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大明定远伯 > 第九章:泰孙朱瞻基

第九章:泰孙朱瞻基

小说:重生之大明定远伯作者:山玉兰花开字数:2719更新时间 : 2021-03-24 08:58:00
那少年也算是见多识广之人,当下知道症结所在,当下解释了起来。

原来最近月余,肥皂和玻璃的流行,背后的发明者刘进逐渐被许多人知晓,稍一探究就知道这家伙居然还是个举人,自古以来文人和当官的都不屑于从商,也看不上商贾,后来又知晓刘进在大肆修路带领周边村庄不事耕种,一群燕京学院的学生们听说了此事,一个个群情激愤的就拉着粮长过来兴师问罪的。

少年执拗不过众人,本也只是打算看个热闹,初次见识到水泥路大为惊奇,又见识刘进谈吐不凡,升起了结交之心。

知晓了来龙去脉的刘进付之一笑,一群愤青而已,懒得计较,不过这叫泰孙的少年想与自己结交,刘进倒是求之不得,谁还不想找个靠山呢,这家伙一看身世就不简单。

“怠慢了泰孙兄弟了,里面请,小环上茶”进入院内,刘进脱掉了外面的长衫露出了内里的羽绒服,那奇异的服装引的少年眼前一亮。

“刘兄这是什么衣裳?”

“哦,这是羽绒服,比棉袄轻薄的很,比羊皮袄透气,更是比二者暖和。”刘进看泰孙好奇,一边介绍着一边拖下了羽绒服。

泰孙接过服饰仔细端详,不禁感叹“如果早有此物,北伐大军和边关守军会减少许多的白白冻死之人啊!”泰孙眼中一片热切。

泰孙这无心之语,却是让刘进心中大骇,北伐?泰孙?太孙?难怪这小子对自己抨击愤青的言语这么感兴趣,又想起了院外那些护卫,这明朝可只有王府才能拥有护卫军的,这北平是朱棣发家的地方,哪来的藩王,自己真是愚蠢,应该早就想到的啊!自己还在这跟人家称兄道弟的,找死呢这是,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能抱到这样的大腿,自己以后在这无依无靠的大明日子会好过许多,当下双膝跪地恭敬行礼,“举人刘进拜见太孙殿下,在下有眼不识泰山罪该万死。”

朱瞻基见刘进行礼,暗暗惊叹这乡野小小举人眼色、见识、心思敏捷。心中对刘进更为赏识,连忙双手虚托:“刘兄快快请起,你我年纪相仿,不若日后就以兄弟相称就行。”

刘进看朱瞻基如此平易近人,内心十分欣喜不过人家以兄弟相称那是礼贤下士,自己要是也和朱瞻基兄弟相称那就是不知好歹,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在现代社会也没法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何况在这封建社会。连忙推脱不敢,朱瞻基见刘进坚持,只好作罢。

“还请刘兄细说为何工商可以兴国!”

“国家大力发展工商,首先是可以使国富民强,这是强国的基础,在这阶段还需要做好几件重要的事情,不然富的只会是民,国却不会强,首先我明朝应建立国库,由专门的部门机构打理,不能只有一个内库,而且内库的财权可是由圣上亲自掌握的,这是一个难点,当今圣上雄才大略,大明在他的带领下日益昌盛,大明国威更是远播海外,想劝说圣上放手财权可不太容易,不过还请殿下劝说陛下,毕竟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更专业的人做才会更好!”

见朱瞻基陷入沉思,眉头紧锁,刘进趁热打铁道:“国库充盈富足后,能有更专业的人才来考虑钱应该花在哪,花多少,这也是很繁琐的事情,而且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行,皇帝日理万机本就十分劳累,何不放手于他人,而且更专业的人来做,只会是事半功倍,圣上只需把控大额的支出,隔一段时间掌控具体的收入和支出即可。只有先完成了国库的建立,才能使国家有了强盛的基础。至于建立国库过后,第二步也至关重要,削蕃!自前建文时期,历经当今圣上十余载一直在削蕃,至今已经削去兵权,但藩王待遇太高,年奉万石,远超当朝一品大员七倍有余。现如今藩王家眷人口不多朝廷还可以供养,可如今王爷们几乎都无所事事,又有祖训不可参合四民之业,说句难听点的就是当猪在养,几十年后甚至百年之后,宗室王爷们的家眷人数会是个恐怖的数字,到时候,朝廷还能养活的过来吗?”刘进可是记得后世主家的子孙人数达到20万之巨,庞大的支出活生生的拖死了明朝,明朝后期国库一直空虚,无力赡养宗室,加上官吏腐败,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才最终走向灭亡的。

朱瞻基哪里听过如此言论,一时间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如果说建立国库的难度为简单,这个削蕃的难度直接为地狱级别的难度,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藩王的待遇确实会成为今后的巨大隐患。可优待藩王可是老祖宗定下的祖训,太难了!尚且年轻的朱瞻基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作为朱棣钦点的太孙,自己肯定也想有所作为,一边认为刘进说的是治世名言,一边又有违祖训,内心矛盾不已。

见朱瞻基又陷入沉思,刘进也不催促,毕竟要让他好好的消化,自己今日能有此言论也是在这生活久了,不知不觉的开始融入这个社会,只是刘进自己还没太发觉罢了,另外在看到了朱瞻基,让刘进想让生活过的更加美好的愿望更容易实现,毕竟单凭他自己何时能发明那么多高科技的东西,另外就是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发作,明朝毕竟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政权,而且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的王朝,铮铮铁骨虽然不那么的完美,却不影响自己的热爱。

“呼哧呼哧……”院中传来一阵声音,吸引了沉思中的朱瞻基的目光,只见一个女孩踩着不知名的木板在院中飞快的滑行着。

原来是小环闲着无聊,练起了滑板。

“刘兄,这是何物?为何可以载着一个人如此快速的滑行?”

“呵呵,小玩意罢了,这叫滑板,是我无意中鼓捣出来的玩物罢了,因为板子下面有几个轮子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所以能够滑行。”

“摩擦力?”

“怎么说呢?殿下请看,这重量差不多的一个方形木块和一个圆形的木块用同样的力气在地面上滑行,圆的木块和地面的摩擦力更小所以能跑的更远。”

朱瞻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看着滑板忽然问道:“这个滑板在别的路面上能滑行吗?如果都是这种平坦的路面一日最多可以跑多远?”

刘进心中大致盘算了下“一天的话大约能跑两三百里左右”这滑板工艺毕竟不太行,20码的速度还是能达到的,考虑到踩滑板也比较累,一天如果能持续五六个小时的话一百多公里还是能达到的。当然长时间滑行对滑板磨损也较大。

“这东西了不起啊速度不比马慢啊,这又不用吃草,如果我大明将士普及此物,那行军速度会提升许多!”

“不行,这个滑板第一不太容易学会上手,另外毕竟安全性有些差,这要是没打仗呢摔死了人可就是出师不利了”刘进都不敢想象一群古代人踩着滑板去打仗画风会是有多么的诡异。

“不过殿下可以在全国内普及这种水泥路,马车的速度会更快,而且可以拖运更多的人或者货物,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只有交通便利才可以更好的刺激经济,就如隋炀帝杨光自从开辟了运河后迅速的发展了沿岸的经济,虽然时有瘀塞,可只要清理了后依然可以使用,水泥路虽然时间久了也会损坏,但只要维修得当可以一直存在,甚至流传后世!”

“今日叨扰刘兄甚多,瞻基受益良多,暂且别过,改日再来登门。”手中却拿着滑板不肯放手,婉拒了刘进的晚饭邀请,激动又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刘家庄。

刘家主仆几人自然是目送贵客远去,“少爷,他拿走了滑板!”小环气鼓鼓的说着。

“我当然知道,唉再重新做呗”心中暗骂朱瞻基不当人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