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降帝 > 第二十一章 与韩派争

第二十一章 与韩派争

小说:降帝作者:十青腊肉字数:3384更新时间 : 2021-02-18 10:40:00
事情总还是要继续下去,齐王被“请”出去之后,殿内事务一应照常。

  李从嘉从始至终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朝廷对此次出使吴越的各种安排。

  十日后,南唐方面派出使团,以鸿胪寺寺卿辛集为正使,楚王李从善为副使,使团建制一百五十人。其中包括归还的吴越质子钱元瓘,为表合作的诚心,南唐方面还带了数十箱金银首饰,珍奇玩物,并约定破闵之后,吴越占原闵国三州之地,南唐占两州之地,依旧以武夷山脉为界。

  以西归南唐,以东划归吴越,并由双方主帅签订两国互好盟约,永不侵犯,为兄弟国。

  吴越从南唐的附属国一跃成为和南唐平起平坐的地步,李从嘉总觉得这其中有些不大对劲,按照李景遂这位执政者的性子,断然不会让旁人这样欺负到南唐的头上啊!

        可事实如此,当李景遂送走使团的时候,面色平静,不知道这平静之后积压了多少力量?

  李从嘉不知道,天下人也不知道。

  …………

  时间重新回到齐王走后。

  殿内一切平静,只有众人微微的呼吸声和韩熙载抚须的声响。

  “那便由楚王殿下随辛寺卿出使吴越吧!”

  像是命令,也像是询问,李景遂不轻不重地说出了这句话,说完,便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当李景遂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从嘉明显地看到韩熙载抚须的干枯手掌停顿了一下,而后继续地重复以前的动作。

  通过这短短一个时辰的相处,李从嘉也终于明白了金陵朝局为何会受制于韩家,以韩熙载为首的韩系一派,像只潜伏在暗处的老虎一般,他轻易不发出声音,但只要出声,在场的都要迫于他的淫威,赞同他的话。

  这中书内阁五人,好似沆瀣一气,也仅仅是那先前耿直的周岑,或许不是韩家一派,其他的都以韩熙载为首。因为至今,他们几个都未曾开口说过话,但只要是从韩熙载嘴里说出来的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微微点头。

  “老臣以为不妥!”查文徽抬手示意。

  这是一个白白胖胖的老者,眼睛极小,藏在眉毛下面,不仔细瞧,都不知道他睁没睁开眼睛。

  查文徽说完这句话后,还瞥了韩熙载一眼,不过没有人看到罢了。

  “哦?有何不妥?”李景遂看起来微微有些不悦,拂袖问道。

        心里却是生出不一样的想法来:你这个老家伙儿,现在出来反驳,可真是当了一条好狗!一条韩家的狗!

  这几个月的执政生涯,李景遂也算是摸清楚了些内阁五人的脾性,韩熙载,老谋深算,想在外人面前做个纯臣,可一旦是他决定的事情,别人轻易改变不了,就算自己也不行,他一般不直接反驳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其他人,让他们出来说话。

  而这其中,第一个出来说话的就是这查文徽了,查文徽白白胖胖,圆滑世故得很,可偏偏是韩熙载一派,事事随着韩熙载的意,而韩系一派另外两个成员,是对儿兄弟,虽样貌有所差异,但说的话也都是向着韩熙载,只有查文徽这先头兵搞不定的时候,这兄弟两个才会出手。

  最后的周岑,李景遂还是稍稍有些欣慰的,至少这几个月来看,这位老大人耿直无比,有什么说什么,绝不藏着掖着,也不是韩系一派,曾多次公然反驳韩熙载的意见,被其他几个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楚王殿下年轻轻轻,又从未接触过此等国事,此去吴越出使,怕是大事难成?”查文徽眼睛眯起,缓缓说道,道出了心中所想。

  你这老匹夫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楚王出使,不过做做样子罢了,难道朝廷还真的指望他在吴越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不成?派皇子出使,不过是为了表诚心罢了,派谁不是派!

  心里是这么想的,可李景遂表面却表现得是一副思考的样子,良久,才淡淡地回道:“大学士说的在理,可齐王先前在殿上的模样,诸公已然看到,齐王染病在身,大学士是认为派齐王比楚王更好些吗?”

  派一个脑子有病的去做事?还是派一个正常的年轻人去做事?这是一道完全没有疑问选择。

  查文徽嘴唇微动,脸上肥肉颤了颤,心里也是在左右想着接下来该以何话应对,都知道这次派皇子去吴越只是表表南唐的诚心,李景遂知道,他自己当然也知道。

  难道要派一个未来或许大有作为的楚王?去代替一个脑子有病的齐王吗?既是去吴越为质,何必要选一块良璧?稍有瑕疵的货物才是上上之选,因为那个为质的皇子很大概率回不来了。

  “臣不敢,臣只是以为,齐王殿下的病不甚打紧,齐王聪慧,自小名声远播,心智亦非常人所能及,将出使吴越的重任交给齐王,相信齐王胜任有余……倘若楚王出使,先不论小小年纪能不能胜任?单轮这言语,姿态亦不能代表我朝威严,恐叫那吴越轻视,不肯出兵!”

  “人无完人,大学士刚出生就知道自己以后能入主内阁吗?恐怕不能吧?”李景遂笑了笑,又说道:“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楚王虽年幼,心智虽不至齐王那般缜密无错,但出使一事,就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我朝能人辈出,皇子亦不能落于人后,大学士以为呢?”

  查文徽皮笑肉不笑,干脆站起了身子,拱手反驳说道:“纵观古今,哪有小的冲在前面的道理?楚王年幼,教导应徐徐图之,方能成材,若刚一开始就给如此大的挑战,怕是难以为任,误了大事。”

  “误了大事?我看大学士是年纪大了,胆子,信心却变得愈发小了!”李景遂出言嘲讽,也起了身,下了阶,走到近前,伸手指着李从嘉,说道:“我朝有此先例,皇六子李从嘉年仅八岁便渡江为质,足足一十六年,敢问大学士,您八岁的时候在干嘛?在玩泥巴吗?有吴王殿下不负重任,归国有功,本王相信,楚王殿下亦能完事!”

  玩泥巴?

  查文徽脸上肥肉挤在了一起,看起来有些生气,可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发作出来,附身道:“殿下若执意如此,以年龄论,臣退让!但臣亦保持原有的说法!”

  不是服气而是无话可说,涉及到人格上的蔑视,查文徽一大把年纪,实在不想与之计较。

  “好好的议事,怎么吵起来了?二位可莫要生气啊?实在划不来!”和事佬韩熙载,笑眯眯地抚着长须插话道。

  李景遂看了韩熙载一眼,知道他又要派出手下另一只鹰犬来对付自己了,这句话就是信号。

  而查文徽作为抵抗李景遂的先锋,任务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得了韩熙载出来拉架,他也知道,后面的不需要自己说话了,于是,拂袖缓缓坐了下来。

  此刻情形是太极殿平日里的常态,以韩熙载为首的一干人等处处为难李景遂,而李景遂每日不厌其烦地与其争吵辩论,每日茶水都要比往日多喝上四五壶的。

  李从嘉坐在一旁,一直没有开口,虽说齐王不按套路出牌,先且溜了,但李从嘉心系皇后宫中那个知情当年事情真相的嬷嬷,一直坚守在原地,因为他要保证,这次出使吴越的人选不能是齐王。

  现在看来,自己这叔叔李景遂和自己是一伙的,也中意楚王出使,而韩系一派更属意早已经决定的齐王出使,即使齐王现在脑子有病。

  而和李从嘉一样,长时间没有开口的还有一旁的鸿胪寺寺卿辛集,要说这辛集,李从嘉可是有过交集,去年八月十五日自长安回来金陵的第一日,在金陵港口迎接自己的便是这辛集。

  辛集官拜鸿胪寺寺卿,乃是这鸿胪寺顶天一样的人物,鸿胪寺掌四夷朝拜,宴劳,给赐,送迎诸事,按照民间俗话来讲,就是南唐的外交机构。

  这次出使吴越,鸿胪寺首当其中,辛集也被委以重任,这是他逃不掉的责任,不过涉及皇子副使人选,这位正使应该有很大的话语权,不过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位不喜怒于颜色的寺卿大人,从不多嘴。

  仔细打量着身边的这位寺卿大人辛集,李从嘉饶有意味地捏了捏下巴,耳边还回想着那一日,跪在兴庆殿外,和辛集的一段对话。

  ……

  “殿下,何必如此?”

  李从嘉当时疑惑,不明其理。

  “老师不喜如此,若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大可不必!”

  李从嘉当时并不知晓那个老头就是大儒,只当他要出宫,所以托老头带句话。

  可即使这般的攀谈,也被苏大儒的首徒辛集当作是拉拢先生的手段。

  只记得那时,辛集极是不喜。

  ……

  出身寒门,师从苏无用,想来这人也是清清白白,是个好官,在金陵可不多见了。

  辛集有大智慧,不依附各方势力,仍坐寺卿首位,也不喜参与党派之争,故当时当面驳斥李从嘉,因为李从嘉想要拉拢苏无用。

  “辛寺卿对这事可有话说?”

  这是韩熙载问的,这么多年,韩熙载也明面上,暗地里拉拢了辛集不知多少回,可这辛集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就算是韩熙载,对此也毫无办法。

  不过这次不同了,辛集为正使,不久便要远赴吴越,副使人选,想来他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只要搞定了他,李景遂还不是稚子一样,随便摆弄。

  辛集稍稍抬了抬眼,黝黑的面庞露出一丝犹豫,拱手恭敬地说道:“卑职位卑言轻,副使人选,还需诸公与燕王殿下商议决断,卑职万不敢多嘴!”

  一句话就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不涉党争,是辛集多年的宏愿,也是他一贯遵循的。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不能选择齐王或者楚王,一旦他开口,话里的意思稍稍偏向任何一个人,那么另一方党派便会认定,辛集是敌人,所以,辛集并不想多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