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 >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上职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上职

小说: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作者:将月去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3-14 10:34:56
周氏摸了摸状元服。

        素银带,  大红罗袍,大红的罗蔽膝,白绢中单,  梁冠锦绶,  履靴毡袜。

        除了状元服,还有一套朝服。

        周氏心想,  嫁衣快绣好了,  还没做沈羲和成亲穿的衣裳,  这套正合适。

        礼部的人又说了许多吉祥话,  上一个六元及第是五十多年前的胡秉程,如今已告老还乡。

        六元及第,几十年才出一个。

        没想到沈家虽是农门,  但是沈老夫人却宠辱不惊,  难怪能出一个状元郎。

        礼部的人道:“时辰尚早,  我们还要去别家。”

        顾筱给他们塞了几个荷包,“有劳大人走一趟,  这点银子拿去买茶水喝。”

        “那我们也沾沾状元郎的喜气。”礼部之人看着顾筱,  愣了片刻。

        这姑娘相貌真好,  和沈家人却没相像之处,难不成就是坊间一直说的沈状元的未婚妻。

        礼部看向沈羲和,  只见沈羲和正低着头看顾筱,他看不见沈羲和的神情,只觉得三月风更暖了。

        不得不说,  沈状元的命真好。

        谁说非要娶千金小姐了,盛京的千金小姐也不及这姑娘容貌娇俏,  看着也大气。

        街上人都说沈羲和大情大义,  便是中了状元也没有做出“抛妻弃子”之事。

        这不是应该的吗,  还“抛妻弃子”,舍得吗。

        礼部的人拿着喜钱,高高兴兴地去下家,沈家门口围了不少人,全是街坊邻居,一个个往前挤着看状元。

        状元俊,状元夫人也好看。

        周氏道:“我儿中了状元,多亏大家关照。”

        虽然说沈羲和考中是靠自己努力,但难免有人眼红嫉恨,说点好听话,听着舒心。

        “老夫人可别这么说,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就是就是,老夫人好福气,养了好儿子,以后都是好日子。”

        周氏把话笑眯眯地接下了,她是好福气,可不是因为有好儿子,是因为有个好闺女。

        街坊邻居在门口说了会儿话,放了鞭炮,看了状元郎,这才散开。

        沈家大门关上,周氏拍拍大腿道:“朝廷给的东西就是好,还有银子呢。”

        沈羲和:“娘,不止有银子,还分给我官舍了。”

        分给沈羲和的官舍是间两进两出的宅子,离翰林院极近,方便上职。

        周围住的皆是同僚。

        五十两银子,留安家回报乡里用,正七品的翰林修撰,每月有七石米。

        七石就是八百多斤米,足够一家老小吃一个月。

        有官职功名者不上税,不服役,难怪人人都想通过科考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沈羲和想做好官,好好做官,以后赚更多的钱,分更大的官舍,接下来家里人去住。

        周氏道:“总算出息了,这么多年书没白读。”

        陈氏她们围着状元服看,大红色的,真是好看,他们沈家出了个状元,

        “三郎,快给你爹写信,赶上清明祭祖,告慰先祖。”

        周氏觉得沈家祖坟冒青烟了,出这么个状元,那个老道士算的准,八字相合,小小这孩子旺沈家。

        至于以前的苦日子,周氏都给忘了,只记得吃的肉,点心,枣糕。

        沈羲和点了点头,他这就往老家写信,上职在即,清明他回不去,只能等以后再祭祖。

        周氏拍拍顾筱的手,“小小,三郎还算争气,没辜负你的一番心意。你看这状元服,像不像成亲穿的新郎服。”

        沈羲和已经推开门了,脚都迈出去了一只,闻言又把脚收了回来。

        陈氏咳了一声,李氏忍着笑哄三丫,沈大郎一头雾水,就算像那也不能真当新郎服,又不是一个东西。

        大娃二娃傻呵呵地笑,大丫到了这个年纪,低着头不敢说话。

        布料触手温滑,上面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银色云纹,顾筱点了一下头,对着周氏道:“挺像的。”

        周氏:“那他成亲的时候就不用准备新郎服了,我瞧着这个就挺好。”

        周氏虽然不懂官场上的事,但是知道在盛京,钱要省着花。

        新郎服的钱省下来,可以给顾筱置办嫁妆,做聘礼。

        周氏娶过两个儿媳妇,嫁过两个女儿,这回既要嫁女儿又要娶媳妇,好在嫁出去又能娶回来,没白和三郎说那番话。

        沈羲和侧着身子,想把后面的话听完,结果平地听了一声吼,“堵着门干啥,快写信去,还有你两个姑姑,别给忘了。”

        周氏想,幸好中了,要不然把顾筱嫁到别人家去,她还真舍不得。

        顾筱生辰在七月十三,八字就不用合了,肯定大吉大利,及笄了就三书六聘把人娶回来。

        下半年赶了点,等明年开春,挑个好日子成亲。

        周氏想多留顾筱些日子。

        陈氏是当大嫂的,儿子都这么大了。想想她还有李氏成亲的时候,穷的叮当响。

        六两银子的聘礼,再加两包点心,两床新被褥,嫁妆带回来一半,还有家里做的枕巾被子。

        苦了许多年,委屈也委屈,也庆幸现在日子好过了,不用让顾筱再吃那个苦。

        陈氏想,周氏再偏心,也不会大力操办三郎婚事的同时,委屈大娃大丫,这她还是拎的清的,所以不会计较以前的事。

        李氏也是这个意思,现在沈羲和已有官职,他们在家里也该琢磨生意发财的路子了。

        沈羲和出去写信还不忘把门关上,关了门之后他没立刻走,而是偷偷听了一会儿。

        只不过婚事周氏就提了一嘴,然后就开始说食肆的事了。

        坐吃山空万万不行,沈家人做的最好的就是食肆生意。

        沈羲和分了官舍,一家不必全搬过去。

        周氏想,沈大郎做木工,在哪儿都成,正好开食肆要买这买那,就留在家里,有个帮衬。

        陈氏管食肆的事,还有李氏,也留下。

        几个孩子都能干活了,自然要留下帮忙,周氏看三丫,总不能白日见不到亲娘晚上也见不到,她也留下。

        沈羲和都做了官了,也这么大人了,还等谁来照顾他,一个人搬去官舍住得了。

        小小的留下。

        周氏安排妥当,谁都乐意,让沈大郎打桌椅板凳,蒸屉竹篓,再买米面,食肆慢慢就能做起来。

        盛京的私房菜馆都在巷子深处的宅子里,招旗一挂,慢慢生意就起来了。

        菜单也重新订了。

        寸土寸金的地方,粮价没涨多少,东西却是实打实的贵。

        一碗素面三十文,肉的五十文,包子只做小笼包和灌汤包,另卖章鱼小丸子和寿司,都是八十文一份。

        比广宁卖的贵了不少。

        一顿饭下来,非得一钱银子不可。

        陈氏想,会有人买吗,不是街边的门面,谁找的来。

        还卖这么贵,买一斤肉才二十五文钱,自己炖着吃不香吗。

        顾筱道:“大嫂,万丈高楼平地起,都像你这么想,谁还下馆子去外头吃啊。”

        盛京人有钱,再说都是这么个价,她们定的低了反倒是不合群。

        陈氏哎了一声,觉得顾筱说的也有道理,她拧了拧沈大郎的耳朵,“快点打桌椅,还等着开张呢。”

        桌椅就摆在堂厅和院子里,碗筷是在街上买的,顾筱给刘念慈写信报了喜,顺便让她寄几套瓷器来。

        三月末,沈羲和第一回去翰林院上职,周氏给他收拾了不少东西。

        “你虽是状元,但在翰林院就是个愣头青,别仗着自己考了功名就不尊重老人,少说多做听到没?”

        周氏给他收拾了行礼衣物,还有木盆木桶,一只碗两个盘,一双筷子,还有一个铁锅。

        剩下的带着不方便,到官舍再置办吧。

        沈羲和愣愣地看着这些东西,没听清周氏说的话。

        周氏拍了他后脑勺一下,“听见了没,少说多做没坏处,和同僚好好相处,还有你在襄城的同窗,有空叫回来吃顿饭。”

        沈羲和这回听清了,只不过,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常回来吃饭,更别提把别人叫回来了。

        “娘,你作何只收拾我的东西?”

        “你在翰林院上职,坐马车要一个时辰,当然是住官舍方便了。”

        道理沈羲和都懂,官舍就在翰林院附近,半刻钟就能到。

        “那您为什么只收拾我的行李,不一块儿搬过去吗?”沈羲和同顾筱逛了几日盛京城,原想今日都搬过去,再不济大哥大嫂留下打理生意,他们搬过去,明日上职,怎么只有他自己了。

        周氏:“生意不做了?刚租的宅子不住了?钱是大风刮来的咋滴?”

        沈羲和现在能养家了,“我每月都有俸禄。”

        “大娃不娶媳妇了?大丫不嫁人了?”周氏一连串问话,心里暗道瓜娃子一个,“行了,你早早过去收拾,该置办的东西置办起来,想吃什么自己做,别太抠搜了。”

        沈羲和急了,急的嘴唇发白,“那小小呢……”

        屋里没别人,周氏就直说了,“以前让小小照顾你,是看在你科考的份上,考上了还等人照顾?

        小小还没嫁给你呢,真嫁过去,我可怕你欺负她。沐休记得回来吃饭,同僚之间相处是相处,要敢去不该去的地方,饶不了你。”

        周氏把东西包好,“行了,走吧。”

        沈羲和愣了好一会儿,“我……”

        翰林院旁边的锦荣街,搬进来了今年的一甲进士。

        宋昭清有一个书童一个小厮,祝修远带了两个小厮。

        三人宅院相邻,他们两个来之前做了大量心里建设,包括但不限于——

        看见沈羲和同他未婚妻你侬我侬。中午他们随便应付,沈羲和的未婚妻给他送饭。下职不知吃什么,家里冷锅冷灶,沈家饭菜飘香。

        没想到啊……

        宋昭清咳了一声,祝修远情不自禁露出个笑来,真心实意冲沈羲和拱拱手,“沈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