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万胜崇祯帝 > 第十四章 东洋之流

第十四章 东洋之流

小说:大明万胜崇祯帝作者:八九先生字数:5309更新时间 : 2021-06-09 21:00:00
皇帝御驾北伐,不过半年,就平定了北方叛逆的建奴,又屠杀了许多城,军中威武大涨,收拢军心,御驾亲征,这些事情都被编撰成了说书人的堂作,传去其他地方。

        关于崇祯帝的传闻神乎其神,说皇帝亲自上阵,武功高强,沙场上独自一人一骑,枪挑了几百上千个建奴,奴酋皇太极吓得一口气逃回了盛京城,一病不起,这才让代善做摄政王。

        有些真关系的人则宣传说,皇帝对朝贡体系不满,欲来年时,对所有藩属国索要银钱、女子、粮食等等,这消息不算惊人,大明百姓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堂堂天朝上国,不打这些个小国,让他们安枕无忧的存在,已经是皇帝隆恩了,要点钱粮有什么不合适的?

        再者说,大明保护藩属国,怎么说都不能白干不是,就这点,连富商士绅们也没有多少人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随后,大明皇帝在宁远待了足月,就移驾去了朝鲜。

        朝鲜被这场旷日持久的明金之战彻底打烂了,全国人口几乎少了一半,整个朝鲜八道所有的朝鲜兵,合在一起也就那五六万人。

        朝鲜王李倧出开城迎接大明皇帝御驾,这样的态度让朱由检很满意,皇帝言道:“大明与朝鲜为父子之国,朝鲜忠于天命,举国操戈御建奴以报万历朝国恩,朕今赐倧仁新国策,国势昌隆。”

        其实就是同蒙古林丹汗得到的那份条约一样的条款,不过为了显示皇帝的恩泽,金丝银线用的不少。

        第一条:大明在朝鲜驻军,以保护朝鲜,抵御倭乱。

        第二条:李氏朝鲜即为属国,亦是父子。凡是朝鲜之内廷干政、谋逆及百姓造反、将佐胁迫朝局者,不赦皆斩。

        第三条:凡朝鲜国土,皆视作大明国土地。

        第四条:设济州千人卫,修造船坞,常驻水师。

        ……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保护朝鲜的条约,可是朝鲜王李倧却是一副大喜模样,他此前不知道明朝皇帝和蒙古林丹汗签条约的事,不过如今见到了,不看重别的,他只在意第一条以及第二条,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李倧在朝鲜的王位得到了大明皇帝的保护,这不是承认他王位的正统,而是保护他不会被那些个反对他李倧的人推翻。

        现在谁还敢反李倧?不要命了?天朝皇帝连女真都要灭了,那些支持后金的臣子不要命了还反对他。

        朱由检见到卢象升与崔应元等人,直言要趁现在内帤还有几千万两银子,要对付倭国。

        周遇吉与孙传庭,再加上曹变蛟与黄得功,三十万人灭几万建奴几乎是碾压的,可是余下的卢象升部天雄军不过两万余人,崔应元的水师不过三万,这陆战如何也不知道,皇帝就敢打倭国?

        不止是卢象升,就是连对水师大船威力非常自信的崔应元,也觉得不可能。

        皇帝呵呵一笑,朕那宝船载着兵马打岛国,人家没制海权,咱凭什么不敢打?不过他并没有说出来,而是让二人操练兵马,粮草、军械更新补充,准备好水师船只。

        至于辽东,九月十七日,黄得功部遭后金莽古尔泰,大战三日,黄得功依仗火炮之利,连胜两场,毙敌六千,后援曹变蛟万骑杀到,莽古尔泰大败,共损一万八千人,残部退守要地,筑堡抵御。

        曹变蛟强攻数日不克,天降大雪,又逢军中瘟疫弥漫,退兵除疫。

        待到十月中旬,周遇吉的十几万军队才遇上前来抵挡他的岳托,京营的战力比起别的建制,着实差了些,但凭借着十一二万人的基数,周遇吉身先士卒,大破岳托的四万真奴,延北十余里,尽是真奴的死尸,京营折损三万多人,斩敌不过一万六七千,周遇吉不敢言胜,请罪的奏折送到皇帝手里,朱由检并没有说什么不好,只是叹息一声,死了三万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那些都是人命!

        皇帝的责令下来了,也算不上是责怪,毕竟京营的战力皇帝心中有数,至于抚恤的银两一律从内帤拨,朱由检听说过满清似乎抚恤很不错,那些论教抚恤的,根本不了解明清之间,这一两银子的分量,再者说,明朝皇帝按着那些个大臣不与民争利的法子发展,根本没有满清那种暴力敛财来钱快,这也能比?

        皇帝的谕令和抚恤下来,周遇吉都愣住了,一同下来的还有斩级的赏钱,这白花花的银子足足拉来三车,共八十三万两,凡是大明士卒阵亡,记名拨银十五两,高位者按新规发,斩级一个十两,却是按旧规来的。

        新规是今后,一个普通军卒的月饷增至八两银子无家室且无后者,得多加一两,且军户月粮增三斗,有家室的盐巴增一斤,有后无分男女,皆可再多加三斗米或者两斤盐,多一后又多领三斗米或者二斤盐巴。

        这新规除了耗钱耗粮,没有任何好处!可朱由检本就是用银子来买人心,撒钱怎么了?这钱砸在正地方,朱由检并没有觉得不妥当。

        当然,这规矩普及到每一个大明官军,也必然会被上司贪墨,所以第一批银两,会由锦衣卫送至地方,再叫普通官兵知道,他们每个月的月例究竟多少,不实者再问罪上司。

        “周将军,这批粮草,共晋粮共行粮三十万石,江南口粮十五万石,圣上的意思,可明白?”

        押运粮草的太监是皇帝亲自调教的,他看着周遇吉提醒道。

        “臣明白,可战事非同小可,十几万兵卒性命攸关,臣已经是尽力而为。”周遇吉说着看向远处,军营中炊烟袅袅,不知多少灶,兵甲磨合的声音、骏马嘶鸣声,不绝于耳,起码十里外都能听见。

        “十万人,人吃马嚼,用粮颇废,圣上的意思,一是提醒周将军,自四省旱灾、大寒,饿殍遍野,圣上要周将军整军备战,早日平定建奴。这二嘛,圣上信得过将军,视作心腹,小的身上有密旨送到。”

        周遇吉转头,看到小太监从怀里掏出来一份短些的诏书,他连忙单膝跪下。

        小太监点点头,摊开诏书,看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亲征建奴,战事已近尾声,京营周遇吉,守成而知变,忠孝大明,朕视为股肱之臣,今令遇吉速破后金,赐昭阳侯,辗转朝鲜,不日征伐倭国。钦此!”

        封侯了?周遇吉浑浑噩噩的谢恩起身接旨,边上的几个亲兵喜悦的声音才把他拉回现实,几个人抬着周遇吉回的军营,随后欢呼声高涨,整个京营军营杀羊杀牛来庆贺,小太监笑了,上马就走,他还有事要做。

        ……

        大明皇帝亲自到朝鲜王京,连驻守王京的守军都换成是大明朝的军队,这些身材高大魁梧的士兵让朝鲜的百姓安心了许多,一排排的军营遍布城外三里的地方,恢宏大气的明朝水师进驻王京汉城,由于水师的规模实在太大,二百余艘千料的大船,只能留置七十几艘,朝鲜王李倧下令,征调民夫万人,扩大海港。

        来自欧罗巴的西方海商最是吃惊明朝水师的规模,尤其是那二十艘的宝船,这样的巨舰高大坚固,上面铺就三层的短长铁板,内窗中闭合着,但可以想象那些窗口打开,露出一根根黝黑的炮管。

        这些欧洲人中,西班牙的商人更多,一些人的脸色不大好看,一些人窃窃私语,登上船,出港直奔南方去了。

        而明朝的皇帝朱由检,并没有让大明军队隐藏在城外,而是大规模的进驻王京,尤其是毛文龙的军队,见到皇帝,痛哭流涕,朱由检也流泪安抚这位替大明朝掣肘建奴的悍将,封毛文龙济国公,甚至三次言说,要把朝鲜的济州封赏给毛文龙,毛文龙受宠若惊,再三推脱。

        朱由检更是大加赞赏毛文龙的忠心,看向边上的朝鲜王李倧道:“毛虽为大明将帅,却数次舍生忘死救援朝鲜,部众死难者不下十万,百姓流离,朕欲封土,朝鲜王觉得如何?”

        李倧流着汗,这年轻的明朝皇帝不但喜欢溜达,还颇有些他祖先的威严,左右那些高大的明朝武士一个个目光看着他,他哪敢说不:“朝鲜为大明之子,毛帅舍生忘死,几次决战建奴,舍生忘死,小王也要报答毛帅的恩情。”说着,还和毛文龙一躬身行礼。

        边上的毛文龙也连忙回礼,后又跪在皇帝面前,恳求皇帝收回成命。

        朱由检点点头,随即拟了一份长长诏书,写明白话。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朝鲜土地之济州岛屿,划入大明管辖,赐封济国公毛文龙,世袭土地,设军司自理,海港规划海司。这份诏书不但印了大明皇帝的宝玺,还印了朝鲜王的玺,同时签上名字,叫后人知道。

        海司还没有设立,但是皇帝朱由检怎么可能不规划五军都护府的职权呢?第一个要办的就是海上军事力量,单单一个水师提督崔应元肯定支不起台面,不过想来,如今这时候,熊文灿已经收了郑芝龙的水师,只不过奏本因为自己远征,所以没能及时知道。

        他想到这,又拟了份诏书,命人送去福建巡抚熊文灿,天使不走陆路,而起锚崔应元登州水师五千料宝船三艘、十五艘千料大船,三十艘五百料船舰,四十八艘船赶往福建宣旨,上面还带去三千官兵,朱由检不是怕郑芝龙会再变海寇,他做这些,是要用自己的单体吨位巨大的水师,暂时震慑郑芝龙以及不服朝廷的刘香,起码要提醒他们,登州以及大明朝各地还在打造这样强大的海船,大明之前允许他们做大,完全是因为党争和钱饷不足,如今,皇帝连几十万人口,强兵十余万的建奴都要灭了,区区海里的贼兵,哪怕是真有数万人,又能如何呢?

        比起郑芝龙,朱由检更操心的是日本,现在的时局,比起万历朝鲜战争时,简直是天壤之别,明朝在三十多年的各种内耗下,实力比起万历帝时,恐怕不过十之二三,边军的士气,精锐程度都折损的一干二净,从孙传庭与阿济格部的大战中,朱由检甚至担心,那些还屯驻九边的军队兵卒,会不会是头发花白的老朽。

        带着大明皇帝圣旨去倭国的,是内廷太监,又西厂内官少监陈愈化,善倭语,同行的西厂宦官就有一百二十人,登州水师悉数出海,除了这些西厂宣召记载的宦官,又满载卢象升的两万人,震慑倭国。

        当大明水师的舰队水师绕过对马岛,抵达本州海域登陆时,日本人只觉得天灵盖都挪了挪,那支遮住海面的水师几乎可以填满他们的视线,其中除了些许可以看出来的朝鲜海船和朝鲜旗,更多的船上挂的是明国的日月旗,相比之下,明国的船要比朝鲜海船大太多。

        但也有大群大群的日本人,头系白条,手上要么是他们自称铁炮的火铳,要么就是持着倭刀,沿着岸线,谨慎的看着大明水师的船队缓缓靠近。

        “是明国人!”

        “好大的船!上头悬挂着是明国的日月旗!”

        有住日本的欧罗巴海商也手持着朝大明水师看着,惊叹于那十几艘宝船的体型太过庞大,一排排的船帆高大,遮蔽了海面。

        直到海船靠岸,船舱大开,一列列身披铠甲的明军士卒放下小舟,乘坐小舟划向港口,大明登州水师提督崔应元才爬出海船,皱着眉头在一圈部将的簇拥下下船。

        本州的海港停留着太多的商船,日本虽然禁海,可实际上非常依赖海外贸易,尤其是对大明生丝、丝绸的需求极大,而大明皇帝对日本想要通商的想法并没有回应,相反是禁止了官府和日本的海商流通,却不禁止大明的普通民商与日本沟通往来。

        刚刚登基的大明皇帝朱由检喜爱黄金,这个消息早在日本传开了,有不少蠢蠢欲动的大名想要通过上贡黄金礼品,获得和大明官府贸易的许可。

        和那些个海商做生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谁能取得大明皇帝的青睐,得到和大明官府的交易许可,那恐怕是真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只是这些人还没开始行动,整个东亚局势的巨变也改变了地方的商贸,先是年初时,大明皇帝旨意一下,调动了四五十万军队,用了大半年时间,打败了东北的建州部落和蒙古的汗,包括建奴的平民,这段时间北方游牧死了恐怕二三十万,这样的削弱,使得大明不单单收回了铁岭以南的所有土地,还吞并了插汉部林丹汗的部分土地。

        现在这些来自明国的海船,满载着大明的士兵,他们上岸了!他们要做什么?

        倭国人不想知道,一些脾气暴躁的倭人大骂着要发射手上的铁炮,可是被人劝阻下来。

        还有人搬来了几门大筒,崔应元上岸时鄙夷的看着这些倭人,几门土炮敢挡他的路?他这一艘宝船上的就是最小的五百斤炮都比他这些大的多。

        “把人都赶走,天兵面前擅舞兵戈炮铳者!斩!”在军队面前,崔应元昂首挺胸,颇有威严,他这一下令,那些列队的明军纷纷涌入海港中,开始驱散那些聚齐的倭人。

        大明南方的百姓害怕倭寇,但是这些山东兵卒最是痛恨倭寇,对于倭国人,他们没有好感,举着火铳开始逼着这些倭国人四散开。

        “砰!”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放了一枪,铳子射中了一个驱赶倭人的明兵身上,甲胄保护的身躯也因为距离太近,被破了里面的棉甲,铳子打在他的腹部,那个明兵仰头倒下。

        崔应元大怒,好嘛,小小倭国,天兵到了家门口了还敢先动手?好好好!打就打!

        他刚要下令,却是听见一片炮声传来!

        日本人也没来得及反应,周围火光闪耀,躲闪不及的倭人被火炮打中立刻化作一片血雾,民屋被失准的铳炮击中,土石溅射。

        紧接着就是一阵阵的铳声响起,一片片没有逃走的倭人被铳子打中,惨叫不断。

        “该死的明国人!反击!大筒快上!”

        有人大喊,可是没来得及说话,一枚铳子打断了他的咽喉。

        一面倒的屠杀,明军毫不留情,开始诛杀倒地的倭人,船队中的骑兵被放出来,这些噬血的蒙古游骑披上明军甲胄,这几千蒙古人是明军的豺狼,他们那特有的号角吹响,屠杀抵抗的倭人。

        欧罗巴的商人们不敢下船,直到屠杀结束了,不少商船掉头就跑,驶离了港口,但也有海商来自西班牙或者是荷兰、葡萄牙,他们打算参见那位明国的总督,在他们看来,这是场明朝入侵日本的战争,这场战争,明朝肯定会需要许多粮食、兵器,他们想要用一些名义,哪怕是入贡也好,和明朝做生意。

        至于岸上此刻的血流成河,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些倭国的平民百姓被明军粗暴地从家中拖出来,乌泱泱的也聚了几万倭人百姓,崔应元对着一个副将口中说着:“把这些倭人中懂我们话的一个个挑出来,调教后辅佐治理地方。”

        这次屠杀,死在明军手中的倭人就超过了三万,人头被筑成京观,设立在城外。明军并不拖延,刚刚登陆,由卢象升领兵的两万天雄军与五千蒙古兵马便开始朝着富山进军,越中国守山城主前田长种惊慌失措之后,整顿手上的武士,发动民力修筑碉堡,勉强拉起一支四千余人的军队,用浪人、武士组成的军队显然战斗力非常可观,也好在前田长种囤积了一批铁炮,此刻拿出来抵挡明军,再合适不过了。

        本州岛上的筑城在得知明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