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降帝 > 第七章 权贵之道

第七章 权贵之道

小说:降帝作者:十青腊肉字数:3100更新时间 : 2021-02-04 09:12:00
四月,京郊河畔。

  一间简陋的茶铺里。

  这里来往的多是过往商客,也有城外做苦力的,无事的时候,他们喜欢聚在这里,攀谈着一些金陵的趣事。

  阿娣刚从爹爹乡下的书塾里出来没多久,这就准备要回家了,若是时间耽搁得久了,府里的那些嬷嬷们又该不高兴了,她们一不高兴,整座王府的下人们都要跟着遭殃,阿娣虽然极不愿回去听那些嬷嬷在耳边叫唤,可是为了一些人和事情,她不得不回去。

  坐在茶铺里,阿娣催促着身边的夫君赶快些回去,可夫君似乎要在这里歇息的意思,招呼小二上了一壶绿茶。

  李从恪如今打扮地不像是一个王爷,更像是一个寻常书生,从小养尊处优,致使他的皮肤要比同龄人更细腻一些,肤色也更白一些,手上也没有那些做苦力活的汉子特有的老茧。

  看起来,李从恪今日的心情不错,喝茶看景,顺便轻轻地拍了拍身旁阿娣的手,叫她放宽心,迟些回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他一个王爷亲自去和那些嬷嬷们交涉一番。

  今日陪阿娣出城去看望阿娣在乡下的爹爹,丈人爹也总喜欢住在乡下的庄子里,陪着他的是一个小书塾,平日里无事,收几个附近人家的孩子,教他们读书写字,诵读圣贤书。

  李从恪其实劝过丈人爹,让他跟着阿娣一起回金陵享福,可丈人爹总是说:老了,住惯了这个地方,我哪也不去。

  没有办法,李从恪每月都要陪阿娣出城,去那个书塾看一看,有时一两次,有时三四次,阿娣是个孝顺的女儿,同样,李从恪也是个孝子,每月也都要进宫去看望皇后。

  “京中,能挑起大梁的也只有八皇子了!”

  “胡说,那个小屁娃子,懂个什么?”

  “那也轮不到那个瘸子!自古以来登位者,哪一个不身貌俊郎,英武之像!”

  “瘸子怎么了?吴王他历尽艰险,心智异于常人,说不一定,我朝在他的带领下,一改萎靡,重振雄风!”

  “哈哈哈哈……”

  “你笑甚?”

  “那还不如让齐王登位,至少还是个囫囵人!”

  “我朝危,怎能让齐王登位?怕是大军打过来,他会吓得尿裤子!”

  “母皇后,舅国公,谁叫人家出身好!”

  “好有甚用?等他兄弟登位,他还不是落得和前信王李景达一样的下场!”

  “李景达怎的,人家现在可是刑部尚书!”

  “善!”

  …………

  阿娣的手一直握在身边的这个男子手里,起先是温柔,很来有了变化,慢慢用力,吃痛之后,她才拽了拽李从恪的袖子。

  李从恪自知失神,赶忙放开了被自己握得发白的阿娣的小手,略表歉意。

  “做一个无忧无虑的闲王,陪着阿娣不好吗?”阿娣将脑袋靠在李从恪的胸膛上,细声细语地问道。

  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在想什么,也知道他一直有一件想要去做的事情,去证明自己,去做一个有用的王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将一些话埋在心里。

  逃似的离开了那茶铺,茶还未喝完。

  ……

  马车上,阿娣看得出来,夫君有心事,是因为刚才那茶铺里几个粗糙汉子的言语。

  “好,就陪着阿娣!”李从恪笑了笑,轻轻地拍了拍阿娣的脑袋。

  “可你……已经答应阿娣许多次了,没有一次做到过!”阿娣在李从恪怀中仰头,看着李从恪脸部的轮廓,说到。

  沉默许久,李从恪叹了一口气,握住了阿娣的小手,苦笑道:“我也知道,我答应了我的阿娣许多次,却一次都没有做到……可我真的想……然后陪着阿娣!”

  “那便去做……”

  “阿娣说什么?”李从恪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往年,阿娣总是不准自己去做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的,她说,那些有什么好的,打打杀杀,流血杀人,不如在家待着,闲时看花……

  “我说,那便去做,我知道王爷一直想要的,不是那个位子,而是一句承认……在家待着,王爷不会甘心。”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阿娣想明白了,与其让王爷你一直待在我的身边,一直心有遗憾,不如让王爷去搏一搏,万一成了,王爷今后定不会有遗憾,阿娣也会开心的。”

  阿娣也知道自己这些年,有些耽搁了身边的这个男子,他是齐王,出身高贵,自己本没有机会入主齐王府的,可最后,自己还是住进了那个王府。

  刚开始是快乐的,因为王爷没有实职,每日总是待在府里,陪着自己下下棋,绣绣花,出外游玩之类的,可后来发现,王爷并不是很开心,他表面上装作不在意,可是阿娣知道,他在意,他在意别人的看法,他更在意住在宫里那位的看法,他想要去证明自己,去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我在这里向你保证,事成之后,一定日日陪着你!”李从恪坚定且真诚地说道。

  “好!”阿娣转而一笑,应道。

  她相信这个男人的承诺,亦如当年跟他从书塾里面走出去一样。

  …………

  十七巷。

  日子照常,只是院子里凭空多了三口人,有些不习惯而已。

  从建州回来的燕王世子李从岱,如今在金陵城门司寻了个差事,任副将。

  他听从苏大儒的意见,没有再和母亲一日日地去宗室耆老那边闹,也没有提过再让方九儿这个边地女子入族谱的想法,他只是隔三差五地带着自己的儿子,李念,出入金陵各种场所。

  逢人便介绍,这是自己的儿子,如今已然七岁了,一时间,金陵百姓,权贵们都知道燕王府有后,皇家又添了一个子嗣。

  问起住所时,李从岱说是住在吴王家中,说这孩子跟他叔叔有缘。

  时间短了还好说,可时间一长,旁人都晓得这个燕王府的嫡嗣竟然从一回来就住在了吴王那里,家都没回一次。

  再然后,就有好事者打听,说是宗室耆老还没允准李念入族谱,换个说法就是,他们并不承认李念的身份。

  一击石成千层浪,底下民众议论纷纷,更甚者,燕王府一派的朝臣们在朝会中提及此事,驳斥李氏宗室耆老不认子嗣,叫人笑话。

  宗室耆老们当然不愿背这个黑锅,在外宣称李念已入李氏族谱,是燕王府嫡嗣,只是一些原因,暂住吴王家中。

  可那些朝臣们深扒下去,觉察此事并不简单,当他们知道事情真相之后,出人意料地不再提及此事了,对此事都缄默不言。

  前后巨大的反差一时间叫金陵百姓好奇,于是,有人将李念自入金陵以来,发生的一切事情都编成了段子,叫乌衣巷的瞎子老许说成了一个长故事。

  这下所有人都知晓了,宗室耆老们碍于门庭,禁止李念生母方九儿入燕王府,更别说上族谱了。

  门庭之见一时风起,也怪不得那些朝臣们知道真相后,都不说话了,原来原因在这。

  如果那些朝臣们同意方九儿入燕王府,就相当于同意了打破历年来,心照不宣的规矩。

  金陵有权贵,阶层更是明显,婚嫁讲究门当户对,掌权掌势的总是那几家,因为外人根本进不去,几家之间的儿女自小就知道,未来的夫婿,娘子就是那几个人,没别人可选。

  于是,周而复始,金陵权贵们都有些不近不远的关系,一旦有什么事情触及到一家利益,其他几家就会奋起反抗,总得来说,金陵最上层的人,掌握的财富,掌握的权势,比南唐其余人加起来的都要多。其中以金陵韩家为最,虽然韩家表面上并没有安国公府一家声名在外,但金陵一些实权,南唐的一些实权,全和韩家有关。

  可至当下,一些有才能人,急需改变这一状况,他们有能力,也想分金陵权贵的一杯羹,可每每总是被几家打击的遍体鳞伤。

  一种声音这个月悄然在金陵各地蔓延,也在南唐蔓延,说是,要不论门庭,嫁娶自由。

  当然,这种说法一早就被朝廷否决,因为,一旦实行,将触及权贵利益。

  南唐自建立以来,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姜菀青

  姜菀青出身画舫,为贱籍,三教九流中最下层的存在,这样的女子嫁给农户都是高攀,生来就是被人欺辱的对象,可姜菀青的命似乎好了些,遇上了年轻时候的燕王。

  燕王李景遂那个时候可是个纨绔子弟,也是个愣头青,脾气大的很,一听说,自己不能娶姜菀青进门,连夜带人在金陵烧了几家宅邸,又在第二日朝会之上,公然殴打宗室耆老,殴打御史。

  那个时候的李景遂,谁也不服,他想要做成的事情没有他做不到的,更何况,那个时候老皇帝又事事依着自己的这个胞弟,因为夺嫡之中,老皇帝就只剩下李景遂这个弟弟了。

  于是,姜菀青顺理成章地成了燕王妃,一跃枝头变成了凤凰。

  与此同时,姜菀青的姐姐姜扬灵入了宫,可她就没有她妹妹那样幸运了,虽生有皇子,但她还是没有名分,直到死,都没能让宗室承认她的身份。

  这也是李从嘉一直耿耿在怀的,他想要的不过,是还母亲一个公道,一个名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