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支教札记 > 第143章 两校领导

第143章 两校领导

小说:支教札记作者:巾睛字数:4049更新时间 : 2021-03-06 08:48:00
  正面,手写的“我爱北京天安门”仿宋字,背面分别绘着和平鸽,城楼一角或悬挂的红灯笼等,全部手工制作,都是小刘老师的杰作。就是老师们,拿在在手里也忍不住看了又看,会珍惜的收藏在自己书本里。

  看得出,同学们都十分喜爱它。

  一边听燕子老师朗读,一面爱不释手的翻看着,玩弄和紧紧捏着自己的小卡片。“好啦,老师朗读完了。”燕子并亲切的拍拍,紧挨着自己坐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小手:“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再次朗读,”话没说完,同学们都举起了手。

  令大家感到惊异的是,六个小姑娘的右手,都齐唰唰的举了起来。

  要知道,她们之间除张花外,都是第一次参加小组活动,并且,都还不识字,如何朗读?可谁也没想到,这正是主持人燕子要的活动效果。在大家的注视下,燕子温和的来了个大转折:“但是呢,老师己经朗读过了,如果再让同学们继续跟着朗读,也就和我们平时的上课差不离啦。”说着,身体一松,一歪,脑袋轻轻靠在左边的张花头上。

  学着同学们的腔调,发着牢骚。

  “藕(生闷气)的很——我心里气得很。怎么就是读哩读哩,烦死哩,一点没新意哩。”还不高兴的蹬蹬双脚,右手推推,把小学生生气时的动作和形象,学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住。大家都哄的一声笑起来。

  二小护花一面笑,一面相互蹬脚,推手的,可又顾着手里宝贵的小卡片。

  芳芳则和那个小女生,交换着自己的卡片。大约是觉得对方的卡片自己更喜欢,就做个要求与对方交换的乞求眼神,还双手合着优雅的摇摇,小女生欣然含笑点头,主动取走芳芳的卡片,然后把自己的卡片,轻轻插在她手中。

  这一幕,苏丹正好看在眼里。

  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真想冲上去,紧紧地抱着闺蜜说上一声:“感思!谢谢!”要知道,这才是作文小组的第四次活动,没想到,自傲,顽劣和目空一切的李芳芳,竟然就变得如此自控,文明和贤淑良德?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就完全不敢相信。

  “所以呢,我们现在改朗读为想象,”

  燕子点出了主题,自己身体坐正,双手合拢,眼睛微微闭上,带着孩子慢慢走进想象的空间:“你尽可以想象,你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那洁白的和平鸽,就你身边咕咕咕的叫着漫步,欢迎着说你好呀,来自半山寨的小同学……”

  抑扬顿挫,余音缭绕,引人入胜。

  燕子自己也被感动了,昂头,挺立着雪白的颈脖,脸蛋儿上嵌满腔向往,漂亮的眼睫毛一抖一抖的,居然挑上了二颗亮晶晶泪珠……嚓嚓嚓!观摩者的手机不停的响动,仿佛全都进入了她的意境。“好,同学们。”燕子睁开了眼睛:“现在有谁起来第一个给我们想象呢?”唰!14只右手齐齐的举了起来。

  观摩席上的教务主任,忍不住呼地站起来,因为,周都都也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可是,燕子却点了艳艳发言。个头儿与芳芳差不多一样高的朱艳艳站起,先习惯性地反着双手,向上托托自己背上的小弟弟,然后,“俺来到了北京,看到了雄伟高大的天安门城楼,那些红旗被大风吹得飘呀飘呀,”

  完全可以理解。

  大约,山区小姑娘还是第一次,当着让自己心往神之,顶礼膜崇拜的老师们说话,神情有些拘禁,语气也不流畅,还有些吞吞吐吐:“还有,嗯,还有俺,俺跑上去,摸着城楼上那高大的柱子,就想哭哩,可是,可是马上给人撵跑了哩。”

  没有发笑,而是轻轻鼓励的掌声。

  艳艳定定神,继续想象下去:“俺,俺就趁那些人不在时,又上去搂抱柱子。那高大的柱子热呼呼的,让俺,嗯,让俺想起了半山寨后面的大山哩,还想起了中国,许许多多高大的大山哩。后来俺摸够哩,就回来哩。燕子老师,对不起,俺的想象完哩。”

  说罢,对燕子鞠鞠躬,熟练地双手托托自己背后的小弟弟,重新坐下。啪!燕子用力拍响了自己手掌。接着,掌声淹没了宽敞的教室。

  掌声中,教务主任的眼睛湿润了。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她,对师生们的所谓“作文小组”口头上支持,心里却讥讽为“噱头”“大学生玩家家”,现在却认真而敏捷地感到了它的实用价值和创新能量。诚然,一开始如她所判断,六个小姑娘参加,会因为年龄,个头和身体上的差异,形成不利局面。

  事情也果真如此。

  六个不识字,却方方面面都比小学生强的小姑娘们,鱼贯而入3.1班教室,无形的气氛和压力,立即就逼使正在戏嘻打闹,自由自在的小学生们,紧张和拘禁起来。因为燕子宣布:“让同学们朗读”,大家都举起了右手,又让她既解气又担心。

  小姑娘们都不识字。

  张花也只认得了10个生字,连自己的大名都写得歪斜缭草,大约除了她本人和燕子老师,谁也不认识哩。解恨,自不待言。在教务主任眼里,四个年轻大学生,也就是什么也不懂,却自以为是,眼睛长在额头上,颇像当年的自己。当年,自己因此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气,走了多少弯路,才走到了今天?

  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哩,哼哼!

  担心呢,是素质审美的必然。再怎么想看几个小家伙的笑事儿,可毕竟,他们也是为了帮助俺们,也是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出发点是好的,作为也辛苦,没功劳也有苦劳哩。再说了,他们失败,作为教和主任的自己,脸面上也没光彩。

  然而,在自己看来是天大的不利,却被燕子老师轻轻就化解了了。

  是哩,改“朗读”为“想象”,看起来不过是字眼儿上的转变,实际里却是掌控局面,抛砖引玉,挑起激将的最好变通。朗谈,不识字儿的小姑娘们,虽然都勇敢的举起了右手,可那不过只是下意识的本能罢哩。

  就像她们每日每刻守候在村里村外。



  一看到背包客模样的人,就一哄而上争着把客人,往自家的家庭旅社里拉一样。掌握着局面的燕子丫头,也只能故作不见,或借此安慰提醒一番,另点学生们起立朗读。用心良苦倒是用心良苦了,可风险太大。万一有好面子的小姑娘接受不了,当场哭起来或捂面跑掉,对其他人的影响后面的进程,可就非同小可。

  从纯专业角度上看,也完全不必。

  高手总是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哩,比如,俺!可没想到,燕子轻易就避免了难堪,让大家“想象”。请问,想象需要必须认得字吗?当然不是。听听,艳艳姑娘“想象”得多好!多美妙!多真实!自己虽然是算术老师,可小语教学水平也不低。艳艳的“既兴想象”,简直就是一篇声情并茂,可以得高分的好作文。

  它真实,贴近,流畅,自然,比喻新颖,用词优美!

  这正是中国的小教专家和学者们所定义,无数小语老师们所努力和梦寐以求的“好作文”哩!想到这儿,教务主任抹抹自己眼睛,陶校长正拉拉她,低声道:“坐下,唉快坐下,你哩,就好激动,一点沉不住气哩。”

  等前妻下属坐下后,凑近她耳朵。

  “依俺看,好戏还在后面哩。”穷主任点头,脱口而出:“这批支教老师,比前几批,强多哩,不错,真是不错!”二位校领导的悄悄对话,被坐在一边的何老师听得一清二楚。班主任愉快的抿抿嘴唇,编辑着手机里的内容。

  为总结汇报和教学。

  班主任不但自己,而且也给小刘大刘下达命令,每次对有师生们参加(比如,每天一节课的旁听)或师生们独立操作(比如现在和球队)的工作和生活(晚上在何老师宿舍的聊天,也就是工作总结),录音录像,最后整理剪辑归档交给自己。

  师生们每次玩的教学技巧。

  事先都经过五人的集体策划,讨论,争论,还要分成二队相互挑刺,钻漏泂,做到针对性,意外性和戏剧性,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大化地保证每一次教学和活动的成功。想那二位长期独立作战的校领导兼各课老师,或许明白或者不知道这个中奥秘?

  哎唉,山区嘛!

  不说三领导各自想着什么?眼下,果然出现了“好戏还在后头”。苏丹给同学们和小姑娘们送上茶水,南瓜子以后,就应要求蹲在芳芳身边,给她轻声详细地解释介绍,卡片上,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灯笼,为什么是八个?天安门城楼悬挂大红灯笼习惯始于何时?

  芳芳安安静静,全神贯注的听着。

  忽然说了一句:“俺要以大红灯笼写一篇作文,苏老师,可以哩?”“当然可以,好得很。”苏丹脑洞大开,跟着夸奖:“芳芳姑娘,你个子最高,人也最漂亮,写作文也一定最好。老师等着拜读你的大作哦。”伸出自己小指头:“敢不敢拉勾?”“敢哩!”芳芳也伸出小指头,与苏丹高兴的拉拉。

  双方嘴里还念着:“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调!”

  这时,艳艳姑娘的“想象”完毕,得到燕子老师的当面表扬,高兴的坐下了。燕子话音刚落,二小护花就争先恐后的举起了右手,要求发言。燕子知道他俩要说些什么?可却点着周都都的名字:“都都,刚才你就举手要求发言,现在怎么不举手啦?”

  周都都红红脸,小心地看看二小护花,也举起了手。

  “都都,你说吧。”燕子和蔼可亲的提示:“是不是也和他俩一样,有意呀?”周都都站了起来,依然是涨红了脸庞:“俺有意见,俺是认为这样不,”突然变得结巴:“因,为,因因为,”“停!”燕子举起左手掌朝下,一根右手指抵在上面:“都都哇,你别紧张。人也越紧张越口吃,反而听不清楚,毫无效果。来,”

  燕子昂首挺胸,满面笑容。

  “学着老师,闭上眼睛,深,呼,吸!吸——气!”周都都便随着老师的口令,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然后,保持着不动。“慢,慢,呼,出。”都都就随着命令,慢慢吐息……“好,现在可以说了吗?”都都点点头。“好,说吧。”

  果然,都都说话平静多了。

  “俺认为,这样不公平。因为她们都比俺们大。大,就,就知道,不,想象得多哩,俺们比不过。俺提议,比朗读哩。”说完,同学们就都拍起掌来,争先恐后的嚷嚷到:“对对,比朗读哩。”“朗读俺们第一。”“朗读,朗读,她们得零蛋哩。”

  燕子提高了嗓音。

  “同学们,老师,可没让你们相互比赛哩!再说,她们还不识字儿,怎么朗读呀?”这一来,同学们可高兴了,七嘴八舌的嚷嚷着:“不识字儿,就快识哩。”“她们那么大了,还识得了字哩?”“老师教了也识不到,因为怕艰苦怕困难哩。”

  同学们这么一嚷,小姑娘们气愤了。

  先是彼此看看,脸红红的,继而个个都举起了右手。燕子不紧不慢,一个个点去:“你说吧”“说吧”“不怕,说吧。”小姑娘们的回答,惊人一致:“老师,你快教俺认字。再苦再累俺也不怕,不怕比不过那些小现世——形容人差而无自知之明。”然后,充满期待的眼睛,坚定的看着燕子……

  看着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小姑娘们,苏丹莞尔微笑。

  她像个家里的大姐姐,逐一帮小姑娘们拉拉其背后,因为刚才激动而不慎塌下去的背兜布,担心它盖着或睡觉或玩耍着的小婴儿。两校领导不知,这个小插曲的激将法,可是苏丹当时灵机一动提出来的。她一提出,大家当时就喊有创意。

  现在,怎么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