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君轻 > 第115章 时光

第115章 时光

小说:君轻作者:吹牛请打草稿字数:2929更新时间 : 2020-04-19 22:55:21
  两年后:

  蓝轻言在书房翻看于公公刚带回来的账本,二十多本堆在桌上,看得她头昏脑涨,但是又不得不继续。

  短短两年时间,蓝轻言的产业发展迅猛,而且是以一种无比神奇的速度分布全大荆每个县份,她的人生计划也算是完成了第一步分。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那是少一个都无法办到的:

  第一是她特殊的身份。蓝轻言是完全放开手脚的用太子妃身份作为保护伞,按照从州府到县府依次布局,才能如此快速的达到目的。

  第二是这些产业都是垄断型的。特别是酒坊,直到现在都还没人能成功仿制。不论是谁,只要想喝白酒,就得去蓝家酒肆。

  大荆二十八个州府,每座府城有一家酒坊、两家面条作坊、一家医馆、一家酒肆和一家杂货超市;三百二十五个县府,就连最偏远的县城,都有太子妃开的一家杂货超市、一家医馆和一家酒肆。超市里面卖所有你需要的商品;医馆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需要,甚至可以赊账看诊。

  这些产业,酒坊每年能挣回近一千万两银子,杂货超市能收回一千五百万两,面条作坊能挣五百多万两,医馆不亏不赚,恰好能维持自身的运作。

  这是一笔无比庞大的数字,要是没有皇上的保护,不要说蓝轻言的太子妃身份,就是萧越的皇太子身份都不一定拿得住,早就被世家大族联手吞噬了,甚至还有可能连累萧越的太子地位。

  于公公这两年来,多数都是在外面奔波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掌柜都逐渐成熟起来了,现在已经出现好几个能力优异的人。比如最早跟着蓝轻言掌管京城杂货超市的章掌柜,现在已经是江南所有产业的总负责人了。

  于公公这次回来,就不再出京,只需要每个季度收查各地总负责人送来的账本就行。

  京郊酒坊隔壁那座环境僻静庄子的医学堂,已经成为大荆医者心中最向往的地方。不仅有江湖上人人闻之色变的毒医圣手在哪里开学授课,就连太医院院正华御医和其他太医都有固定的教学课程。

  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大荆顶级名医还要在这里进行公开的学术交流。不要说医学堂里的学员,就是一般医者能得听一两次都是受益匪浅。据说黑市上已经把这个讲座的邀请函抄到一百两银子一张了,还是有价无市。因为收到邀请函的人,都是医者,只要是医者,谁不想去听?

  这座医学堂是皇上亲自批注开办的,名称前缀是“皇家”二字。那块黄花梨木匾额上苍劲有力的大字:皇家济世医学堂,就是皇上亲笔所书,右下角用了玉玺。

  医学堂是齐亲王管理的,太子妃出资赞助,承担了教学人员高额的聘请费用。学堂里毕业的人,也会由太子妃遍布全国的医馆优先录用,你来自哪里就去哪里的医馆坐诊。也可以自己开馆接诊,总之是不会少了出路。这半年来,其他医馆也开始盯上里面的学员,竞争都开始白热化了。

  两年的时间,蓝轻言的事业做的风生水起,朝廷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魏家,年近七十高龄的魏宰相辞官。

  皇上念其历经三朝,为大荆鞠躬精粹五十多年,劳苦功高,特赐封他为魏国公,袭三代。原魏宰相,现任魏国公的长子,户部尚书魏大人进内阁,次子江南巡抚回京荣升工部尚书。

  其次是原内阁大学士曲阁老接替魏国公,出任大荆宰相之职。

  这位曲宰相说起来也是熟人,他的嫡孙女就是魏书博的未婚妻,婚期就在这个月二十八。

  第三,就是关于良家的。

  良贵妃降为嫔后,搬出栖霞宫移居承欢殿,手里的宫权全部被收回。

  皇上再没把宫权交给任何一个后妃,全由先皇后身边的大嬷嬷李嬷嬷处理。其实现今皇宫里只有六位嫔妃,除了良嫔算是高位,其他的都是低位,且家族背景不高。近十年来,也没再有任何皇子公主出生,所以事情一点都不多。

  皇上还以宫里主子少为借口,放出了一大批宫女嬷嬷,就连太监也遣散了三分之一。这恐怕是大荆皇宫人口最少的一段时间了。

  良氏的儿子三皇子还是一如既往的,从不跟良家人亲近,也不跟岳家威国公府的人有任何来往。他身边的人多是跟萧氏宗亲,就算吃喝玩乐也从不搭理这些异姓亲戚。

  三皇子妃至今无孕,威国公夫人寻遍名医,甚至都悄悄带着女儿去看了毒医覃先生,结果都说三皇子妃并无问题。那有问题的只能是三皇子了,可作为女方,就算是普通人家也不能随意质疑男人哪方面的能力,更别说她们面对的是三皇子。

  三皇子妃只能悄悄给三皇子喝各种大补的汤汤水水,不知道是三皇子有意的还是被他察觉了什么,这半年来连膳食都不大在三皇子府用了。

  良嫔作为母亲虽然有权利过问,可这两年三皇子只去看了她三次,每次还没说到这个点上,就被良家的事岔了过去,母子俩最终都是不欢而散的。

  良侯爷还是一如既往的宠着那所谓的平妻,原江东公主虞氏。而真正的良侯夫人已经闭上院门两年未出了。

  不过好在良府的管家权一直都是在世子夫人江氏手里,虞氏虽独宠,却还是无法完全掌控良家,这也是虞氏努力这么久都无法争取到手的实际利益。

  毕竟这个江氏的爹,可是肃州知府,而江家也是底蕴深厚的老牌世家,不是良候这种新贵能得罪的。

  但好在虞氏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良侯爷的心肝宝贝良五少爷。那是良侯爷闲着就要抱在怀里的存在,以前的良世子不被父亲揍就不错了,更别妄想被他抱。

  倒不是良候不喜欢嫡长子,而是年轻时的他秉持的是抱孙不抱子的传统。但是虞氏的儿子是典型的老来子,甚至比嫡长孙都小了三岁,抱起来肯定不一样的心情了。

  还有薛家这边,薛伯爷父子一改往日寻欢作乐的作风,大部分时间都是关在府内,甚至许多宴席都不参加了。作风之低调,甚至在家颐养天年的蓝老太爷都不如。

  萧越派人盯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任何不一样的地方,他们除了不再吃喝玩乐,每日在府里似乎也没干些什么不一样的事。做的最多的就是见见薛家田庄活是商铺里的管事,可这些管事经营的田庄铺子,都再正常不过。除了米铺、布庄,就是银楼,铁器铺,田庄里种的也是正常需要的米粮瓜果。而这些,大荆每个贵族手里都有不少。

  倒是薛家二爷肃州总兵薛将军升任西北大将军,所辖不止是肃州、凉州,还有地域辽阔的西域。他统领五十万将士,守护着大荆西大门,其名声在狄戎部落都是狼虎一般的存在。

  半年前他回京述职的时候,提出想接静怡长公主去西北,留下他和静怡长公主的独子薛三少爷留守京城。皇上再三考虑后,同意了这一请求。

  这也是一般边疆将领必须要遵守的准则,不能把所有的家眷带走,也是留个人质在京城的意思了。薛将军虽是薛伯嫡亲的弟弟,但是他们父母早逝,兄弟早已分家。真正算是薛二爷软肋的,只有妻儿了。

  薛将军和静怡长公主夫妻并不和睦,以前见面也只是例行公事的相处,然后薛将军又会回到肃州。这次不知道他是如何劝说的,才让一直不愿意去西北受苦的静怡长公主同意。皇上作为兄长,肯定也知道妹子的婚姻问题,这次放她离开,多半也是为她的幸福考虑。

  这些蓝轻言不会花心思去关注,因为有萧越在,他这两年几乎接手了朝中大部分的事物,皇上只有在有重大事请的时候,才会出面。

  大多时候皇上都是在御书房教导每日随父王进宫的皇长孙萧九曦。虽然九曦还不到三岁半,却已经能熟读百家姓、三字经,能写一百多个笔画简单的字,说话流利、口齿清晰。

  刚过了三岁生日,萧九曦就开始了他作为皇族子弟必须要经历的御书房学习的日子,虽住在宫外,却每日都要准时和父王一起进宫,父王处理朝政,他学习。

  不过御书房里也不只是他一个孩子,还有太子庶长子四岁多的萧钰堂、大皇子的嫡长子,五岁多的萧钰明。以及他们的伴读:萧九曦的是大他的表哥蓝治辰、蓝治浩;萧钰堂的也是表哥,京都知府陈大人的嫡长孙陈家树;萧钰明的伴读是威国公的嫡次孙。还有荣亲王的几个孙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