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斯国一 > 十八 不肯入城

十八 不肯入城

小说:斯国一作者:丹风字数:3161更新时间 : 2021-01-03 09:11:00
判将们个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仍是只字未露。

并非他们真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而是他们知道,如果供出赵匡义,皇上盛怒之下将赵匡义杀头,在没有指望的情况下,赵匡胤将不再施以援手。

这些人并非没有脑筋,跟着赵匡义胡闹,而是他们知道,赵匡义身后站着赵匡胤。

如果赵匡胤想保全赵匡义,就得设法营救他们,不然只要他们吐口,赵匡义便活不成,甚至牵累整个赵家。

说起来有些绕,但理儿基本是这个理。

柴宗训一心要为董如诲报仇,所以并不阻止韩通对判将们施以酷刑。

只要能拿下赵匡义,射来的那支箭就能真相大白。

即便拿不下,柴宗训也没打算让赵匡义活着回去。得罪他可以,但杀他身边的人,不行。

慕容延钊仍在苦谏,先是劝柴宗训大度,眼见无效,便又劝柴宗训,汉唐故地未复,不要让其他武将兔死狐悲,将来不再有人为朝廷卖命。

柴宗训一律置之不理。

若是让武将造反的风气继续下去,即便恢复汉唐故地,岂不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当然,柴宗训也展示了他仁慈的一面,除指挥使以上的将领,其他胁从一律不问,判将的家人也暂时由亲军司保护起来,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汴梁城虽仍处于紧张的情绪中,但老百姓的生活慢慢恢复正常。

此时柴宗训也得到了赵匡胤得胜班师的军报。

紧张代替了得胜的兴奋,柴宗训急召韩通入宫商议。

“韩卿家,你以为赵太尉回师会当如何?”柴宗训问到。

因为没有实质的证据,赵匡义目下只是被软禁,赵府被侍卫司的人守着。

“回皇上,”韩通对到:“且不论他如何,臣以为,赵匡胤的亲信已被一网打尽,皇上可趁此机会将赵匡胤一并除之,永绝后患。”

这确实是个办法,不过柴宗训并不愿意。

想想他没回来的正史发展,正是因为赵匡义对武将抑制太过,且两次北伐的过错皆推给武将,以至于终宋一朝皆是积弱,任人宰割。

柴宗训的想法是,怎么让赵匡胤放下反心,为他所用。

“韩卿家,”柴宗训说到:“你且加强汴梁防务,咱们见机行事。”

“另外,朕叮嘱一句,朕知道你与赵太尉素来不和,此次切不可轻举妄动,坏朕的大事。”

赵匡胤大军直逼汴梁城下,他似乎并无进城的打算,而是命大军在城外驻扎,随时警戒待命。

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家人到底怎么样了。

可汴梁城目下戒严,并没有消息从城里传出。

柴宗训下了一道圣旨,对赵匡胤以及三军将士进行嘉奖,并命赵匡胤速速进宫见驾。

赵匡胤接了圣旨问到:“公公,可知我家人如何?”

传旨的太监摇摇头:“太尉,咱家居于深宫,并不清楚外面的情况。”

赵匡胤塞了个金锭在太监手上:“公公久居皇上身边,可知皇上要将那班判将如何处置?”

太监仍是摇头:“咱家实是不知,只听其他人说,这些人一个也活不了,还得诛九族。”

“未知公公可曾见过舍弟赵匡义?”

“只听说关在皇城,实未见过。太尉,咱家是来传旨意的,既然太尉接了旨意,还请太尉速速进宫为是。”

太监才走,王审琦便高呼到:“太尉,去不得,若小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太尉拿住,可如何是好?”

赵普也说到:“太尉,此生死存亡之际,一定要小心为是。”

“太尉,似我等太尉腹心之人已被小皇帝一网打尽,太尉若进城,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王审琦越说越严重。

谁说一网打尽,除了慕容延钊之外,柴宗训学习处理政务时,接到了副宰相王溥的奏章。

先前没有赵匡胤班师的消息,所以王溥一直按兵不动。

现在赵匡胤兵临城下,作为同盟的王溥自然有了底气,随即上了一封奏折替判将们说好话。

柴宗训气得七窍生烟,提着奏章走到王溥跟前:“王史相,你倒是会挑时间,是不是等着向赵匡胤邀功呢。”

王溥急忙奏到:“回皇上,臣一片赤诚只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并无半点私心。”

“并无半点私心?”柴宗训冷笑一声:“为何偏偏选在这个时候上奏章?替谋反者说好话,你到底是何居心?”

“回皇上,”王溥辩到:“臣以为,此时正是皇上令这些判将归心最好的时候。皇上既然连潘仁美都肯放过,何不大度一些,将这些判将一并放了?”

“臣以为,潘将军改过自新后屡立奇功,这些判将必不会下于他。”王溥出生于世家,且日日伴在柴宗训身边,对他并没有多畏惧。

一个和一群能相提并论吗?

再说了,不提潘仁美还好,一提起来柴宗训便满肚子火。

既然你硬要往枪口上撞,可别怪朕不客气。

“一句句潘将军,”柴宗训冷冷到:“当日潘将军犯上作乱并无实据,而这群叛将众目睽睽之下攻打皇城,朕岂能放过?”

“回皇上,”王溥说到:“这班将军们只是对皇上削节镇之策理解不透,一时糊涂做了傻事而已。”

“臣敢以性命担保,若由臣出面劝说,臣保证这班将军归心。”

“归心?”柴宗训冷笑:“归谁的心?”

“自然是皇上的心。”

王溥未察觉到危险来临,仍是满不在乎的样子。

“王史相,”柴宗训喝到:“当日潘仁美犯上作乱,你一力主张要将其满门抄斩,今日却为一群叛将辩驳。”

“身为宰辅,你如此两面三刀,包藏祸心,朕看你这个宰辅不做也罢。”

王溥只想着大军压境,皇帝定然会像上次放过潘仁美那样,放过这群判将,没想过这两次事件他的表现不一致。

他慌忙跪下来:“皇上,臣不敢,臣实是一片忠心为了社稷。”

“口口声声为了社稷,你要赦免攻打皇城的叛军?若不是为了社稷,朕岂非早被乱刃分尸?”

王溥磕头如捣蒜:“皇上,臣不敢,臣不敢…”

“你不敢,你有何不敢?非尔同类,其心必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身为宰辅,叛军作乱,不为君上分忧也就罢了,反倒劝朕放过叛军,实在是罪无可恕。”

王溥懵在当场,城外大军压境,皇帝竟然不惧?

此时有黄门使进殿:“启禀皇上,太尉赵匡胤有本奏。”

“呈上来。”

柴宗训打开看了一眼,无非就是臣一路风尘,导致面目猥琐,不适合面君,待斋戒沐浴焚香祷告上天之后,便会上殿请罪。

柴宗训合上奏折,抬头问到:“范师相,赵太尉驻军城下,却不肯入城,你觉得他有何用意?”

范质捻了捻胡须:“无非是因为这批叛军多是太尉亲信,太尉恐受牵累。”

柴宗训说到:“太尉在外为朕开疆拓土,怎会与叛军有牵连?朕是绝对信任太尉的。”

接着他又瞟了王溥一眼:“王史相,你且起来吧。”

范质过去将王溥扶起来,柴宗训接着说到:“朕知道王史相乃史学大家,自今日起,就好好修史吧,切莫辜负了朕的期望。”

王溥欲要辩解几句,范质急忙将他一推:“还不快谢恩。”

王溥踉跄一下,不得不跪下叩谢皇恩。

所谓的好好修史,意思就是以后军国大事就不要参与了吧。

范质得意异常,先前王溥有赵匡胤撑腰,所以对他多有掣肘。

如今王溥既去,朝堂上自然就是他一人说了算。

解决了王溥,事情回到赵匡胤身上,柴宗训命人将慕容延钊召来:“慕容卿家,朕知你素与赵卿家亲厚。”

“此次叛军之事,朕已调查得差不多,绝对与太尉无关,所以请你亲往太尉军营一趟,让他大可放心,勿要使君臣猜忌。”

慕容延钊带着圣旨来到军营,赵匡胤拉住他便问到:“化龙,我家人如何?”

“家人皆在府上,有侍卫司护卫。”

“廷宜呢?”

“廷宜摆脱不了嫌疑,目前在皇城软禁,暂时没有危险。”

“哦。”赵匡胤放心了大半。

“元朗,”慕容延钊问到:“你这是要如何?攻打汴梁城么?”

赵匡胤苦笑一声:“不过为了自保而已,兄弟带着手下将领攻打皇城,任谁也不会相信此事与我无关。”

“皇上相信,”慕容延钊拿出圣旨:“目下被俘将领并未吐口,连廷宜都尚且无碍,更何况于你。”

“快快更衣,速与我去见驾。”

赵匡胤并不傻:“化龙,廷宜与判将之所以没事,是因为我在外面,若我进城,恐怕便再也回不来了。”

慕容延钊说到:“元朗,你这是连我也信不过了吗?我以阖家性命担保,若皇上牵累于你,我阖家与你陪葬。”

一旁的赵普冷笑着插了一句:“太尉,你这一去,怕是真回不来了。”

慕容延钊跳了起来:“赵书记,你胡言乱语些甚?”

赵普冷笑一声:“慕容太尉,天下人皆知自朗州回来以后,太尉便一直唯皇上马首是瞻,此次恐是太尉与皇上密谋来赚我家太尉的。”

“元朗,想不到你身边都是此等大逆不道之徒,”慕容延钊喝到:“难怪廷宜会做出如此异想天开之事。”

“为臣之道,忠心不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是皇上,我是臣子,我不听他的,还能听谁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