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之蜀汉复起 > 第三十七章 王嗣回来了

第三十七章 王嗣回来了

小说:三国之蜀汉复起作者:天上的小青蛙字数:3250更新时间 : 2020-10-25 09:38:23
  “依臣之见,陛下恐怕要撤军了”

  撤军?

  廖立的口出狂言,把刘永下了一跳,差点儿吓出父皇刘备的经典动作——手上的筷子都拿不稳,狐疑的目光在不停在廖立脸上游走,冷不丁,刘永突然问廖立:“蜀中无大将?”

  ???

  廖立一头雾水,茫然的回答:“殿下何出此言?国之名将虽亡关云长、黄汉升,但是还有骠骑将军马孟起、车骑将军张益徳、都督江州赵子龙,镇守汉中魏文长,这些都是汇聚四方精粹,一时不可多得的良将,可偏镇一方。”

  “嗨,嗨,口误,口误而已。”得亏廖立没条件反射地接出下句“廖化作先锋”,刘永表示无事地扬了扬手。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章武)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廖立连这都知道他差点以为廖立也被魂穿了,和自己一样也成了穿越者,看来这只是廖立素有智谋,具备做顶级谋士的潜质的表现,并不是他也预先知道历史未来。

  廖立这里,以为刘永是难以置信,他细心解释:“夫兵动而无功,则威名折于外,财用穷于内,故必全而后用也。今吴人顿兵坚城,左右为援,陛下进不能破敌,守则寒冬将至,当然就要退军撤军准备万全,待来年开春后再发动攻势。”

  攻不能破,守又难守,临时退兵倒不失良策。

  廖立说的没错父皇要撤军,但只是暂时撤退。

  “可这和寡人回不回成都有什么关系?”

  廖立得意的笑了:“怎么没关系?眼下已经到了冬十月再过两个月就是新年正旦,是新的一年之岁首,传统年节。平民百姓在这日都要阖家团聚,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更莫说天家皇室,要祭祀高皇帝以下、孝愍皇帝(刘协)以上列祖列宗,更要举行家宴宴会,皇后妃嫔、皇子外戚一个不少地全部参与。今年的新年陛下在军中将一切从简,虽说不能和往年相比,但如果皇后本就不在身边,陛下膝下又无任何一名皇子的话……陛下年纪毕竟大了,未免也太晚景凄凉孤独了一点。”

  “所以只要臣回去向陛下述说父子亲情,再恳请陛下宽限一段时日,陛下一定会同意的,至于两个月之后怎么办?到时候再见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也未尝不可。”

  说要在秭归过年,嗯,用这个理由来拖延,打孝道亲情牌,这个点子不错。

  有谋士出谋划策就是方便,至少群策群力,查缺补漏,比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还是强的。

  “此次难关公渊助我,孤感激不尽,日后若公渊有什么难处请尽管开口,只要力所能及孤绝对不会推迟。”刘永向廖立拱手表示感谢,同时微笑着邀请,“公渊说宜都是新建小郡,地窄民寡,此话不假。可名城都邑自有其天下都会、四方通衢的繁华昌盛,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瑰丽山水、历史底蕴。公渊,君知道吗?”

  “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荆西门户’之称。曹操析南郡置临江郡两年后,天子取得南郡,以宜临江地势险峻、雄奇陡峭‘宜于建都’的特点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并且郡中秭归县归乡乐平里是三闾大夫屈原故里,和阳安聚同属一乡,相距不是太远,那里四面青山,绿水回环,至今有不少屈原遗迹、故楚古风遗韵,是个难得的游山玩水的好去处。”

  讲到这儿说了一大堆话,颇费口舌,刘永止住话头歇了口气继续讲道:“早上起来我看今日天气不错,午时过后多半还会有暖阳相照,初冬时节气温尚不是非常冷,伴着和煦温暖的阳光,不如我与公渊还有休然结伴出游,去乐平里仿古游历一番。”

  市之以恩,有利益上的勾连,利益的连结一旦减弱甚至消失,你怎么能保证别人不背叛你,这就需要动之以情了,要有感情存在。

  刘永刚刚和廖立勾搭在一起,恩信未附,在游览景色的轻松愉悦氛围中增进交流,加深了解,也是一种不错的君臣上下沟通之道。

  “这……那恭敬不如从命了。”略微一思索,廖立同意了。

  “休然没问题吧?”担心可能冷落了柳隐,刘永不怕麻烦,再次饱含笑意征询了一遍柳隐的意见。

  “殿下尽管和廖侍中纵情游览,属下侍卫在旁,不远不近地保护殿下和侍中就好了。”柳隐表情僵硬,故作镇定,语气飞快地答道。

  廖立在这里他好像很不适应从容。

  刘永点头:“也好。”

  ………………

  用过午膳,下午,刘永、柳隐,廖立,各自乘着车乘,在宫卫左屯的护卫下出游。

  不过额外却多了一名同游者——王嗣王承宗。

  王嗣是在吃午饭之前抵达的阳安聚,刘永令徐胜给王嗣呈上美酒好菜,让他好好吃饱喝足之后去下去休息,美美睡上一觉。

  但吃完饭,王嗣坚持将他在东边打探到的消息军情、所有事项立刻逐一向刘永汇报。

  刘永劝说不过,便带上王嗣一同出游,一边欣赏山水风景、名人故里,一般听取王嗣的汇报。

  乐平里坐落在一片青绿苍翠的丘陵矮山中央的低洼平地,里墙四周种满四季常春的樟树,南北丘陵有溪水碧池。

  整个乐平里的景致突出一个绿字,苍翠欲滴,绿意盎然。

  一座古朴的石桥,架在溪流之上。

  石桥旁边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宗祠,祠门上有一幅潮湿腐烂的木质匾额,依稀可以辨认,上书有楚国鸟虫篆五字——“三闾大夫祠”。

  让柳隐陪着廖立浏览屈原祠,刘永和王嗣则来到了一旁讲话。

  “吴军据城坚守,陛下并未强攻,只是不停地派斥候、小股部队侦查试探…………”

  王嗣报告的汉军东进受挫的情报,大多廖立已经提到,不过为了不打击王嗣的积极性和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刘永还是仔细认真倾听。

  等听到后面的内容刘永脑中的那根弦一下子紧了一下!

  “对了……在离开夷陵西返的途中嗣在巫峡栈道遇到了车骑将军张益德之子张绍,在通过关津哨卡时张绍还故意为难于嗣。”

  张绍或者说张公子的大名,刘永在成都时就有所耳闻。

  是蜀汉官二代,纨绔子弟界中的风云人物,怎么玩儿?怎么享乐?他敢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但说到参与正事,这货立马迟钝成地上的癞蛤蟆,剟他一下他跳一下。

  就像汉中之战便宜父皇胜利后,曹操感慨“我固知玄德必不能办此,定为人所教也”。

  他也深知张绍不可能有这样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悟性,绝对是在成都时的时候有人暗中教授指点。

  看来成都有一帮乱臣贼子总想谋害孤,对寡人不利,在密谋串联呀!

  刘永发出感叹。

  划分泾渭分明的阵营,结党相争,刘永实所不愿见到。

  蜀汉的实力国力已经非常衰微了,全盛时期尚不能说一定可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达成《隆中对》克复中原,振兴汉室,更何况是眼下的境遇。

  作为穿越者,明末东林党和浙党的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无问真伪对错,为了反对而反对也给刘永遗留了发人深省的教训。

  但不争是不可能的

  尽管党争种种弊端,该争还是要争的,不往大了说什么一统天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就是为了将来数十年的活法,是活得谨小慎微,蛰伏待发被处处刁难,甚至流放瘴疠蛮荒之地,更甚者直接一杯毒酒送自己上路。

  还是恣意潇洒,我行我素,手握生杀大权,掌控别人的命运前途?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亲手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任人宰割鱼肉。

  韩馥“我本袁氏家吏”,曹爽的“以侯归第,尚不失为富家翁”。

  不亦悲乎!

  主父偃曾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戹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主父偃的答案也是刘永的回答,为什么不顾忌引发蜀汉内斗内耗,朝臣中分也要争储夺嫡的原由。

  他从来想做一个不求人,但求己且别人求他的人。

  将廖立和自己暗通款曲的事告诉王嗣,刘永这样说道:“父皇身边、东征前线,现在有廖侍中为我们打探消息,可以放心无虞了。但是我想成都京师方面我们还需要一位精干人员坐镇,替我们收集打探各方面的动静信息,承宗,君觉得呢?”

  王嗣很赞同:“陛下东征,尚书台迁出皇宫以行台的形式随驾办公理政,是一个中心,现在有廖侍中负责;另一方面,诸葛丞相辅佐太子坐镇成都向前线源源不断输送兵额粮草、军械辎重是算是副中心;殿下是我们的主心骨居于秭归也需要信得过的有才之士在身边供殿下差遣,幸有柳休然一直在旁护卫守护。三个都需要留人的地方只剩下西面,不如殿下让嗣回成都吧。”

  “君不急,我另有重任交给君。所谓‘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眼下孤用人紧张,缺少贤才,承宗有没有什么人选向孤推荐的?”刘永笑着,制止了王嗣的毛遂自荐,并询问王嗣除他之外有没有什么好的人选。

  王嗣埋首回想了一下,忽而抬起头对刘永说:“经殿下这么一说嗣倒是想起一个人选,他和嗣同郡,但他是武阳县人。此人姓杨,名戏,字文然,在当世比嗣优秀得多,颇有一些名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