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底层L > 第三十六章 国企改革

第三十六章 国企改革

小说:底层L作者:雪狐狸W字数:3230更新时间 : 2018-05-01 21:43:11
  时间的脚步跨入二十一世纪不久,国企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并且以波涛汹涌不可阻挡之势迅速的席卷了整个中国。这场改革大潮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造成了一部分人的下岗失业,也有一部分人转岗,但是通过改革,也让企业改变了一潭死水的局面,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在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从业的人都很清楚,在上世纪成立的大型国企,特别是能源开发性的国企,在开发建设之后,企业有许多部门和单位也先后设立,包括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还有商店、养殖场、蔬菜基地等生活服务设施。可以说国企的这种发展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确实起到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主体从计划经济转化到了市场经济之后,国企的这种老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捆绑住了企业的手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国家以英雄断腕的勇气按下了国企改革的按钮,并在全国范围迅速推广。

  好力河作为国家的重要煤炭基地,为国家工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可随着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整个煤炭业普遍出现了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包袱过大的现象,在好力河表现的也比较突出,煤炭品种单一,运输距离远,煤炭销量出现下滑,工人的工资几年都没有增长。

  书的前面已经表述过,好力河是一个因煤而起,缘煤而兴的城市。是先有的企业,后建立的城市。露天煤矿在建设和投产之后,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生活,各种附属企业,和生活设施也同时设立,矿务局下属有教育处及其管辖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职工看病的职工医院,生活服务公司的粮店,服装店、副食店以及商场。也有为了维护矿区稳定发展的公安处、甚至供水、供电、污水处理、供热、园林绿化、环卫这些部门和单位都要由企业来组成。

  好力河的国企改革要晚于其它地方,这是有其历史原因,好力河的开发建设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就已经开始,而好力郭勒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成立。而早期的好力郭勒市的财政收取基本来自矿务局的税收,早期的矿务局煤炭开采量有限,并受运输能力,煤炭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供应的税收也有限。好力郭勒市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大规模的兴建社会公共设施,更没有能力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所以这一切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功能就一直由当时的矿务局来维持。

  在国家的政策保障下,特别是好力郭勒市经过建市后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多种民营经济主体迅速发展和壮大,多个大型的工业园区先后建成投产,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市财政的收入不再单一由力煤集团(原来的好力河矿务局)税收来完成,而是一小部分来自于力煤集团的税收。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现实情况下,作为国企的力煤集团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力煤集团成立了国企改革办公室,着手准备并开始实施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力煤集团国企改革的第一步是分离企业办社会,就是把本来就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部门从企业中剥离出去,重新还给社会,这部分包括力煤集团内的学校、幼儿园、职工医院、公安处  、供水供热公司、污水处理公司、民用供电部门、电话站、园林处、环卫处等公司和部门。这些公司和部门的改革和做法就是:把公司的资产和设备无偿地转交给地方政府,在保证现有职工的地位不改变,工资不降低,人员不减少的情况下,把这些职工也整体移交给地方市政府,各种福利待遇和地方的事业编同等,同时个人档案也转移给地方政府。由于是人员财产和技术的整体移交,不涉及的人员的变动和利益的变化,所以这部分进行的很顺利,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全部移交结束,那部分的原国企职工就转变成了地方政府的事业编制人员。

  第二步是剥离企业的优良资产,把煤炭主业为主的南北露天矿、机修厂、设备物资公司等组成一个露天煤业股份公司,并筹备上市。另外一方面就是继续走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之路,加快自备电厂、外网电厂、电解铝厂以及铝后产品深加工的建设。这是个长久规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和发展,除露天煤业成功上市,其它产业也正在稳步推进。

  第三步是非主营业务的处置。具体做法是把非主营业务的公司资产进行评估,做价面向社会出售,回笼国有资产。也就是让这些企业走民营化发展之路,自负盈亏,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焕发活力。

  对于这些企业的老员工的做法是:每个员工进行身份置换(就是由全民合同工转换为民营企业的合同工),力煤集团给每个人3万元左右的身份置换费,并把这些钱转换成这些要民营化的公司内,算作公司上交给力煤集团的购买公司资产的费用。每位员工的身份置换费在民营公司也就变成了股份。

  力煤集团的这些非主业,原来大多都是矿务局的费用单位,本身资产和设备就比较少,再去掉员工身份置换的钱,力煤集团出售这些企业,真正回笼的国有资金就少得可怜,但分流国企富余人员的改革目地已经基本达到。

  因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先决条件,最后所有购买这些公司的人,都是原单位的一把手和几位高管人员。

  这些原来的矿务局下属单位的处长或经理,用很少的资金获得了一个私人企业,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冠以董事长的头衔,当然同时也是要承担经营风险。

  民营化的改革率先在力煤集团下属的大车队、东机修厂、  供应公司、土建处、商贸中心等企业开始运作实施。

  李国前所在的土建处首当其冲,刚来好力河上班两三年的李国前叫苦不迭,可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涉及到的所有人只能在保证国家和自己的利益情况下,默默地接受,以各种方式参与这次改革之中。

  土建处经过改制后,更名为建筑开发公司,领导还是原有的领导,但已经不能称呼某处长,必须称呼某董或者某总了。

  这些变为某董或某总的几位领导们,除了积极开拓市场,寻找商机之外,在企业内部又进行了改革,就是再吸收社会资金进入到企业,一方面补充企业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收购公司员工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就是力煤集团配给员工的身份置换费),这样一来,原来的员工也就彻彻底底的由原国有企业职工,沦为了民营企业的打工者。注入到这些民营企业的资金持有者,也就进入公司成为了这些公司的高管人员。

  武家三兄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注入大量资金进入建筑开发公司,武言成为了这家建筑开发公司的高管人员,武丛和武伟仍然经营原来自己的建筑公司,但公司挂名在建筑开发公司的名下,名字上是建筑开发公司的一个子公司,但一切都是独立核算。

  民营化的改革总体思路和路线是绝对正确的,但在后续工作中,执行者出现了偏差,例如李国前所在的土建处,民营化改制后,身份变化都是小事情,最主要的是工资问题,公司彻底民营化之后,除了几位持股的公司高管和主管外,其他失去股份的员工的工资就没有了保障,第一是每个人每月开多少工资,都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并不能体现工作量和工作能力;第二就是工资的发放受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

  建筑开发公司成立之后,受市场环境和竞争实力的影响,市场前景并不乐观,所以一切都很节俭,有限的资金都投放到几个工程建设上,公司只给每位员工每月发放几百元的生活费,其它剩余的工资视年底结算之后公司的效益,再决定发放的数量。

  一个月几百块钱,而且公司的前景又是未知,这所有的一切变故彻底摧毁了李国前的意志,现在只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打工者,没有了“国有”和“全民”的身份,再回粮食储备库的希望也成为了泡影。

  李国前经过反复考虑,斟酌再三,最后向公司递交了辞呈,没有多久就获得了批准,李国前的档案和人事关系转入市人才交流中心保管,李国前由一个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彻底变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李国前的辞职,在几个转变为民营化的公司里,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而是有一批人成为了下岗失业职工。

  李国前辞职之后,武家兄弟可能觉得当初极力劝说李国前放弃粮食储备库的工作,来好力河上班,现在出现这种局面,他们兄弟有一些责任,所以几次出面邀请李国前去他们的公司任职,并承诺给高职位和高工资,每一次李国前都婉言谢绝。

  李国前不去他们的公司,首先原来都是一个村子长大的,在他们手下工作,可能有一种自卑心理。其次就怕武家兄弟有这种自责的心里,去他们那里工作,在这种心态下,工作是相当不自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