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万胜崇祯帝 > 第一章 重归大明

第一章 重归大明

小说:大明万胜崇祯帝作者:八九先生字数:4824更新时间 : 2021-04-12 01:10:00
分明已经入夜,入秋时节。

        尽管大明朝如今内忧外患,可是在这个地方,所有人都还并未能察觉到一丝大难临头的味道。

        宫女奴婢也都是来去匆匆,按照宫规礼仪,行使宫中太妃内臣的令,倒是宫中也并非没有戒严,而是如今新皇爷上位登基,宫中自然也有几分不同的规矩,便宜行事。

        一道人影随着两个內监宫人,行色匆匆,面容带有几分憔悴魏忠贤心思细腻,脚步不歇侧过头冲着两个內监小黄门问道:“前两日,皇爷朝会时直呼头疼,如今可是好了?”

        两个內监小黄门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內监给行了个眼色望向四周,随后缩着脑袋凑到魏忠贤的耳根边细声说话:“不敢欺瞒老祖宗,皇爷今夜,恐怕要对老祖宗动手!”

        说话声音细不可闻,可对于魏忠贤而言,犹如晴空霹雳,心中震颤不止,他佯装镇定,瞧着那小内监再问道:“怎么回事?细细说来!”

        那小黄门自然不敢在魏忠贤面前迟缓半分,谁也不知道,魏忠贤将来会如何,他只得将知道的说出。

        “前日皇爷朝会直呼头痛欲裂,回到内宫仿佛变了个人,抓着王大监连问数次,道:你是王尚恩?我是朱由检?此类的话语。”

        “这两日皇爷也都是一副神游太虚的模样,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昨日还直说,内宫不安宁,让王大监调来了五十名大汉将军,将乾清宫护得密不透风,皇爷才安然入睡。”

        小黄门说着,又见到魏忠贤若有所思的眯着眼,咽了口唾沫方才开口,继续言道:“皇爷今早起来便不知为何龙颜大悦,连道好好好,并宣召兵部尚书崔大人单独入宫面圣,问了诸多兵事……”

        “多安排了五十名大汉将军?诸多兵事?”魏忠贤面色虽然依旧苍白,却十分不解,心道: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皇爷若是真要老奴的命,便是老奴他自己的劫数到了。

        不再迟疑,魏忠贤似乎是找回了自己九千岁的威严,抖擞精神,示意二人继续带路,两个小黄门只觉得老祖宗似乎是放不下心,没敢多问耽搁时辰,弓着身接着朝前带路。

        乾清宫外,围着一圈都是身材高大,披着铁铠,腰悬宝剑的大汉将军,来回还有许多来自东厂的太监番子,甚至在乾清宫内,还有几个大汉将军,驻足在门内。

        这是新皇爷崇祯帝刚刚下的口谕,令厂卫中拣选武功高者,与大汉将军,今后固守后宫。

        这是新皇爷的第一份口谕,还是让贴身的王大监亲自下的旨意,锦衣卫中调拨人手充入大汉将军本就是体制内的编革,并不违例,倒是皇帝的意思,将来后宫之中,并不只留太监奴婢,而是要留一批大汉将军在宫中。

        李若链知道朝中如今动荡不定,新帝登基,九千岁魏忠贤都很可能要倒台,如今阉党人心惶惶,这些锦衣卫调用,恐怕很可能是皇爷的动作。

        他没有阳奉阴违,咬着牙按着王承恩的吩咐,从锦衣卫中调出精明强干者五十人,随王承恩入宫。

        ……

        天上的云雾在夜色下,更显的那轮月亮光芒铺洒霜白。朱由检,崇祯皇帝,此刻的崇祯帝面色凝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跪倒在地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魏忠贤。

        朱由也没想到,自己再次醒来,居然回到了三百年前的大明朝,这两日的时间,他也了解了许多,他朱由,不!应该说朱由检,刚刚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主宰!执掌华夏神器的九五之尊!

        而此刻他眼前的这个瞧上去恭顺无比,匍匐在地上的老太监,就是后世被人诟病的九千岁魏忠贤。

        “九千岁?九千九百岁?”崇祯的声音,嘶哑间带着几分怒意,轻重不一,魏忠贤心思玲珑,暗自咽了口唾沫,脑袋伏的更低了些,准备迎接皇爷的发怒。那桌案上的砚台边,是叠的老高的折子,魏忠贤咬牙切齿,那些个东林小人,定然是使了其他手段,居然越过了他的眼线,直接将弹劾自己的折子送到了皇帝的乾清宫中。

        那些个不知死活的东西……

        他心思还没收回来,一支御笔猛然激射过来,狠狠地砸中了自己的顶戴官帽,魏忠贤吓得倒伏在地,却连忙又倒在地上,大呼:“皇爷息怒!恳求皇爷看在老奴为大明呕心沥血,收了不少税银的份上,准予老奴辞官回乡!”

        他的官帽竟然坏了,额头上破了道口子,不住的淌下血来,可是他不敢擦拭,如今也只有装出几分惨样,他在赌,赌新帝仁厚,不至于为了这九千九百岁的虚名害他性命。

        只要自己恭顺,只有这一条路可活了……

        “皇兄虽为帝王,世人直呼皇帝即是万岁,朕记着。”崇祯皇帝突然起身拍案,重声喝道:“魏忠贤!你好大胆!你是要篡逆谋反吗?”

        晴空霹雳!天空一片乌云中,雷光大作,无数的雷龙在其中翻腾,声势浩大!

        乾清宫外的大汉将军们都能听见殿内皇帝的怒吼声,不由得都竖起耳朵仔细去听,崇祯帝是如何骂魏忠贤的。

        甚至被皇爷留在宫内的几个大汉将军,都将一只手搭在了腰间悬挂的绣春刀上,这是皇爷吩咐的,这五十人,皆是忠君之人,皇爷亲口说出来的口谕,他们都定然不会犹豫不决。

        殿外此刻潇潇洒洒落下雨来,短短一会儿功夫,雨势愈来愈大。

        殿内魏忠贤的身子冷颤不止,低着脑袋都能见到几个守在殿内的大汉将军腰间绣春刀,已然微微出鞘,都能见到一丝铁色。

        “老奴万万不敢做那大逆不道之事啊,老奴对大明朝,对皇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魏忠贤刚要接着求饶,就听耳边传来崇祯的声音。

        “日月可鉴?朕若非知道你这位九千岁尚且忠心,已赐死了你。”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是叫魏忠贤猛然抬起头来,也不觉得额头上的破口有如何的疼痛,他没听错?

        朱由检背对着他,手指着案上那堆积成山的折子开口道:“东林君子皆要朕以大罪诛杀你,谏官折子上了一沓又一沓,朕皆留中未发。”

        魏忠贤额上的冷汗自从入了这乾清宫,便一刻未停过,不过他总算是听明白了,皇爷这算是宽恕自己了,并未下罪。

        “老奴叩谢……”

        还未等他谢恩,只看到崇祯帝已经坐在御椅上,在案上拣起一份册子由王承恩接着,王承恩走到魏忠贤的眼前弓着腰递过来,眼色示意了魏忠贤一下,小声的说:“老祖宗,莫要叫皇爷失望了。”

        魏忠贤没有反应过来,却是想到了什么,连忙打开那份手诏,上头赫然写着一个大字:权!

        饶是他心思活络,也不敢当着崇祯帝的面多问王承恩一句,王承恩却使劲的冲他眨眼,魏忠贤心中翻江倒海,最后所有思绪收回,像是想通了什么,再次冲着崇祯帝大拜高呼:“皇恩浩荡,老奴知错了!”

        崇祯这才抬起头来,变了一副脸孔,不再面色如霜,带着一脸笑容的看着魏忠贤点点头道:“既然魏大伴已然知错,那么朕有错必罚,看在魏大伴的面上,不害诸内臣性命,朕心知魏大伴之忠心,且把过错搁置,皇兄天崩,国家事重泰山,有几道旨意朕迟迟未发,便交由你去办。”

        说话间,面色陡然又变,魏忠贤正细细记下,见朱由检的面色再变,不敢大意,恭顺的低下脑袋来。

        朱由检嘴角微微上扬,说道:“办的好,将功折罪,若是办不好,魏大伴,这可是朕给你的留的最后一个免死旨意。”

        魏忠贤暗自咬牙,连忙接朱由检的话道:“老奴定然拣选手底下精明干练之人,替皇爷办差!”

        朱由检点点头说道:“朕乃大明正统之帝王!口谕即为天命!陈奇瑜、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有大用,着锦衣卫缇骑、东厂番子拨人请护送入京,需万般小心,不可大意,不得有误!路上若有半点差错,东厂你这九千岁也便不用管了,白绫赐死!”

        不可大意,不得有误!两个不字,朱由检念得十分大声,似乎是提醒跪在下边的魏忠贤,莫要因为自己的那点小聪明,使得阉党中人对这四个名臣下手。

        毕竟孙承宗、孙传庭二人都与魏忠贤不合,若是朱由检不加以提醒,恐怕魏忠贤真要可能编排个什么故事,暗中把人在路上处理掉。

        还没有完,朱由检抿了口茶水润了润喉咙,看着魏忠贤似乎是被白绫赐死吓到了模样,满意的点点头,随即看向王承恩问道:“内帤如今尚有多少银子?”

        王承恩道:“禀皇爷,内帤尚有银四百三十八万两,金五十三万七千余两。有二百三十万两,是给大行皇帝修陵墓之用,还有百十万两,要用于辽东军饷……”

        朱由检一听到这,眉头又是皱起,大手一挥,重声道:“大行皇帝陵墓不得耽搁,用度却是太高了些,国库需承担一半,辽东的银子扣下一半,朕久闻九边之兵,皆甲胄腐朽,兵器破损严重,其中又以东江镇毛文龙所部最是令朕忧虑,毛帅忠心为国,先帝多用毛帅牵制建奴。朕意已决!先拨百万两银子,先造甲胄兵器!”

        拨银百万!?王承恩努嘴正要说百万两可不是个小数,魏忠贤却是连忙爬过来大呼道:“老奴恳请皇爷,将此事交由老奴去办,好叫老奴将功折罪。”

        “哦?”朱由检抬眼看向魏忠贤,他之所以要练兵甲,这魏忠贤居然懂事的出来揽活,他倒是露出一丝笑容来,点头道:“兵器甲胄之事,当已精炼为主,不可大意,魏大伴乃皇兄重用内臣,有大伴在,朕放心。”

        像是什么也没发生,根本没有方才怒极时的模样,还从桌案再提出一份册子,由王承恩接过,再递到魏忠贤的手中。

        “朕登基大位,第一件要办的,便是扫除辽东之患,”在魏忠贤吃惊的目光中,朱由检将桌案上的一叠折子尽数扫落在地,大袖翻转,就是一堆诏书,并未加上朝廷的相关印章,是中旨,朱由检知道魏忠贤的心思,继续开口说道:“可觉得朕这些诏书非圣旨,不过是些朕自口说笔写的中旨罢了?”

        魏忠贤能感觉到皇帝的口吻中,带着的三分戾气,他不敢大意,伏拜在地上道:“老奴怎敢,老奴本便是天子家奴,便是皇爷的一份手诏,老奴也是万万不敢抗旨啊!”

        今日真是碰上霉神了,这信王殿下登基之后,竟然性情大变,从前可是被那些个东林君子管教得极好,如今却对着自己一逼再逼,魏忠贤原本冷汗方止,方才又开始大汗淋漓起来。

        “如此,朕心甚慰,大明国祚,没有白养了你们这些内臣。”朱由检开口道,挥了挥衣袖,却是叫魏忠贤打开诏令看。

        魏忠贤抖擞着大袖,这才发觉,自己跪着的金砖之上,已然尽是自己的汗水,他咽了口唾沫,摊开那份中旨,一眼,便结结巴巴的长大了嘴巴,眼睛瞪得也愈发大。

        中旨上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大行皇帝之遗命,授大明天子受命之帝宝,朕崇祯,登极正统,执掌天下,即帝位。即登极御令天下边镇,择调边军之精锐三十万,随大汉将军归京。日月昭昭,唯我大明。

        魏忠贤连看了几份旨意,才发现刚刚那份,仅仅是总旨,精细的调拨兵马旨意在后头几份。

        其中的详细,抽调宣大二府兵马共计八万,榆林、太原、陕西三镇也都要抽调半数共计十三万八千人,甚至于,朱由检还加注,诏四川秦良玉部,领兵三千北上进京朝圣。

        “皇爷,这、这。”魏忠贤震惊的看着朱由检,却看到崇祯帝露出笑容,不由得心中一定。

        是啊,朱由检如今不再是过去的信王了,他已经登临九五之尊的宝座,虽说是份中旨,可如今魏忠贤手底下的阉党,可并非浪得虚名,根本不畏惧朝野群臣,便是谏官进谏又如何,这是皇爷登基之后的登极诏,想必皇爷也会留中不发。

        这是皇爷在试探自个儿是否得力啊?!自己可不能马虎大意,以免少了往后圣眷。

        魏忠贤心道,计较一番便匍匐在地上谢恩:“老奴定把调令传至诸镇,选调我大明精锐之师回京!”

        此时正是自己在新皇爷面前显示才能的时候,自然显得格外顺服,而朱由检点点头,摆摆手道:“大伴,送魏公公出宫,夜色深了,调队锦衣卫,保护好魏公公。”

        王承恩答应一声,领着稍有些晕眩的魏忠贤出了乾清宫,唤了十来个大汉将军,匆匆出宫去了。

        朱由检忽然浑身气力一松,才瘫坐在御椅上,只觉得浑身打颤,他这装出来的威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魏忠贤面前都不差上半分,可如今人刚刚前脚走,他就忍不住流下冷汗来。

        这个腐朽的帝国如今千疮百孔,无数的蛀虫在啃食着大明帝国的根基,朱由检不由得感叹,他并不是学历史出生,却也因为喜欢大明,而看过数不清的明末小说,东林党、八大晋商、浙党、复社,这些他暂时都管不过来,不过好在许多事情都还可以挽回,如今魏忠贤没死,阉党在朝中的实力不俗,调动边军这种事,对阉党而言并不难,就是兵马调来这么多,魏忠贤也不敢说个不字。

        可终究,朱由检了解的大明史料也实在太少了,他一直以为,大明就算此时已不在有万历时的富裕,可镇守边镇拢共也该有近百万大军,之所以亡国,是有的边镇此时已经听调不听宣,加之阉党被崇祯帝覆灭,皇权被文官压制,连年的官兵欠饷严重,兵卒皆是东江镇一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导致的,如今看来,这些个边镇不单单是在吃空饷,更是在挖空心思的吃着大明朝的老本。

        所谓的边镇一百三十万大军,恐怕最多不过四五十万可用的军卒,更可怕的是,其中善战者,都已与朝廷离心离德,欠饷引得天下怨兵更多!

        大明朝,其实在他朱由检刚刚登基之日开始,便已经是生死存亡之际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