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双子星遗迹 > 4.双子星

4.双子星

小说:双子星遗迹作者:风云老三字数:2706更新时间 : 2020-12-15 21:22:00
以六千万年前的地球为蓝本,先到者龙族在“黑暗之域”构建出适宜于祂们生活的生态环境。

当第一批人类从冰封沉眠中醒来,怀着迷茫、失落、期盼、紧张……的心情走出大迁移飞船,踏上  “黑暗之域”的土地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的蕨类植物,以及头顶那片蓝得晶莹剔透的天空。紧接着,各种各样的龙----各种恐龙以及传说中的黄龙、夔龙……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粉墨登场。人类的先行者们接二连三地目瞪口呆,下巴掉了一地。

在那之前,人们只看到过恐龙的化石、复原模型或图案,当他们看到真家伙时,才发现自己曾经错得多么离谱。比如博物馆或影视作品中的暴龙浑身覆盖着如同蜥蜴那样的鳞片(只不过颗粒更大)、胳膊短小到滑稽的程度、样子凶巴巴的,而真正的暴龙则身披棕绿相间的漂亮羽毛,两扇翅膀的展翼达五米左右,虽然不能拖着庞大的身躯翱翔于天空,但可以带着它们从高处滑翔而下,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只动口不动手的暴龙们和蔼可亲,对人类再友好不过。

在那之前,人们一直认为黄龙、夔龙只是祖先们东拼西凑想象出来的图腾化生物,没想到祂们不但真实存在,而且其形体特征与远古器皿、雕刻、绘画上的形象几乎相同(有些文物上夔龙为单足,可能是谬误,也可能文物的作者在描绘其它生物),只不过本尊更加灵动、威严,还有……怎么说呢?酷毙了!祖先们试图通过穿越时光的历史遗迹告诉后代什么,而后代却认为祖先们迷信于图腾崇拜在编故事,当然,这不足为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本来就是后代继承并否认前代的过程。

大迁移期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龙族的存在,而这一拨人,正是大迁移这一浩大工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被人类奉为英雄和救世主。大迁移完成之后,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们进化成了更高的生命形态,有人说他们隐居了,深藏功与名,不再过问世事。

三万年过去,英雄的事迹被神化甚至扭曲,真相在众说纷纭之中化作一团迷雾,实物证据的匮乏使那段历史几乎无法考证。

在龙族的帮助下,人类花了好长时间才适应古近纪早期的气候。人类安定下来之后,人、龙两族通力合作,开拓了故乡地球时空泡,尝试着在其中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复原地球生态圈,工程持续近六千年,耗费无数人、龙的心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原因,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宏观上说,地球及其生态环境不是孤立的存在,要还原地球,必须还原整个太阳系,即便对于万能的造物主而言,也得花个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微观上讲,无论是龙族还是人类,都没有完全了解故乡地球细菌、病毒级那些原本不起眼的微小生态环境的运作机制,还原地球生态环境远非模拟日月星辰、营造气候、造海填陆、栽树种草、通过基因技术培育生物……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那颗地球的半成品星球还是成了旅游胜地,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龙去那里游玩逗留,缅怀故乡地球,无数人、龙想在上面定居,甚至为争夺居住权起了争端,以至于联合政府不得不颁布《地球居住及旅游法规》,将地球半成品定为永久旅游区,除必要工作职员外,任何智慧生物在上面停留时长不得超过六个地球日。

如今,身处飞船底部的观察舱中、距离绿球表面不到五米的山本兰,被眼前的美景震撼,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去过的那颗本成品地球,不由得发出感慨道:“跟这星球的生态环境相比,祖先们仿造的那个地球半成品实在太拙劣粗糙啦!”

飞船已切换至全透明模式(确切地说是全息外景模式),周遭的景色一览无余,望着身下波澜壮阔、气势雄浑、变化万千、绵延无尽的大裂谷地貌,无论是龙是人,都觉得心旷神怡,目摇神驰。大伙都觉得山本兰的话虽然难听了些,但说的确是实情,这颗星球与那颗人龙造半成品地球相比,就好像古代影视剧中的实地场景和摄影棚场景,前者大气磅礴、自然厚重,后者小里小气、矫揉造作,甚至还有些粗制滥造。

时值这颗星球的正午,抬头望去,蓝中带紫的天空中悬挂着两个太阳:一个如圆盘一般大小,好似故乡地球上的春日艳阳,正慵懒地在大伙头顶偏南的地方散发着和煦的光芒,她是这颗行星的正主;另一个已经奔向西方,虽然只有乒乓球大小,却似乎卯足了劲头要与正主争辉,惨白冷峻的光芒刺穿那一片五颜六色如油画一般的尘雾屏障,抵达大伙的眼中,若不是飞船对太阳光线进行了适当的偏振处理,那六双眼睛即便不瞎也得盲上一阵;一团团悠游自在的云朵从两颗太阳之间从容飘过,似乎大大缓解了两日争辉带来的紧张气氛,让一切变得诗意盎然。

丽丽.刘杨给这两个太阳分别取了一个颇具烂漫色的名字----“梁山伯”和“祝英台”

生活在爱情社会化、性文化不再神秘隐晦的“黑暗之域”,丽丽.刘杨特别向往古代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种纯洁真挚、感天动地的爱情,当她看到这两颗隔空缠绕却不得相聚的恒星时,便自然而然地冒出了那两个名字。

“梁山伯”,正是悬挂在头顶的这颗G型恒星,其质量、体积、岁数、构成等所有参数都与地球故乡中的那颗太阳十分接近,拥有五颗行星,四颗岩质行星和一颗气态巨行星,若从内往外数的话,绿球γ-10435是她的第三颗行星。

远在西方天际的“祝英台”已经演变成白矮星,濒临彻底死亡,正拼尽全力释放最后的光辉,两颗岩质行星和两颗气态巨行星正围绕着她缓慢地旋转。

丽丽.刘杨认为,“祝英台”本应该拥有六颗行星。

“为什么只剩四颗了呢?其他两颗呢?被啥玩意毁灭了?”齐齐哈尔对事物的毁灭非常感兴趣。

大迁移之前,宇宙知识在人类之中十分普及,是个人都听说过超新星、红巨星、中子星、黑洞、白矮星……或多或少都知道些星体演变的过程。到黑暗之域后,仰望模拟出来的星空,龙族和人类再也感受不到那种神秘和深邃,探索星空和宇宙奥秘的欲望很快熄灭,基于虚无和自由意志建立起来的认知体系迅速替代基于宇宙规律和科学理论构建的认知体系,成为思维逻辑的主流,只剩为数不多的天文学家、行星学家、恒星学家、暗物质学家……仍在坚守天文学阵地。

因此,别说齐齐哈尔不知道“祝英台”的那两颗行星到哪里去了,就连同为科学家的山本兰和以实玛丽.X1都说不清楚。

丽丽.刘杨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被‘祝英台’吃掉了。如果按照旧的宇宙规律,三五十亿年后,‘梁山伯’也会像‘祝英台’那样,演变为红巨星,吞没包括这颗星球在内的三颗内侧行星,接着演变为白矮星,里面那两颗行星,会受到‘梁山伯’大气的阻挡减缓公转速度,因离心力不足而落入‘梁山伯’,这颗行星或许能侥幸存留,在地狱般的恒星大气中苟活……”接着,她语气转向伤感,“‘梁山伯’和‘祝英台’,即便化茧成蝶也无法相聚,除非有什么奇迹发生。”

大伙都不明白这位美丽且具有领袖气质的女科学家为什么会突然伤感起来,他们以莫名其妙的表情相互交换眼神后,转而盯着两个太阳,幻想她们吞没行星时那残酷而壮观的场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