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半百故事 > 第六章 平凡人生(六)

第六章 平凡人生(六)

小说:半百故事作者:斌山来客字数:2552更新时间 : 2021-03-25 12:37:38
  2006年,单位职工开始买车,自己也跟着时尚买了一辆。轿车漆面铮亮铮亮的,两个大灯好似夜里的狼眼,前倾后翘的流线,宛如100米跑道上双手撑地、脚蹬起跑器、俯身、昂头、提臀只等枪响即刻冲出的运动员。自己虽有驾照,但没有正儿八经的经过严格训练,操作还不是很熟练。车子往前开,倒是不难,难的是市区拥堵、坡道上的驾驶,后面的司机那个喇叭按得滴滴直叫,本就满头大汗的我心里更加慌乱,有时别人侧面超车过去,还转头不屑的看我一眼。当然新手谁没有被别人小视过呢?!开回家小区公路侧面倒车入位那才是最难的,方向多了害怕屁股擦在堡坎壁上,少了又占着路面,如前后都有车,那就更加难搞。没有师傅,网上学,看视频,看教学,楼上楼下车上家里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次。有时好像领会到了要点,半夜都跑去操练几把。新车宛如宝贝,停在楼下,每天都要远视好多次,夜间有点响动,必起床去阳台瞧上几眼。新司机喜欢开的快,害怕别人说自己是新手。

  2007年公司再次精简机构,将物资采购与设备备件采购两部门整合,成立了采购中心、储配中心。前者负责采购,后者负责验收储存配送。到了采购中心不久,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去省城分公司挂职,了解其采购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实现集团集中采购做准备。此时孩子刚上高中。去,就意味着职务的提升;不去,可能以后就没有了机会。但一回想起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急切地想与父亲一起分享那份成功的喜悦,一听到门外的脚步声就匆匆跑出书房,一次次开门后那失望的表情。想起孩子住校时,青春期第一次例假,因痛的厉害不知所措,跑去学校附近闺蜜家夜宿,被不知究竟的我狠狠呵斥的场景。自己觉得对孩子、对夫人的亏欠的确是太多太多。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父母的陪伴也很重要。几番争斗,几番思量,“家人、前途”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前者。

  2008年我申请调到了储配中心。中心在岗职工约700人,负责公司所有的设备备件、合金、炼钢辅料、材料的仓储配送任务,库房45个。车间级单位4个,管理科室5个。我任安全设备室主任。

  安全设备室是一个既管安全又管设备的部门,下面还设有一个维护班。由于单位成立不久,管理人员对设备熟悉程度普遍不高,“点检定修,一日三检”等基本制度都还没有形成。那就从基础做起。

  随着制度一个一个的建立,设备一天一天的熟悉,设备编码逐条完善,检修台账的规范,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合金吊车又掉电了。”这个熟悉的声音几乎每天要在我耳边响起2-3次。“是该腾出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带着技术人员、行车师傅爬上行车,观看运行状态、设备的过载保护、空气开关、继电器、师傅的操作手法、行车轨道、集电刷等。这台行车是一台抓斗吊改制的,电气系统改造的不是很专业。没有电气图纸,只好一个一个元件的清理。在行车上呆了三天,情况基本清楚。回到会议室,大伙一起分析,找问题,提措施,制定改进计划。轨道找平、电气箱积灰清理、规范操作这些容易的先改,匹配更新的备件立即报计划采购。一周后,行车掉电下降到一周一次。三个月后,行车掉电降到半年一次。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虚度光阴,无所事事,岁月难熬;惜时如金,忙忙碌碌,光阴似箭。”转眼间,大学毕业20年了。2009年10月1日同学们借国庆大假,回到了阔别很久的山城。故地重游,兴致勃勃。然昔日的学校已经不在,足球场上竖起了高楼,图书馆变成了公司办公室,唯有放过电影“红高粱”、外墙上的红五星依然鲜艳夺目的苏式建筑----大礼堂还在那静候着我们。

  学校搬进了大学城,占地面积增加了1倍。绿油油的草坪、静静的湖水、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前卫的实验室,一切都是新的,处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听流水潺潺、闻小鸟低鸣,当我们远远地看到电子屏上“热烈欢迎机械8601班同学”的字幕时,心中很是激动。老师们、系主任、校长早已在系门口等候。师生相见,如家人团聚、握手拥抱、很是亲切。老师们大多已退休,身体都很硬朗。令我最难以释怀的古老师容光焕发,精神气十足。他已经是大学校长,是山城市学术带头人,学校有他自己的实验室。

  久别重逢,分外激动。想当初青春岁月,意气风发。看今朝不负韶华,踌躇满志。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侃侃而谈。

  汪智的企业已经改制,国企身份已经消失。汪智是企业的四大股东之一,负责企业的销售。

  韦刚在2000年就在花城开起了手机店,接着辞去了国企工作,自己办起了工厂,主营摩托车配件。现在在花城开了几家洗浴中心。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同学们调侃道:“老韦,你娃上大学时,总是在第二节课踏着铃声,站在门口,拿着馒头,狠咬一口,再瓮声瓮气的喊一声报告。原来是早就在规划着未来说。”

  “说那些,老韦在校时情商就比我们高,办法就比我们多哈。他娃金属工艺学课考的不好,害怕补考,揣了一条烟,跑到老师办公室,一抽就是一上午,把老师熏的没法,只好勉强给他及格。”

  “人家老韦还是不容易的,吃了不少苦。想当初,母亲去世的早,家里没有钱,自己是去补了一年的皮鞋,攒足了钱,再回校补习参加高考、上的大学。”是呀,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成功的光环,却忽视了成功路上的心酸。

  王克毕业进了钢铁企业,觉得企业的天地太小,自己出来干起了汽车运输。公司下面十多台车辆,每天车轮一转,钞票就滚进了腰包。

  杨圣同学跳槽到了汽车厂,已是技术主管。

  美女唐晓离开了冶金建设单位,自己学习了工程造价,现在一家房地产负责工程预算。

  何班长在省城,刚离开企业两年,现在合伙办了一个钢结构厂。

  大部分同学跟我一样,仍留在原单位,勤勤恳恳的忙碌着。



  二十年,我们谁也没有闲着,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奔跑着。短暂的聚会,匆匆的离别。小康路上我们决不能掉队。

  孩子进入高三,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早上夫人把孩子的午饭做好,孩子回来自己热一下。晚上接完孩子,我也抽空帮孩子解一解数学难题。学习就是这么奇妙,有时为一道题做到凌晨1、2点,自己却还很兴奋。列出思路和考点放在桌上,孩子早上边吃饭边看解答。我们不提倡孩子搞时间战,晚上11点必须准时睡觉。

  高考了,考点就在本校。爱人请了年休假。我照常上班中午开车回家陪孩子吃饭。夫人很是用心,早餐、午餐、晚餐都做了用心的安排。重点突出“清淡、口感好、营养足、品种多。”

  “十年寒窗,不负韶华。”孩子以全校理科排名第10,全省排名3343名的成绩进入了一所211财经大学。恭喜丫头!你的自觉、努力终得回报,内疚的父亲为你高兴!为你骄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