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降帝 > 第八十一章 学子撞柱

第八十一章 学子撞柱

小说:降帝作者:十青腊肉字数:3460更新时间 : 2021-01-18 09:57:00
三十五年,十月十六日,距离恩科殿试不过一日。

  谁能想到,昨日方才是新科状元出宫,今日便有舞弊一案事发,不偏不倚,所有大事都发生在这几日。

  齐王今日被叫进宫去,起先以为又是皇后娘娘病重,叫他进宫侍奉,这后来听了旨意,齐王方才眉头一挑,似乎感觉到要有什么大事发生,尾随着宫中内官进了宫。

  齐王,李从恪,当今陛下李璟的第三子,母族显赫,是如今金陵城中的第一豪门安国公府。照理说,东宫太子应当是齐王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李璟当时选择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李从善,追根究底乃是立嫡长子。

  齐王素来也不受李璟喜爱,李璟在宴会上多次表示,齐王这个孩子心思深沉,善谋权术,不是为君者的最佳人选。

  就是这么一个既不亲近,也不远离的皇三子李从恪今日摇身一变,成了审理恩科舞弊案的主官,手中拿着一干文书卷宗,大摇大摆地出宫去了。

  今年,齐王李从恪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先后太子被废,进宫商议新宋入蜀的大事,齐王觉得李璟似乎不得不要用自己了,因为李璟没人可用了,用自己的儿子做事总比外人要放心不少。

  一路无阻地来到刑部,毕竟这么大的一桩案子,老在礼部那里审理实在不妥,虽然明言禁止刑部李景达参与此事,可刑部的官员还是要用,毕竟在审案子这件事情上,可是他们的特长,也是他们生存的方式。

  齐王前脚到了刑部,李景达后脚便来了,依旧邋遢至极,破布衫子穿着,蓬头垢面,腰间别着烟枪,把他那坐骑,一头毛驴给拴在了刑部门口的石狮子上,一摇一摆地进了刑部大门。

  一进大堂,李景达便瞧见齐王坐在首位之上,来回翻看这案桌上的一应卷宗,李景达笑了笑,背手凑上前去,也瞧了瞧,开口问道:“大侄子,这也学着审案子呢?要不要皇叔助你一臂之力呀?”

  李景达一口老黄牙,站在齐王身旁,伸头瞧着他手里的卷宗。

  齐王看了李景达一眼,冷冷道:“皇叔就不必参与其中了,父皇明旨不叫皇叔参与舞弊案。”

  “那就由我刑部官员协助齐王审理吧!”被拒绝,李景达也毫不在意:“瞧这文书写的,真是没有一点点的规矩,怪不得礼部搞不定这事。”

  “礼部怎能和刑部相比,各有各的长处,皇叔就不必如此贬低他人了……”齐王长叹一声扶了扶额头,道:“这一应卷宗,本王瞧着也有许多漏洞,不如皇叔推荐几人,借给我用用,也好让侄儿早一日完成圣命,回宫交差。”

  “那就由侍郎吴有道来协助此案吧!”

  李景达指了指堂下的一人。

  “属下遵命!”

  再然后,李景达也没说什么话,只蹲在堂上的一个坎子处,吧唧吧唧地抽着旱烟,一时间竟是烟雾缭绕了起来。

  吴有道也是近月来刑部炙手可热的人物,要不然也不会从一个翰林院的小小编撰,一步高升为刑部侍郎。

  吴有道上前,收拢了一应卷宗,带到了自己的位置去看。

  半个时辰,吴有道处理起来也快,一切都整理地井井有条,其中九份证词倒是被单独摆了出来,其他的一应卷宗,吴有道亲自下笔按照刑部的流程,全部重新撰写了一份,呈交给了齐王。

  齐王在这半个时辰之内,也没什么事可做,虽是被皇帝亲派的主官,可到头来他也只能撒手等着,这一类的事情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回禀殿下,此案事关重大,关乎此次恩科会试,虽是一应九人全部被审过,可是臣以为,还是要重新审一遍,以免遗漏什么!”吴有道在堂下摊手请求道。

  “按侍郎的意思办吧,这些本王都不懂,还得劳烦侍郎多费心!”齐王回了一句,倒也是没摆自己王爷的架子。

  “臣不敢,臣这就去礼部提人犯!”吴有道说完,欠身告辞。

  没等着出门,礼部尚书陈逸之便带着十余人走了进来,手中拿着圣旨,对齐王说着:“本官奉旨协助齐王调查此案,一应人等,臣也全部带了过来!”

  齐王起身去迎,寒暄几句后,倒也没有傻到质疑陈逸之方才说的话,毕竟在此之前,他就是本案的审理主官,这一次作为旁听监察,也并无道理。

  找了位置坐下,陈逸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今日可真是马不停蹄地来回跑,先进宫,再去梧桐街,再进宫,然后带人急匆匆赶到了刑部,看样子,还不算太晚。

  其实在李从嘉的院子里,陈逸之并没有耽搁许久,也并没有要李从嘉的老白茶,他有要事要办,李从嘉说的对,只要目的是对的,管他存在什么心思。

  待一切处理完毕之后,首先就是审犯人,还是由齐王点的吴有道主理。

  “堂下何人?”

  “江州刘锦城!”

  这人乃是此次恩科的风云人物,被无数人所看好,却不曾想卷入了此次舞弊案中。当知道的时候,陈逸之还一阵惋惜,可刘锦城供认不讳,就算陈逸之再有心偏颇,也不得不照实写了他的证词。

  “你先前供认的证词,本官有几个疑惑想问问你,你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吴有道手里拿着先前在礼部之中,就已经拟好的刘锦城证词,准备问几个问题。

  “大人问吧!小人知无不言!”刘锦城平静地说着,瘦高的身子如今看起来很是单薄,头发蓬松,脸上泥污,身上倒是没有穿囚衣,还是穿着寻常学子的普通青衣。

  “你是江州解元,这解元可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考取的?”

  乍一听,这问题似乎跑题了一样,可既然吴有道问了,自有他的打算,旁人倒也不好出言说什么只静静的听着。

  刘锦城恍惚之间抬起了脑袋,但又很快低下,虽是极力掩饰,但脸上依旧有几分傲意,静静地答道:“江州解元,无半点水分,全凭着小人十几年的苦读所得!”

  “既然如此,会试之上为何要行舞弊之举,既有真才实学,何必冒此一险?”

  “小人担心,小人害怕,小人害怕自己十几年的苦读,迈不过会试这道坎,所以就起了贼心!”刘锦城有些自嘲,说道。

  “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是另有其他缘由?”

  “害怕一切都付之东流,大人不必再问了,小人全都招了!”刘锦城双手掩面,缓缓地瘫坐在地上。

  “那你说说,你是怎样提前拿到试题的?通过何人?何种途径?”吴有道并未放弃问话,案子审到关键处,他也是知道的。

  “小人于十月初到达金陵,住在城西的井楼货栈当中,十月初六那日,有人前来贩卖此次恩科试题,并说了,只要将他手中卷子背了,一字不差地写在了试卷上,就能通过会试,小人深信不疑,刚好那一日捡了一大笔的银钱,就花了五个金锭子,从那人手中购买了试卷,并在会试当日,将所背试题一字不差地写在了卷子上!”

  “那人你可认得?”

  “之前不认,后来听说是国子监的一位扫地小厮,再然后就听说他:背后主家是国子监执礼修恺文!”

  这也是陈逸之自己调查出来的,当查出修恺文时,他还不信,可修恺文供认不讳,说是自己一时心迷鬼窍,做了些糊涂事,再然后就攀扯咬住了背后主家苏无用,因是苏无用,当世大儒,陈逸之这才进宫请旨,彻查此事。

  “你可知道修恺文背后主家是谁?”

  “小人不知!”刘锦城摇了摇头,修恺文也是他后来听说的主家,至于他后面还有谁,刘锦城便是一概不知了。

  “修恺文攀咬国子监祭酒苏无用,你可知晓?”吴有道咬紧牙根站起身来问道。

  刘锦城全身一震,霍然停止了脸上那种失落神情,抬头看他:“大人说谁……苏无用……苏老先生?”

  “不错,现在矛头指向苏无用,你可有话说!”

  “先生……”刘锦城笑了笑,十分悲怆,竟然连滚带爬地站起身来,眼中微茫带火:“不可能……我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吴有道静默片刻,听着刘锦城在堂下自言自语地说着,又问道:“你明白什么了?”

  刘锦城站起身后,十分疯癫的样子,有时痛苦掩面,不久脸上狰狞无比,苦笑几声,仰天大喊几声,宣泄一些内心情绪之后,方才释然了许多,内心十分挣扎的样子。

  过了片刻,猛地一抬头,苦笑了一声,叹道:

  “我也全然不顾了,接下来我说的这段话,是发自内心的话了,大人愿信不信,小人自小家贫,父母双亡,靠寡嫂浆洗才能苦读十几年,小人饱读诗书,自认为金科状元非我莫属,世间当无人与我匹敌,可终究斗不过这现实,家乡遭人威胁,方才来金陵趟这趟浑水,那人说,只要参加舞弊一事,我那寡嫂便可平安无事,做个富贵人家,可现在想想,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我被人骗了,直到今日,此时此刻,我才知道那人要对付的是谁,是苏先生,若是早知道,我便不会来,即使当日和寡嫂一头撞死在家门口的那块石头上,现在想想,有人想要利用我江州解元的身份,陷害苏先生,让他名誉扫地,也只有我这等人,指认苏先生,这世间万千学子才会信,苏先生真的参与了舞弊一案,可事实如此,在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理由相信,苏先生不会做这等事,他只希望做个读书人,为了这世上万千学子的信仰,成为苏先生,先生心中的信仰,我等敬爱苏先生,也绝不会让他受半点污名影响,余江州刘锦城在此立誓,所言一字一语,无半点虚假!锦城为读书人,应当为读书人而死!”

  刘锦城数度哽咽,又惨笑几声,泪眼朦胧,乱发扑面对这世间感到无奈,在所有人未反应过来之时,竟是一头撞在了堂内的柱子上。

  簌簌落灰飘下,只剩那一滩血迹,和死不瞑目的江州刘锦城,不等众人施救,刘锦城便当场死亡,一时间,堂上震惊不已,说不出话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