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万胜崇祯帝 > 第十章 周遇吉兵临朝鲜

第十章 周遇吉兵临朝鲜

小说:大明万胜崇祯帝作者:八九先生字数:5639更新时间 : 2021-05-17 19:14:00
朱由检亲领将官,绕着锦州城四下巡视,连连点头,这样高大的城池,难怪满清打了那么久都没能攻下,但凭这种高大的城墙,除非拥有口径巨大的火炮,和一二十万人,否则绝不可能破城。

        如今朱由检领着孙传庭的五万兵马已经赶到了锦州,皇太极像是嗅到了一丝朱由检急迫要决战的意味,居然退兵三百多里,被朱由检这边的锦衣卫缇骑斥候遇上,双方斥候野战中各有胜负,死伤数十人退了。

        然而皇太极根本不知道的是,朱由检并非是要来守住锦州,而是数十万大军北伐,就是要去他的盛京老家,在那里与他决战。

        “一个月的围城,光是折在锦州城下,就有两千余人,建奴此刻退兵,必是军中无粮,锦州已经解围,下去只能瞧朝鲜了。”朱由检说。

        孙承宗看不懂皇帝心中所想,不过后金兵马缺粮,也可以理解,若非他来锦州督战时,带了粮食百万石,锦州一样要缺粮。

        “朝鲜自阿敏率镶蓝旗过境后便没了消息,倒是有一二的朝鲜海民,被登州水师提督崔应元拿住询问,得知早于半月前,毛文龙部数万人入驻朝鲜平壤,坚壁清野,准备与建奴苦战。”

        毛文龙去岁就与阿敏交手过,虽然胜了,但伤亡极大,这次朱由检的命令是让他再入朝鲜,直接固守平壤城,屯兵驻堡,将保护朝鲜王京的朝鲜王李倧王室,更重要的,是堵住建奴去路,确保凭借朝鲜平壤坚固的城墙可以阻挡满清铁蹄,最后由周遇吉、卢象升的十余万兵马可以放开手脚,绕着朝鲜半岛对付阿敏这一支建奴。

        朱由检一开始的想法,还是要以九边镇兵作为主力,由这几支常年镇守边关的一线官军来对抗建奴,更换新装的大明边军战力恢复的很快,最重要的是这半年的操练和补漏缺少的兵员,建制归整,皇帝又补足兵饷,肉食的补充也普及全军,使得全军夜盲症的状况得到好转。

        “陛下!山东军一部已经入城,所运的大小炮铳共五十六门也已尽数。”孙传庭兴冲冲的走来,笑着躬身和皇帝行礼,朱由检闻言也是面露喜色。

        朱由检笑着说道:“好!我火器骑兵俱全,可堪一战!”

        火炮是这次北伐的重中之重,为了北伐,朱由检甚至动用了加长炮管长度的水师火炮,这些铁炮威力巨大,射出的实心弹也要比普通的同等重炮要远许多,可是重量极重,所需骡马都要不够使用了。

        北伐陆战的火炮足有六百余门,其中能够攻城的两千七百斤重炮也有九十七门,其实这些并不是拖延大军进度的主要问题,真正的麻烦是那些沉重的炮弹,大部分可以是由崔应元的水师运来,而其中,也有不少要靠骡马运输。

        此战不可持久,一年半载之内必须决出分晓,否则,后勤保障的问题,恐怕就是朱由检真正需要担心的事了。

        “着登州水师一部崔应元,速至海上,运输铁丸炮石至锦州,此事从速,不得耽误!”

        边上一个锦衣卫百户很快反应,跪地听着皇帝吩咐。

        “令,朕恐建奴早已封锁锦州至朝鲜片里,避免耽搁,敌生退意,待登州水师卸下炮弹,周遇吉、卢象升一部由海船绕过近海,直入朝鲜以北,席卷北路,与毛文龙南北围剿阿敏一部。”

        锦衣卫缇骑早早预备在城下,接令后便朝南去了,有的是皇帝吩咐九边镇兵加速行军的旨意,有的是要去登州,从水师提督崔应元处。

        天子第一卫随皇帝来到这的,不过二三千人,减了数百伤兵,又死了些人,如今剩下的锦衣卫都被皇帝用来号令三军。

        数十万人行动,声势浩大!光是粮草运输一项,护送的官兵就有三万多,其中过半都是堪战的骑卒。

        这样大的动静,就算是大明在辽东设置了无数屯堡,也不可能瞒过皇太极的眼线,建奴的斥候常常是深入大明的长城根,周围的乡村多有屠杀,朱由检心中愤怒不已,可是没有奈何。

        他算是见识了满清此时的战斗力了,连号称万人敌的曹文诏,亲自打造的近七千铁骑,由小曹曹变蛟率领,都险些全军覆没,若不是自己带着大汉将军和锦衣卫两面包剿驰援,恐怕曹变蛟这一员大将就要提前陨落在这场战争中了。

        而大明军队中,除了九边兵马,野战方面,也唯有这浙兵、石柱白杆兵可以敌建奴,知晓历史的朱由检却不会真的把重任托付这两支兵马,一是他们的基数实在太小,不足以动摇皇太极的三四万人。

        二是两支军队恐怕不会协同作战,让他们一起迎敌,或许和送人头给皇太极一样也说不准。

        与其这样打,朱由检不如等到九边大军到了,再用他们这些镇边老营作底气,孙传庭为大将,估计辽事可以定。

        “首先,还是要看朝鲜,到底能不能剿灭阿敏了。”朱由检抬头看天,老天昏暗,没有半点天光。既然上天让他再回大明,此刻他手握天时地利人和,若不能战胜,九州必如同过往一般。

        卢象升!周遇吉!该出兵了吧!

        ……

        天上惊雷声不断,一道道金光闪耀在云层中,皇天震怒!

        周遇吉心绪不宁,飘摇海上十几日,身穿铁铠银盔的他如今不过三十余岁,却已经是拥兵十几万京营将帅了,别说是他,就算是他的发妻都没有料到过,自己的丈夫一夜之间平步青云,得了皇帝的圣眷。

        这次北伐,皇帝亲征,周遇吉出身京营,却不能在皇帝眼前杀敌效死,他觉得可惜了,少了出风头的机会。

        前往朝鲜的不仅仅是他,还有备受皇帝喜欢的卢象升,同样被重用,所领的天雄军军威不凡,虽然不及京营兵马多,可是足够精锐,卢象升更是腰悬天子赐剑,神眷如何,便能瞧出来。

        “大帅,崔提督派人来说,明日水师就要到朝鲜了,整顿兵马,需谨慎上岸。”

        周遇吉点点头,不可暴露兵马行踪,是皇帝的命令,他还是需尊令而行。

        一日后的海洋波涛汹涌,大浪上的海鸟朝下看去,密密麻麻眼前都是船只,突然海鸟鸣叫着腾飞起来,一艘大船劈开海波,小山般庞大的身躯挡住了风雨,接着一艘又是一艘同样巨大的海船出现,不知载了多少人,多少马匹,也不知道是不是火炮、火炮的药石太沉,这些船的吃水都比往日深了许多。

        黑夜海雾环绕,船队中有石油烧火,无惧风雨,船队根本没有要靠岸,而是从两船舷处吊下一只只早已备好的木舟,供士卒们上岸。

        这处早已悬挂了建奴的旗帜,立了几处营帐,这支建奴不过千人,却在朝鲜耀武扬威,刚刚击溃了一支上万人的朝鲜乡兵,正由咸镜道朝着朝鲜京畿道行军。

        阿敏大举进攻朝鲜京畿,途中连战连克,朝鲜的军队犹如丧家之犬,不少兵马一听建奴来了,纷纷退走,赶来支援的毛文龙一开始都震惊了,朝鲜人消息真灵通,这建奴入朝鲜才多久,朝鲜王居然在京畿道就集结了七八万朝鲜兵。

        毛文龙却根本没有听从皇帝的命令,不是不听,而是这平壤在建奴入朝鲜的第三日,城墙上就已经悬挂了阿敏镶蓝旗的旗帜了。

        敌人如同豆腐一样,建奴们不免得有些自大,阿敏分兵十支,席卷朝鲜北部,而得知毛文龙部明军已经赶到朝鲜开城,这才开始重新收拢手下兵马,这支后军显然慢了,匆匆沿着海岸南下。

        海上黑雾太大,建奴们驱赶着行动迟缓的几千朝鲜百姓,动辄就鞭打这些妇孺,老人摔倒,来不及爬起便被后面的满骑用马蹄重重踏过脑袋,花白一片混着血气溅起。

        “这些狗东西!”

        满洲兵卒见到那些麻木的朝鲜人,口中叫骂不断,拨出刀来,又斩杀一个抱着婴儿的朝鲜女人,督促这些朝鲜人快走。

        阿敏可不是什么好商量的人,这个满州将领可不敢得罪了他。

        “什么怪物?!”

        “看那!”

        “好像是海船……真大!”

        不止是那些瞧见的后金兵停了下来,就是还在走的朝鲜人也不由得抬起头瞄一眼。

        漆黑的海面上,山岳般的身躯扑出云雾,一眼看去,整个海面都是海船!

        “是倭寇!”

        “倭寇?”

        朝鲜人对倭国人的畏惧可谓是刻入骨子里的,即便是女真族,恐怕也远不及倭人给的压力大,那可是一个月就要灭亡朝鲜的海外蛮夷!论凶残的程度,绝不下女真旗人!

        一提倭寇,顿时几千朝鲜人都吓得走不动道了,任凭那些满洲八旗兵如何驱赶,都无用,不少朝鲜人还撒腿逃跑,被追杀上来的八旗射死。

        “放屁的倭寇,倭人的船我又不是没见过,又扁又小,这分明是明国的水师!快把白甲兵聚拢压上来,待船近了,骑射……”

        那满将也曾见识过倭寇,当初大明打败倭国,为首的明朝大将李如松,率领亲兵辽东铁骑,血战碧蹄馆,战后倭寇被打的胆战心惊,从此不敢再犯朝鲜。

        甚至德川幕府如今也十分关注大明和后金的战争,即便已经封闭了内外的民间交流,可是对物资如生丝的需求,间接的与大明交易。

        大明的日月旗、玄鸟旗已经能瞧见了,这些巨舰上的大明水师官兵,正个个麻利地给船身两侧的舰炮装填上炮弹火药,沉重的数千斤炮弹被三名军中力士抬至炮口尊对上,由圆柱形的火药燃烧,排仓巨震,炫目的火光照耀,一片漆黑的海面上顿时波涛汹涌,整个船身都摇晃起来。

        整个如同小山的大船上,一侧火炮便有七十余门,虽不同时,可接连的炮火,已经吓住了岸上的女真族,下一刻,整个海面上又闪耀出无数道火球,已经数不清到底有多少海船,多少舰炮了。

        那些铁丸飞在空中,携带巨大的破坏力,轰的砸入女真骑兵左右,满人将领也是吓得面色大变,连忙带着左右部下遁逃,海岸前早早等候明军靠岸,准备厮杀的白甲兵被铁丸撕成碎片,残肢被威力巨大的气浪卷飞十丈外,满将心疼的是他的千余骑兵,只剩下了二百余人,他顾不得心疼,大呼着让四周骑兵跟着他一起走。

        那些巨船只是一次不算整齐的炮击齐射,就已经打烂了这支千人骑兵,船上的周遇吉和卢象升二人都看的瞠目结舌。

        这已经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不论是领衔水师提督的崔应元,还是水师官兵,人人擦亮眼睛瞧那破碎的海岸,直到靠岸后,周遇吉和卢象升二人的军队驻扎到了陆地,崔应元才问左右,自己方才是不是大捷了。

        不废一兵一卒,就杀了数百镶蓝旗真奴,这要是报于皇帝知晓,自己怕不是要祖坟上冒烟?

        一想到这,崔应元连夜书信,派两艘海船朝宁远去了,只说水师威力无匹。

        然而此刻的朱由检,哪有空去理会这场小胜,他如今正领着九边镇兵十余万,还有孙传庭的河南、山东四万五千人,追击皇太极的大营。

        皇太极料想来援的十几万明军不过是些边镇的残兵和地方卫所兵,所以咬着牙,和朱由检的边镇大军硬碰了一仗,不曾想明军的火器远胜过往,密集的炮击,和甲胄更新一通,士气更不是过去的那些一打即溃的明军能比。

        皇太极的大营再遭受重创,及时止损败退,也丢下了四五千女真尸首,仓惶之间,正黄旗中的大纛都被明军骁将曹变蛟拔刀斩断了旗杆,几番杀到皇太极的面前,若非鳌拜杀出人群,护着皇太极,恐怕曹变蛟要立大功!

        这一战打的建奴惊怒,逃遁后皇太极惊魂未定,就听说,原来是明朝皇帝真的亲征,连着九边地方,数十万大军北上,发誓要将建奴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范先生,如今明国皇帝亲征伐我,起兵四十万,我八旗兵马连败两阵,人困马乏,士气低落,这般下去如何用兵?还望先生指点。”皇太极此刻显得格外礼贤下士,他摇摇晃晃的坐着,声音低沉,看着范文程。

        整个大营的满将少了十余个,都是被明军阵斩炮射打死了,将领还好,让皇太极最担忧的,还是大营中,正黄旗的士气,如今大营,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三旗的总兵力不过三万冒点头,比起刚刚寇边时的六万大军,真真是叫他心疼不已。

        不过好在,除了这里的三万多人,还有一万一千兵马他交给了尼堪,去攻打皮岛了。

        范文程垂着脑袋,和皇太极说道:“明国毕竟是大国地大物博,虽数败,虽退千里,攸有契机。奴才觉得,如今明国势大,不可力敌。真要对敌,奴才这有三策,可效大汗。”

        “哦?”

        皇太极此刻正是需要计谋,点点头道:“先生请。”

        范文程扫视一眼大帐内的满人将领,见所有人目光如炬的瞧着自己,砸吧砸吧嘴说道:“上策即是和战。”

        大帐之中一片哗然,皇太极之子豪格更是暴起,扑上来就要打他,口中大骂道:“南狗你胡言乱语!这就在父汗面前打杀了你!”

        “豪格!退下!”

        豪格半跪在地上,对皇太极道:“父汗!我建州儿郎在外面等着呢,若是和南狗皇帝言和,八旗兵马必然心思各异,岂能言和?”

        豪格虽然是个贯战的满将,可是他也是皇太极的儿子,众人之中,也唯有他胆敢在皇太极面前这样放肆了。

        “退下。”

        皇太极语气放缓些,还是重复道。

        豪格这才冷哼一声,退到一边,等候皇太极说话。

        “贝勒爷所言,不无道理,然奴才觉得,我后金国虽有再战之力,可粮草不足,兵马困顿,要劫掠中原之际已逝,明军战力,想来大汗心中也已经有数了,若战,我后金胜算如何?”

        “十不存一……”

        众人一惊,才发现是大贝勒代善在说话,他沉思片刻,看向周围的满人将佐道:“我军三万多人,粮草不足,且连败两场大战,明军士气旺盛,而我兵卒疲惫,片刻不得安歇,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如何能战?”

        皇太极心中自是有数,点点头道:“若无奇谋,则必败之。”

        在场的满将一个个面面相彪,最后也没人敢说什么,唯有豪格颇有几分不屑。

        范文程慢了一会儿,待得所有人都开始思考之后,才说道:“虽说是上策,其实也是下策。一则此战之后,我后金国必然士气低落,四方宵小如蒙古部、朝鲜国,必然会倒向明国,如此一来,我后金国形势危矣。”

        众人也只有点头,连鳌拜这种武夫也点头称是。

        “中策即回守盛京城,军中无粮,依托地方方可维持,而调墨尔根戴青多尔衮贝勒所部三万八旗精锐,班师回来,与大营合力,或许可以一战。”

        “此策为中策,即是与明国皇帝的亲征大军斗个鱼死网破,并无妥善之法,已是险中求胜。”

        “下策就简单了,引兵往北,一路遁逃,差人告知盛京,舍下老弱,向北先行。”

        范文程不待众人的反应,立即接着说:“此为避战,留存我大军精锐,可作再图。”

        皇太极皱着眉,不过想到一点,又问道:“先生所图,皆是大的方略,怎么却都没算阿敏一部?他镶蓝旗中还有三万精锐之师,所在朝鲜,不堪大用?”

        皇太极之所以还有选择,便是因为朝鲜那还有一枚棋子可以动用,阿敏的镶蓝旗战力恐怕只在他的正黄旗之下,一旦抽兵,则辽东用兵就能好许多。

        而且粮草,也可以用的上朝鲜抢来的粮食,大军军心可定。

        范文程则是露出一副怪异的模样来,看看左右,两边的满将和皇太极一样看着他,等他回话,范文程这才咽了口唾沫,缓缓道:“回大汗,月前,奴才派了四十余个心腹,沿着西边小径,绕过边镇去了大明腹地,三日前,有飞鸽书信回来,上头写到了朝鲜……”

        “朝鲜?如何?”皇太极眉头一皱,连忙问道,连先生二字都省去了。

        范文程眸子垂下,取出一张小纸,叹了口气念道:“写的是:明帝令周遇吉、卢象升二部兵马合十八万,已由水师载运至朝鲜,断阿敏贝勒后方。”

        代善也是失了往日的冷静和风度,走上前来一把夺过了范文程手中的纸条,细细看了一遍,随后叹息一声,由边上的鳌拜递给皇太极。

        皇太极看后,仿佛全身没了精神,深思一阵,下令大营班师回盛京固守,传多尔衮部回盛京。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