了刘家,几日后遇到了北巡的皇爷爷。朱瞻基给朱棣陈述了刘进的话语。

“此子倒是狂妄的很,好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不过削藩的事还是暂且搁置吧,爷爷我现在也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削减各个藩王的护卫,不能做的太过,这事最好还是留待你来做吧,或者如果他能有更好的办法交给你爹来做也行,没事可以多去刘家庄玩玩。这小子发明的肥皂、玻璃、羽绒服还真的好用的很,说明此子聪慧无比,瞻基啊你也要发展你自己的班底,你也需要有姚广孝,甚至一群的姚广孝才行。”

“孙儿明白,不过那日也并未谈的痛快,实在是孙儿发现了一件新奇物品。”朱瞻基带着朱棣到外面。

护卫演示了一番滑板,当然朱瞻基自己是不可能演示的,也不会告诉任何人自己被这滑板摔的可惨了。

不愧是爷孙俩,当下朱棣提出的问题跟当日朱瞻基所问如出一辙。刘进倒是小觑了朱瞻基的野心,这简直是国之利器好不好,上手难有什么,十个人哪怕有一人学会,大明这百万雄师还能有几万人可以学会了,如果水泥路都能修好,原先三五天的行军路程只需一日就可到达,须知兵贵神速。

“瞻基,你征召一匹匠人,务必让刘进把水泥的技术贡献出来,收为国有,这东西必须掌握在我朱家的手中,顺便敲打一下这刘进,不要自误做下一个沈万三。他父亲刘德全那事好几年过去了,朕给予赦免,并恢复刘进科考入仕资格。”

再说这顺天府尹自然是知晓太孙对于刘进的赏识,也深知郑亨在朝中的地位,一时间陷入两难,最后思量再三,还是把情况汇报给了朱瞻基。

“郑泰当真目无王法了,怎么敢公然殴打当朝举人。”朱瞻基怒不可遏,考虑到郑亨毕竟也算靖难功臣,沙场上也屡屡建功,请示过皇爷爷,朱棣只让朱瞻基自己看着办。

朱瞻基思虑一番,来到郑家,郑泰和生母是如何被父亲打骂一番自然略过不提,经过一番协商就有了今日早晨这负荆请罪的一幕。

刘进自然是不知这其中原委,但刘进原本就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当即上前搀扶起郑泰:“郑公子这可如何使得,快快请起,赶快穿上衣衫,免得染上了风寒。”

郑泰深感羞愧,原以为刘进会刁难自己一番,甚至做好了被打的准备,想起昨天,那本不算疼爱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痛骂不止,甚至说如果不能让刘进有任何不满,直接断绝父子关系,不入家谱祠堂,郑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懊悔自己不该那么冲动。

“承蒙启龙兄不计较,日后定会好生报答,区区薄礼还望刘兄不要拒绝,苏家那边我必定改日登门致歉有所补偿。”

几番推辞后刘进无奈的收下。刘进见郑泰姿态如此低,朱瞻基又在这,略一思索就知道是朱瞻基的手笔,好吧这算是收买人心吗?想让我士为知己者死?唉好吧,刘进还是有那么一点感激的,毕竟没了朱瞻基,自己也确实也许会有些麻烦。

没有多留郑泰,郑泰刚走朱瞻基立马上前

“刘兄,瞻基此次前来有好消息告知,前几日我见了皇爷爷,皇爷爷对刘兄大为赞赏,已经为先令尊平反,恢复刘兄科举仕途之路。”

恢复干嘛啊?平反就平反好了,那又不是自己亲爹,但这是圣上旨意,刘进只得强壮笑意感激涕零。

“刘兄可否借一步说话?”

进入里间的朱瞻基马上迫不及待的说道:“刘兄这水泥路的技术可否传授?爷爷的本意是直接把刘兄的水泥技术收归国有的,可我听说刘兄没少给乡邻修桥造路,这也是造福一方的好事,我会同爷爷言明此术刘兄可以使用,但务必不要再私下传授他人。”

你们都决定好了我还能说个啥,我有拒绝的权利吗?本来刘进也没有指望水泥能怎么赢利,能把技术交给国家只有好处没坏处,凭借自己这点能量,修路得修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当下遣人叫来水泥厂的工人师傅,让他们传授给朱瞻基带来的那些匠人师傅。

“刘兄你这几位师傅很不错,要不让让工部给几人登记造册,从今以后你们做我大明的匠人如何?”

这就算公务员了?这几位师傅倒是运气不错啊,在现代社会,公务员可算是铁饭碗了。可看着几位师傅一脸的不情愿。刘进忍不住疑问

“作为匠人有何不好的吗?”

原来,明朝的匠人制度是终生制的甚至是世袭制的,父辈如果是木匠,那子孙必须得是木匠,没法更改,虽然比元朝好一些,工匠会有假期而且回家闲暇时间可以自己做事,做的匠活也允许拿来售卖,但是只要朝廷征兆,不管在哪都得应招,而且还有轮班的匠人,一般需要三年进京服役,连来回的路费都要自己想办法,虽然后来有一点点的补偿,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工匠死于服役的路上,因为不能按时服役的匠人就会获罪,但凡有不乐意服役的只能选择逃亡,大明虽然很大,但也不是你说想逃亡就能逃亡的,远在秦朝就有了户籍制度,就算是村里随便来了个陌生人,村民也是有义务上报的,如果不上报,万一外来户是逃犯,那可以是被连坐的。逃亡的匠人日子也不好过,不出几年就会客死他乡的多,所以更多的是前往服役,导致很多匠人和一些从父辈继承成为工匠之人不愿意继续做匠人,除了逃亡之外,唯一可以采取的方式就是消极怠工,降低产品质量。这样以来,生产技术就一直停滞不前,导致整个明朝手工业发展也踌躇不前。

“殿下,要想我大明更好的发展,匠人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不然弊端太多了,不出百年也许我大明原本遥遥领先的很多东西都会远远的落后于别的国家啊。”

“弊端自然会有,可更改了匠人制度,我大明需要用到工匠的时候没人做事又该如何是好?”

“那就用银子征用,匠人可根据手艺的高低不同而工钱不同。这样会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造出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好。而且取消了匠人的终身制和世袭制,一人可以身兼多职,可以学习更多的手艺,到时候木匠也可以是铁匠,也可以是瓷匠。很多东西的工序不一定非得要手艺精湛的匠人才能做的啊殿下。”

“可国库并不太充盈啊刘兄,贸然取消匠人制度国家没这么多的钱来。”

“那去海外抢啊!”

呃,抢也能这么直白吗?朱瞻基一阵无语。

“呃好吧,大明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度,抢多不好,但咱们可以贸易啊,挣海外的银子黄金,还有交止不是早就打下来了吗?那里有好多的铜矿,咱们给挖来铸铜钱就不会缺钱了。”

“刘兄有所不知,交止老是反叛,叛军很是仇视我大明人,甚至是老弱妇孺都有可能会暴起杀害我大明军士,朝廷也是头疼不已,叛军剿灭不清,哪来的精力去开矿。朝堂上可是一直有人提议放弃交止。”

这大明还真是没自己想的那么好啊,想改革一个小小的匠人制度都如此困难重重。思虑良久,刘进依然劝谏

“殿下,匠人制度废除百利而无一害,此乃功在千秋的好事,只要国家大力发展工商业,国库只会越来越富有,想国库充盈,无非需要开源节流,节流我不作讨论,开源的方法有多个”

第一,降低工商税收,让更多的人富有,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会带动更多的人富有,行商的人更多了,国库光税收一项就会增加许多。

第二,着重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每年都会挣取极大的贸易逆差,凡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国家,咱们都可以鼓励民众出海贸易,着重贸易我国所缺乏的物资,朝廷可以组建多个冒险船队探索未知海域,我大明不仅需要郑和这样的和平使者,也需要如陈祖义一般的海盗,一个逃犯都可以在海外的小国家做国王,奴役当地人,这就是殖民政策。如若殿下想我大明有第二个陈祖义,殿下可以安排我们见面,我推测郑和所经过的西洋诸国必定有很多珍宝,很多大明所没有的东西,而且郑和下西洋所经路线之外必定还会有更多的国家以及土地。

第三,北方的蒙古已经发展成三个部落国家,大明继续拉拢分化让他们内斗就行,如无必要轻易不要引发大战,国力强盛后灭了他们自然轻而易举。

第四,交止不可弃,交止之所以叛变不断,究其原因无非是在安南人民的心中,咱们大明是侵略者,无端的被大明所统治压迫,自然会生出反抗。殿下只要给我足够多交止的一线信息,我相信必定能短时间内制定出一套方案不敢说一定能彻底平叛交止,至少可以保百年不会为祸我大明。甚至交止会永远真心归附我大明。

        交止不同于普通小国,大明的军士实力也没有达到可以奴役交止人的程度,最好的办法应该还是民族融合,不过太过繁琐,需要从长计议。所以刘进也不敢贸然随便给出策略。

“如若刘兄所言不虚,我大明必定可以蒸蒸日上,这些工人师傅我做主暂且不入匠籍,且待我回去皇爷爷说明。”

朱瞻基听了刘进一席话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如若都能顺利实现,大明的综合国力会有一个飞跃,而且哪个君王能没有点野心呢,想一想那个殖民地政策朱瞻基就一阵热血沸腾,哪个帝王不想开疆拓土名流千古呢,这一个被朱棣钦点的皇太孙还这么年轻,不热血才有鬼了呢,当下带着工人师傅离开。

三月十二,刘进已经来带这个世界三个月了,这一天他要做一件上辈子这辈子很重要的一件事,委托李婶去苏家上门提亲,什么三媒六聘的刘进自然是不懂,但他有万能的方管家,一切事情都处理的妥妥的,现在就在家焦急的等待女方的回应。

这古代结个婚真是麻烦,哪有现代方便,手捧鲜花戒指一掏的就能跪地求婚了,在这大明如果这么来非得被人骂做疯子吧。

苏小玉这几日自然是很开心,很甜蜜,在这个时代一个女人能嫁给一个自己喜欢,还又喜欢自己的男人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是干劲十足。

一直到到了约定提亲的日子前两日,有了许多传闻流传了开来,刘进原来算是一个落魄举人,没了科举前程的那种,苏家勉强配得上,可最近北平城到处传言刘进父亲已平反,刘进也恢复了科举仕途之路,在这个社会男人如果当官是万万不能经商,连小妾都不可以经商,何况明媒正娶的娘子,商人之女的身份根本不可行,如果自己嫁给了刘进那就等于断了刘进的仕途,苏小玉纵然万般不舍,可怎能自私?

虽然俗话说宁拆十庄庙,不毁一桩婚,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小人见不得别人好,如果有人粘在了高处,那些人心中不会想着努力奋斗让自己也能攀登高点,而是会想法设法的把高处的人拉下来,来吧咱们一起堕落吧,一起过的惨吧。这时候也有许多流言蜚语传出,有说的苏小玉不要脸的早早就和刘进眉来眼去卿卿我我的,还有传苏家不知廉耻的巴结人家举人老爷(虽然刘进还小,没有子嗣只能被家仆称少爷)难听的话比比皆是。

苏家父母这几两日更是不敢出门,总是感觉身后不停的有人在戳他们的脊梁骨。

忐忑不安的等来了刘家提亲的人,苏家父母坚定的回绝了提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