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降帝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博弈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博弈

小说:降帝作者:十青腊肉字数:3077更新时间 : 2021-08-07 00:32:00
暖阁二层楼的辩论,一时间进入白热化阶段。

  两个行伍人,对此事的看法竟然不一致,颇让人惊奇。

  李璟乐的自在,倚在榻上,南唐的未来就在这下一班年轻人手中,正好,趁此次机会,李璟能多了解一下年轻人的想法,所以,他并没着急开口打断二人。

  “好,你既然说你了解民情,你了解的是建州?还是整个南唐,南唐诸州你都去过?”

  李从固当然清楚建州的情况,和李从岱方才说的所差无几,可他依然相信,南唐其他州县,断然不会像建州那样,无可救药。

  李从岱并没有因为李从固肃王的身份而退缩,他也好长一段时间没这么热血沸腾了,趁着此次机会,在陛下面前,他要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我,李从岱!”李从岱拍拍胸脯,显得有些愤慨。“年少时分离京,先后抵达十余州,路上,我见多了饿殍遍野,尸骨无存。那时,我认为我可以改变这一切,我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去建州,去那个地狱一样的地方改变,先行商,不通,做吏,也不通,后我选择入伍,做一个手上有刀的兵,见一个贪官我杀一个,见一个豪绅我宰一个。”

  “血屠这个名号,殿下听说过吧?”李从岱狰狞面目让李从固一寒。

  血屠这个名号,自己当然听说过,在建州,这个名号象征着死亡,因为十多年间,此人手里有了几百条命案。当地官员抓不住,后都请到军队中,当时陈秉烛还在城门口贴出告示,抓出此贼,赏银千两,晋参将职位。

  但直到今日,血屠依旧潜逃在外。

  李从固不由地怔住了,心里翻江倒海,血屠是李从岱?怪不得,怪不得……自今年年初的时候,建州少有血屠踪迹,不像往年,每年都要死上几十人。

  “啧~说这些做甚?怎么还扯到建州,如今周党罢朝,想个法子~”李璟轻飘飘地提了一嘴,还伸手抹了抹衣裳的褶皱。

  ……

  ……

  李景遂支棱着脑袋坐在李从嘉身边,饶头兴趣地看着吃瘪,无话可说,自诩聪慧的大侄子。

  李从嘉面色冷淡,双手藏在矮几下,正抠着手指,心里措辞一会要说的话。

  二人对面的安国朝,大半白发,鬓间却是一丝不苟,一张国字脸甚是威严,他一会儿瞧瞧对面的李从嘉,一会不动声色地偏头瞪一眼皇后。

  皇后距离三人最远,如今脱冠正身坐好,但脑袋却是低低垂下,实在不敢与父亲对视。

  “今年雪格外大,城外庄子上的农户,棚户屋子十有五六皆是倒塌,压死,冻死了不少人,二位殿下对此有何看法?”

  安国朝稍饮半杯清茶,将玉瓷茶杯重新放下,抬眼看了对面二人一眼,轻松问道。

  这时,李景遂才收起脸上玩味笑意,正经了许多,他开口答道:“将军所言,朝中月初已然知晓,也做了相对应的措施,发钱发粮,重建住所,城内避难,施粥建棚……诸般措施可确保城外贫苦百姓度过寒冬。”

  今年金陵的天气不同寻常,司天监早有推演,可碍于全国事宜颇多,又遭周党罢朝,朝中人手不多,故受灾的人多了些。

  “吴王殿下以为呢?”安国朝将话风转向李从嘉。

  李从嘉真是叫苦不迭,这城外受灾关自己何事呀?自己又不在相关官署任职,救灾之事也轮不到,只堪堪地知道这么个消息罢了。

  “咳~”或是长时间的沉默,李从嘉开口时候,不由自主地咳了一声,而后说道:“吴王府多少还有些积蓄,若是朝中需要钱财,吴王府可以尽绵薄之力。”

  “城西玉和,白城,小寨,方河,罗店……这十几个庄子是吴王府产业吧?”

  李从嘉不明安国朝为何要问这个,不过他对这几个庄子的名字倒是有些印象,当初阿娣和李双双在清算城外产业时,提到了这几个地方,还要走了一大笔银钱,不知做什么去了。

  “这几个庄子,早在十一月的时候,就推翻破旧棚户,茅草屋和土屋,翻盖一新,故此次雪灾,这几个庄子无一受损,而且还大量吸纳附近受灾的农户,吴王殿下觉得此举有何用意?”

  雪灾来临前,新建房屋,无一受损,灾后,又吸纳附近灾民,这不是赤裸裸,妥妥地顺天意,收民心嘛!

  心提到了嗓子眼,又回想那一大笔钱财去处,李从嘉直呼巧了。

  这阿娣还真是福星呀!

  李双双怕只是跟在屁股后面打打杂。

  “我说我府上的事情不是我在管,将军可能不信吧?”

  安国朝脸色微凛,有些不悦。

  “府上新晋了一名家将,智慧无双,府中大小事宜全部是由这名家将在打理,若将军想要知道内情,亲去问这位家将吧,她叫齐招娣!”

  齐招娣!

  安国朝听罢,脸色更加难看,就差站起来给李从嘉一脚了。

  齐招娣?

  谁?

  李景遂有些好奇。

  而李从嘉撇撇嘴巴,一副奸计得逞的嘴脸。

  阿娣本姓齐,全名叫齐招娣,这也是后来听阿娣闲聊时候知道的。

  要说李从嘉还真是胆大,本来安国朝已经对李从嘉霸住阿娣不还的行为十分不满,上一次国宴时,就要求李从嘉把阿娣送回来,可李从嘉没答应。

  这一次,这厮竟然还敢当着安国朝面提起阿娣,而且话中意思还有些小得意:阿娣已经被我收为己用,您羡慕着吧!看看就得了,想要回去,门都没有……

  李景遂现在算是反应过来了,原来是城外受灾,依附吴王府的几个庄子,雪灾来临之前,在这位叫齐招娣家将的动作下,无一受损,而且还吸纳其他受灾庄子的农户。

  “你府上有这等人才?”李景遂惊奇,又道:“既然如此能干,不如将此人借皇叔我使唤两天,封个钦差大臣,主管城外受灾事宜!”

  李景遂也是没有办法,自周党罢朝不还,能干实事的官员就所剩无几,李景遂急需人才,所以才表现的如此求才若渴。

  安国朝听罢李景遂的玩笑话,目光不动声色地从他脸上扫过,可李景遂也不知怎的,或是碰巧,正好对上安国朝的目光。

  二人只那么一刹,就明白对方的意思。

  齐招娣是谁,安国朝也感兴趣,而且对我方才的话有些不满。

  李景遂摊袖心里细想道,齐招娣,齐招娣,齐招娣……齐,娣!

  突然明了,李景遂忽而笑了笑,伸出手臂拍了拍李从嘉,坚定道:“你府上家将本王用定了,今日过后,便颁一道旨意,叫齐招娣领旨。城外灾民事宜,她若办的好,有重赏……”

  李从嘉狐疑地瞧了这位心思善变的燕王殿下一眼,说不出话来。

  “是不是仓促了些?”李从嘉暂时并不想阿娣出来抛头露面,于是问道。

  “欸?能人善用,我朝自古之风,别推脱了。”

  想来,这事没商量了。

  待此事商定,安国朝也没说一句半句阻止的话来,他明知道齐招娣就是阿娣,他的外孙媳妇。

  “吴王府的善举,天人可知,望殿下再接再厉!”

  这句话从安国朝嘴里说出来,李从嘉怎么听怎么不舒服,而后又听闻:“乌衣巷的两个商贾之家,近些日子在吴越搞出了名堂,圈定盐场,大肆晒盐,海边盐场规模一时无双,听说细盐都贩卖至了十六海国,往来金银堆成了山……当家的是一个叫王谢的年轻人,吴王殿下可认得此人?”

  不是,这老家伙句句不离自己,是个什么毛病?

  李从嘉心里暗自嘟囔。

  “欸,王谢?那不是你姨娘在我耳边唠叨说的那个嘛!与你关系交好,你还和苏先生去参加了他的婚宴,听说当时酒酣半个秦淮啊!”

  没等李从嘉说话,坐在李从嘉身边的李景遂抢先开了口。

  李从嘉眉头皱的愈发深,可还是顺着李景遂的话点了点头,他实在有些迷糊,这殿中的两个大佬好像在拿自己博弈。

  果不其然,看时,李景遂和安国朝正针锋相对,目光炯炯地互相盯着。

  就李从嘉和安皇后还有一点闲工夫,瞅瞅别的地方。

  话说安皇后,许久没开口了,实在插不上话。

  她现在倒是想赶紧逃离这里,逃离出父亲的目光所及之地,顺便带上李从嘉,二人到别处说些悄悄话,可比在这里有意思多了,也舒坦。

  “燕王殿下,王谢一介民商,与皇族争利,实属不妥吧?”

  王谢在吴越做的生意是盐场,自古这盐铁都是皇族把持,皇商都没资格沾,更何况这王谢大肆贩盐,那都不是挣钱的事了,而像抢钱。

  “王谢两族,年初运粮有功,叫他贩盐,是陛下恩许的。”轻飘飘地一句话打消了安国朝的顾虑。

  这里的运粮,指的是对吴越,闵战争前夕,王谢两族秘密往建州运了四百万石粮草。

  “民商太富,难免出什么意外!”安国朝眼眸下垂,微微叹道。

  “是我朝民,就不会出什么意外,更何况,王谢那年轻人师从国子监,又与与吴王交好,二人时常通信来往,不会出什么意外的……”李景遂笑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