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和石云 > 第七十九章 说真话的代价

第七十九章 说真话的代价

小说:我和石云作者:实朴字数:3603更新时间 : 2019-07-12 07:37:26
  
<p>要走的时候,我和方教导员说,我想见见朱鹏程。方教导员让我稍等一下,他马上派人去叫。</p>
<p>我知道朱鹏程的年纪,比我大不了多少岁。但满脸的沧桑,密布的皱褶,看上去比实际年纪大得多。那是岁月的蹂躏,是苦难的记录。</p>
<p>他在留守处管总务。方教导员介绍我后,他说他知道我,我当工会劳保指导员时他就听说过我。说我为人正直,公道正派,在下边的群众中口碑极好。</p>
<p>我连忙说愧不敢当。</p>
<p>他开始诉苦:“我有个老革命、老干部的爸爸不能往好了影响我?为什么地主分子的妈妈一定要往坏处影响我?我不想借我爸爸的好光,我也不借我妈妈的坏光,好坏相抵不行吗?凭我自己的本事干,好好作人,好好作事不行吗?……”</p>
<p>他说了很多,好像见到了亲人,我静静的听着,听他诉说着满肚子的委屈。</p>
<p>末了,我说:“那是一个时代的错误,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多人,受到了不公正对待。比如你,比如你的妈妈。我们的共和国曾有一位为特别受人尊敬,威望特别高的**,不是也被打成过右派吗?还有少奇同志,一辈子献身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死的多惨呀?好在,那个糟糕、无耻、龌蹉的时代结束了,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糟糕、无耻、龌蹉指的是那个时代某些方面,不是全部。我们还是张开双臂拥抱现在,我们还是放开眼界朝前看吧!”</p>
<p>他问:“李部长,真的过去了吗?”</p>
<p>“是的,我们这个社会,尽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一页肯定翻过去了。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那种社会存在,那种社会条件不存在了。人们的思想,人们的追求,人们的价值观念肯定是要改变的。虽然,我们还不时的听到一些杂音。有些人还在为死了的东西唱挽歌,一些‘前朝的遗老遗少’还吻着那些垂死腐烂尸体发着哀鸣。但历史要前进,社会要进步,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林肯说:‘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你也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所以某些人在所有的时候被欺瞒也不奇怪,如老人家所说有人是要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有一个事实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就是我们的党成长了,我们的人民成长了,我们这个社会进步了。我们所经受的一些苦难,我们的孩子不会再去经历了。”</p>
<p>“李部长,说的好,这样就好。”朱鹏程眼睛在闪着光。</p>
<p>我一直在注意他的精神状况,因为我看到一个材料上说,他的精神失常过,很替他担心。看他的精神完全正常,我很宽慰。</p>
<p>我想他多半是在一段时间里,患上了抑郁症。有时候,人们常把抑郁症和精神病混为一谈。</p>
<p>我问他:“您的妈妈好吗?”</p>
<p>他的表情暗淡了:“已经过世了,我爸爸说,他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我妈妈,我妈妈这一辈子……”朱鹏程呜咽了,说不下去了。</p>
<p>我心里也一阵酸楚。“常到您爸爸那去吗?”我想岔开话题,谈他妈妈的话题太沉重了。</p>
<p>“常去,前几天还去了一次。”</p>
<p>“首长身体好吗?”我问。</p>
<p>“挺好的,谢谢李部长。”他答。</p>
<p>“二十多年前,你入党没批准,当时告诉您爸爸了吗?”我问。</p>
<p>“告诉了,专门去了一趟,那时他是省工业厅厅长。”</p>
<p>“首长怎么说?”这是我一直很好奇的。</p>
<p>“我爸爸说:‘不入党,不妨碍一个人好好作事,好好作人。你是革命的后代,你爸爸是党的高级干部,你什么时候都要无愧于高干子女这个称号。’”</p>
<p>我不能不对这位老革命,这位党的高级干部肃然起敬。他们这些人毕竟久经风雨,久经磨难。</p>
<p>又说了一些别的事后,他问我:“李部长,我的事这次能解决吗?”</p>
<p>我和方教导员对视了一下,他点了点头,“应该问题不大。”我说。</p>
<p>“真的吗?”他好像有点不相信他自己的耳朵。</p>
<p>“真的,只是来得太晚了。我很抱歉。”</p>
<p>“不晚!不晚!我还年轻,生活的路还长着呢?”</p>
<p>“是,说得好,生活的路还长。”</p>
<p>过了些日子,我有别的事,又去了这个留守处。</p>
<p>办完事后,我正准备去食堂吃饭。</p>
<p>方教导员说:对不起,食堂没预备我的饭。我说没关系,我到外边去吃。</p>
<p>他笑了,说朱鹏程一直在等这个机会,“他知道你来,从一早就准备了。”</p>
<p>“方教导员,你知道我的习惯,……。”我的话还没说完,被方教导员打断。</p>
<p>“收起你的臭习惯吧!今天这顿饭你肯定是不吃不行,我们党委成员几个人都去陪你。”</p>
<p>在朱鹏程家吃饭,那场面很动人。</p>
<p>高兴、激动的,不光是朱鹏程和他的老伴儿,还有他的孩子们。好像他们在欢度着一个盛大的节日。</p>
<p>在场的大家都很高兴,很激动。我当时想,就是只为了这个场面,自己的所做就值得。</p>
<p>朱鹏程说,他爸爸知道这件事后,特别高兴,说想要见见我。</p>
<p>我说,那就算了,我胆小,还没近距离的接触过那么大的官。再说,这件事我只是个配角,唱主角的是方教导员和在坐的党委委员。</p>
<p>方教导员说:“李部长别谦虚了,当真人不说假话,本来就是你一手策划的。”</p>
<p>吃饭的时候,方教导员问我,朱鹏程的党费怎么交?</p>
<p>没等我说话,朱鹏程抢着说:“从头补,砸锅卖铁也要把党费交上。”</p>
<p>我开玩笑的说:“砸了锅卖了铁,我下次来还能吃上饭吗?也没享受到党员待遇,就从现在开始交吧。”</p>
<p>那一天,朱鹏程喝了不少酒,我和方教导员也喝了不少。我是不能喝酒的,很奇怪,那一天喝了那么多,我竟没喝醉。</p>
<p>“后来呢?没人找你们事吗?”石云问,她听得很入神。</p>
<p>“没有后来了,谁会找事?不过是我们这个党多了一名党员,一名很好的党员,一个能自觉的在各个方面都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p>
<p>“你是怎么离开组织部的?”</p>
<p>“说来惭愧,惹了祸,不让干了。”</p>
<p>“真的吗?和朱鹏程的事有关吗?”</p>
<p>“怎么会和朱鹏程有关,自己不小心上了一个大官的当。那是我这一生,碰到的最卑鄙无耻的一个小人。”</p>
<p>“怎么回事?”</p>
<p>“上个世纪一九八九年的那次政治风波结束不久,我们局的纪***到我们处,了解党员的思想情况。我这个组织部长,他当然是要找的。</p>
<p>“我泛泛的讲了党员的思想情况后,局纪***说,到哪儿听到的都是这些话。他说他想听真话。说我是组织部长,是自己人。不要有任何顾虑,不要把他看成领导,看成朋友,知心朋友,无话不说的朋友。</p>
<p>“我被他的话感动了,也完全信赖他了,就说了两个问题:</p>
<p>“第一、有些党员们对把我们那位党的领导人被拿掉有看法,那是党代会正式选举出来的,他不就是想温和的处理这场政治风波吗?说他和这次风波有关,有证据吗?第二、搞‘太上皇’合适吗?能不让人有想法吗?”</p>
<p>我说完后,那位局纪***说,这就对了,他就想知道大家的真实想法。</p>
<p>过了几天,我们处的大书记找我。</p>
<p>我一进他办公室,他就把我臭骂了一顿:“你是小孩子呀?那是些什么人呀?你了解人家吗?和谁都能说心里话吗?你怎么这么单纯,这么幼稚。本来,处纪***快退休了,你是处纪***到预备人选。这下好了,连这个组织部长都当不成了。人家大领导说了,什么党员有看法,就是他个人有看法,这样的一个人根本不适合在组织部长的岗位上。”</p>
<p>祸从口出,我知道我那几句话惹祸了。</p>
<p>我总是想,只要自己真心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真心对自己。真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无耻之人?总算知道了人世间不光有那么多美好还有险恶?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确实是金玉良言。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太单纯、幼稚。太容易相信人,太容易被人蒙骗。</p>
<p>还好,这不是五七年,否则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肯定是扣上了。</p>
<p>“这个组织部长不当也罢。”我知道任何解释都已经没有意义。</p>
<p>“这样吧,我看你小子理论水平也可以,和宣传部长对换一下吧?”</p>
<p>我和我们处的大书记说,自己不想留在机关,还是想到下边去。我还是很留恋在汽车队的日子。</p>
<p>我们处的大书记说,堂堂的组织部长,不提拔到下边去,好说不好听。再说,目前下边也没有好位置。</p>
<p>我说,我真的不在乎。如果可以,我想回汽车队去当我那个工会主任。</p>
<p>我们处的大书记说:“能那么安排吗?你受得了我还受不了呢?那样的对待一个那么努力工作的干部,老百姓怎么看咱们的党委?怎么看我这个书记?”</p>
<p>虽然不是很情愿,大书记最终还是遂了我的心愿。</p>
<p>这样我就离开了组织部,被发配到了一个大家都看不起的集体企业,当了教导员(也就是党的书记)。</p>
<p>其实那位大领导没说错,我打心底敬佩那位党的领导人。我在四川读大学时,无意中看到他当省***时的一个讲话,不过那时他已调中央。他在讲话中说,川南的每亩棉产量是多少,川北每亩棉产量是多少,差别这样的大,我们为什么给川南和川北下同样的指标?多务实呀?</p>
<p>还有,十三大闭幕后,那位党的领导人带着常委们与中外记者见面。那位党的领导人穿着一件样式很特别的上衣,一位外国记者问那位党的领导人:他穿的衣服是哪儿国家产的?那位党的领导人说:“中国呀,很好吧?您一定要多宣传,让大家都来买我们的衣服。”机敏、风趣、幽默,风度翩翩。</p>
<p>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流传在民间的这句话,难道不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最高奖赏吗?</p>
<p>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安置大批的返城下乡知识青年和城镇待业青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建立了集体企业,名字一般都叫劳动服务公司。</p>
<p>这些集体企业,是依附于办这些集体的企业。如企业需要工作服,他们就成立服装厂。企业需要劳保鞋,他们就成立制鞋厂。母体是干工程的有时还捡点小工程干。</p>
<p></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