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古都之恋 > 第八十章 善化寺之说佛

第八十章 善化寺之说佛

小说:古都之恋作者:塞北飞雪字数:4002更新时间 : 2020-12-30 15:31:00
那位年轻的和尚听到林风和风铃的对话,来了兴趣,本来他也不想走,便和他两位师兄交代了几句。两位师兄先走,约好中午时在法华寺相见。

两位师兄走后,那位年轻的和尚对林风说,“听两位的说话有意思,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那我们是求之不得,正好学习一下。”林风说。

“我先说一个佛家典故,”那年轻的和尚说,“  有一个蜀地的僧人名叫方辩,来拜见六祖大师。大师问:‘有何专长?”方便说:‘我善于雕塑。’大师说:‘汝试塑看。’过了几天雕塑好了,一尊六祖大师的真身像,高约七寸,惟妙惟肖。六祖大师笑着说:‘汝善塑性,不解佛性。’”

“我觉得不是这样,如果方辩没有一些佛性,不崇佛法,不敬高僧,他便不会把六祖真身像塑的惟妙惟肖。”风铃说。

那僧人颇含赞意地点点头说:“  方辩也是一位高僧啊。”

“我们为什么要拜佛?”林风问。

“是‘因我礼汝’,意思是见佛如见我,起恭敬心而拜,其实就是拜自己,拜自己的什么?自己的心,自己的诚敬,做人做事就是一个‘诚’字,心诚则灵。”那和尚解释说。

“《中庸》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吧?”林风说。

“一念的诚敬,当下就可以证到佛的境界,所以这个道理,是叫我们正信。见到佛像,起了恭敬心,内心清净了,眼前的佛像本是虚妄之相,而心中所起的却是实相,这个实相的境界就是离一切诸相,一切相皆不著。所以,有人不著相的礼佛,就是一念之间,也不必合掌,也不必跪拜,他一念之间,已经顶礼了十方三世。”

“学习了。”林风恭敬地说。

和尚又说:“但以不拜佛为喜,又是著相。拜佛如同念经。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师曰:‘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凡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

“什么叫坐禅?什么叫禅?修禅一定是要坐着吗?”风铃问。

“何为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所以坐禅不一定是坐的。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禅内定,视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哦,谢谢!这回我知道了。”林风说。

“施主好悟性。”

“哪里哪里,那又如何理解‘五方佛’呢?”林风问。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他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对‘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刚界密法‘五佛转智说’。毗卢遮那佛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东方阿閦佛象征‘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成所作智’。

“佛教典籍中认为五佛皆是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如来渊源考》中记载:‘五方明王为五方五佛之化现;五方五佛名号不一,皆为同体,毗卢遮那佛所化现。’《弥陀疏钞》中记载:‘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东方不动如来,又称金刚不动佛,阿閦佛,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为藏传佛教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肤青蓝,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嗔恨之毒,将识蕴转为大圆镜智。

“南方宝生如来,又称宝生佛,肤金黄,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傲慢心之毒,将受蕴转为平等性智。

“中央为大日如来,又作毗卢遮那佛。法身装束,肤白色,双手胸前作讲经印。代表清净人的痴心之毒,将色蕴转为法界体性智慧。

“西方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等,肤红色,双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贪心之毒,将想蕴转为妙观察智慧。

“北方不空成就佛,又称不空成就如来,  肤绿色,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嫉妒心之毒,将行蕴转为成所作智慧。

“所谓修行,就是将人身上的五毒‘贪、嗔、痴、慢、疑’消除而应该是转化成智慧。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为什么要走十万八千里呢?据佛家正经记载,‘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味,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对,”风铃说,“孙悟空大闹天空,想坐玉皇大帝的位置,就是他的‘贪’;而他打倒了人生果树,就是受了两个小童的辱骂而恼怒,这应该是‘嗔’;而两个小童对孙悟空不依不饶应该就是‘痴’;而真假美猴王,原因就是唐僧对孙悟空的‘疑’;所谓‘慢’,那就更多了。”

“哈哈,阿弥陀佛。”和尚笑道。

“大师,那么我们如何修禅?”林风问。

“师祖早就说过,‘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这不是和儒家思想一样吗?”林风说。

“石头希迁禅师还为世人开出了一份《无际大师心药方》,上说:‘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

“哪十味?”林风问。

“‘慈悲心一片,好心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愈。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这方子怎么样?”和尚笑道,“‘况此方不误主雇,不费药金,不劳煎煮,何不服之?!’”

“  妙啊!”风铃说。

“据说修禅有顿悟和渐悟两种说法。”林风问。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孰高孰低呢?宏智正觉认为、本心虚净光明不受尘埃污染,而神秀的观心看净拂拭尘埃是自寻烦恼。因此,他批评神秀神法说:‘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他说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说法犹如区分‘墨中煤’一样荒谬。在宏智正觉看来,观照时应当‘照与照者,二俱寂灭,于寂灭中能证寂灭者是尔自己。若恁么,桶底子脱去,地水火风,五蕴十八界,扫尽无余。’观照时,不仅没有身、心一类的特定照观对象,而且观照者自身也要寂灭。默照禅是基于本心虚净的心灵超越,它继承石头希迁以来的禅法宗旨,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推向了身心彻底空寂的极致。当然,即便是惠能祖师,也是在不断地学习,才能豁然贯通,从而顿悟,并坚定信念,落实到行动上。”

“这样看来,倒像是儒家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之争了;《中庸》中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林风说。

“阿弥陀佛,儒、释、道都有相通之处。”

“悬空寺上就供着儒、释、道的祖师,三教合一。”风铃说。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那和尚念道。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不是要活在当下吗?欣赏良辰美景,赏心悦事。”风铃说。

“我觉得也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执着于‘空’,也是不行的。”林风说。 

“是啊,看花要看到美。美是主、客观的融合与统一。”风铃说。

一阵风吹过,檐前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响声,是风动?是铃动?还是心动?

“阿弥陀佛,‘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华严经中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那么翠竹既然离不了法界,岂不就是法身吗?又般若经中说:‘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然脱不了色相,岂不也就是般若吗?若有所悟啊!”那和尚高兴地叫起来。

“这又好像是道家的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林风说。

“六祖大师在圆寂前也有一偈:‘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妙啊!其实,文益大师不过是在点悟南唐中主李璟。法眼是以善于接引学生著名的,可以表现出他内在的境界:‘幽鸟语如篁,柳摇金线长,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我懂了。谢谢二位。”说完,那和尚欢快地跑了出去。

“他怎么就忽然高兴地跑了?”风铃问。

“不知道,听的人半懂不懂的。”林风答。

“那么,和尚为什么要出家呢?”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