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经伦论修订本 > 第三十九章、理性之八,论生命存在的价值

第三十九章、理性之八,论生命存在的价值

小说:经伦论修订本作者:山高知寒戈云字数:2077更新时间 : 2021-03-08 12:54:00
第三十九章、理性之八,论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

知道思维可以指挥理性去做一切有理性的事情,同样思维也可以指挥理性去做一切不理性的事情。有人做错了事情,有些人会指责他不理性,不理性是什么造成的,是思维单一或僵化造成的,思维是犯错之源。那么,思维怎么会犯错呢?因为思维是递进的。思维在递进之前要形成阴阳意念。意念有乾刚坤柔现象,刚柔顺应意念产生转化,刚动柔顺产生运动的、联系的和变化的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才是世界的本质。

什么是刚动柔顺产生运动的、联系的和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组织概念自我的过程。你要形成什么思维,必须要把外化的直观感受到的东西从0开始孕育,也就是从太极状态外化到1状态。0是阴阳交融的之态,生死同位,是概念与概念混同之位。此时思维处于抽象阶段,因为生死同位,是虚无与存在并存的状态,《易》学文化就是太极状态。

第二个阶段是组织自然自我的过程。通过太极状态,生成于刚动柔顺的乾坤概念,乾坤概念就是阴阳互动的,上下间爱的“仁”的概念状态。思维在第二阶段是互动的、滚动的、互生的概念,概念以阴阳互生和阴阳统一为概观存在,组织成自然自我的封闭状态而存在。此时命运已经生成,生命已经存在,这里是“道德”形成的阶段。因为道已道,名也名了;你已经成人,并命名为张三,此时你就是组织自然自我的“自我”概念,而这个自我在《易》学的泰卦中有表达。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刚柔相济,天下顺。但此时思维仍处在幼稚阶段,只知内健外顺,刚柔相济,只有前进和倒退意念,而不知事出有二,还有三。

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客观自我的过程。“客观”在《易》学中没有这一名称概念,但在否卦中能看到这方面的一些端倪。否卦说不交不通,“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因为一个封闭的社会,不利于人际交流,并且你出大价钱却得到小东西肯定不利于和谐共存。这是卦体主客不和谐造成的。在否卦主卦是坤,客卦是乾,坤在主位首先发动攻击,是以柔克刚的外化过程,这是一种否定主客位置,主位反向主动攻击客位的过程。而主位为柔,客位为刚,柔克刚就是一种反抗、起义,是否定之否定的概念。“客观”是事物或思维阴阳互生、阴阳统一和阴阳互斥三者统一或互动的过程。而阴阳互斥是事物或思维决定是否向上一个台阶跃进的过程。阴阳互斥含有《易》学“惧”的态度和西方哲学“否定之否定”的概念。所以在三,人是内在矛盾,不断地自我否定而向上奋进的状态。三是客观自我处于“惧”状态,思维处于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反思状态,恐惧、野蛮、占有、矛盾、战争和侵害等等占据恐惧反思心理占据内心世界,逼迫主观自我站上客观自我的位置,同时“三”也是一种概念转化成另一种概念,一个层次迈进到另一个层次开拓、进取、发展的过程,没有思维“惧”状态和否定之否定的反思态度,思维根本无法进步,思维也会指挥理性去做一切不理性的事情。

人其实就是生、存、死三者的发展过程,至于重生,那是“神”管的事与人几乎没有关于,所以世界没有“绝对精神”之说。也就是说对于“绝对精神”基本不存在,任何人也无法将精神升华到绝对状态,因为精神处于绝对时是生命无惧之态,生死都不顾了,还谈什么生存呢?但对于有信仰的人而言,“绝对精神”绝对是特殊人群必须倡导的信仰精神,而对普遍性而言,你基本不用操心“神”管的事情。这大概也是黑格尔“绝对精神”(absolute  spirit;  absolute  mind)被人诟病,不被人认可的原因。

不是你该管的事,对普遍性而言你只要管生、存、死就行了。而在生、存、死之间,“生”你也不用操心,因为生是父母的事情,父母在一个特定时间受“神”和“仁”的旨意,上下间爱、刚柔相济而生产你,所以有你没你是“神”和“仁”引导“爱”的结果,也是思维指挥理性的结果,出于“爱”的结果你产生了,所以你无法控制“生”的概念。但你需要操心“存”的概念,并且是必需的。存在才是你必须真真切切需要操心的事情,至于“死”还不是你想管又管不了的事情。“死”也归神管。“死”不是你想死就可以死的,因为在“存”阶段你造下太多的“果真”和牵挂,让你欲生不能生,欲死不能死。在“绝对神”没有来要你死之前,你仍将苟且地活着,待你的灵魂随神而行去寻找你下一辈子的落脚点了,这更不是你管得了的事情。

那么,“存在”就是做人的最大意义。有的人一生辉煌,有的人一生潦倒,有的人一生罪恶累累,有的人一生硕果累累,同样是人一生变化不同成就也万千。为什么?

因为思维层次不同,理性的行动力也不同,行动力的深度、广度、宽度也不同,自然你得到的收获也不同,而决定“存在”好坏的一定还是思维。

思维越完善,理性越完美,行动力也就越完全,“存在”就越有意义。你有罪恶的思维你就会去犯罪“存在”,你有善良的思维你就会行善积德作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而“存在”。《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一阴一阳相间才能称为道,发展延续才是硬道理,而成就这一切的是本性,是阳动阴承的互动过程。所谓“道”就是发展延续,这是最完善的存在意义,没有发展延续说什么都是鬼话,而成就这一切的就是一阴一阳之间的阳动阴承关系,而这种阳动阴承的关系还必须是有孕育能力的阴阳之间的关系。所以道是有发展延续能力的“仁”才谓“道”,否则一切都是鬼话。

因此,知仁者看到上下间爱之心,称赞这是阴阳上下间爱的结果。一对有机缘有爱心在一个特定时间上下间爱,发起阳动阴承的互动运动,新生命产生了。这是“生”的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阳动阴承上下间爱的结果。而“存在”就是“知新”。

“知者见之谓之知”,这句话非常重要,人从出生到老死,生命存在大概在一至一百二十岁之间,这是人的自然寿命。现代医学证明人可以活一百二十岁左右,当然人的寿命受遗传、生存条件、身体状态、心理因素等等因素影响,寿命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限。而人要经历的重要过程就是“知”。在《易》学中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十二阶段的发展过程。生命经亥子丑的孕育期,这里水为生命泉源;在寅卯辰生育成人,这里木是养育之本;在巳午未达到鼎盛时期,这里火是发展之力;在申酉戊达到丰硕成果,这里金是成就之实。这也是生命起始终于东南,灭绝于西北的道理。这个道理是黑格尔不知道的,只有《易》者知之,此乃天之大机。

“知”来自于意识、意念、精神,是生命“知新”地认知行动,属于后天行为寻找先天记忆。柏拉图说人的认知行为是找回先天记忆,因为人的认知程序是在你出生之前已经拷贝在你的脑海里东西,后天学习就是找回拷贝在脑海的已有认知的过程。这个“知”便是百姓日常常用而不知的学习过程,是找回自我的过程,而找回自我的过程又叫“用”,所以理想的人格标准要大加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教育及“存在”之本,“知新”乃思维之源,有“知新”,理性才能追随思维,让理性更理性,让存在更有意义。

理性分思维理性和行为理性两种,而思维理性又分概念理性、逻辑理性和否定理性三种理性存在。行为理性非常简单,只有执行力和反执行力行两种。然而无论什么理性都不能摆脱思维,而思维的本源是知新,有知新才能发展、进步。

西方哲学对于事物的“存在”持不同态度,并为“存在”的认知一直争论不休。黑格尔认为物质的存在有别于主观性、意谓性和想象性,而是客观性的“存在”。而康德认为看到事物的存在是主观的、偶然的和特殊的,是必然的和普遍的“存在”。而事实是事物的“存在”分客观存在和事实存在。无论是客观存在或事实存在都分主观阶段、预判阶段、客观阶段、逻辑阶段、辩证阶段而存在。而事物存在的真正价值意义并不是主观意图主导下的事物存在,而是在非主观性、非意谓性和非想象性之外的思维客观地看待事物存在的真正价值意义。

无论是客观存在或事实存在都是首先有生命存在的存在。

生命体征是世界的本源,无生命体征的世界是物质世界。神与天同在,没有人什么事,一切理念、思维、理性皆是虚无,什么主观的、偶然的和特殊的皆是屁话,还讲什么必然的和普遍的“存在”。

但是,康德所认为的事物存在的必然的和普遍的规律性,符合《易经》逻辑,乾天、坤地是刚柔现象的必然的和普遍的规律性。而黑格尔认为事物存在超越主观性、意谓性和想象性的东西,那就是思维。

思维是自我的,可以超越本身向客体进发,并形成客观认知。其实整个“知”世界就是认知自我的过程,无论过程多么复杂都是“知新”的过程,没有“知新”就谈不上发展进步,而知新的过程必须思维递进和蜕变的过程,如果没有递进和蜕变而将思维封闭在一个轨道来回的空间,还谈什么文明进步?以如朱元璋建立明朝他只是利用一个封闭的思维创建一个更加封闭的思维而已,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把历史倒退到过去的历史罢了,何谈发展与进步呢?

如果一个民族不能“知新”,何谈发展与进步呢?没有发展与进步又谈文明进步呢?

而“知新”在柏拉图看:就是在找回先天记忆的过程中发掘新认知,而后天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新认知的过程。这是思维形成本体和客体统一的过程。

黑格尔事物客观性就来源于柏拉图的后天求知,求知是“知新”的动力,这不仅仅是主观的,更重要来自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才是现实的真实存在。这个很好理解。在现实状态,现实的求知结构是形而上确定后形成的形而上学,这是客性存在。通俗说,现有课本上的知识传输给你什么你就得学什么,你只有找回这部分记忆拷贝的权力。

这便是客观现实。所以客观不是主观,主观是你要什么就有什么,而客观独立于主观性、意谓性和想象性而尴尬地存在。客观是现实存在,客观不是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你只为超越自我内在的不安(《易》说:“惧”)和自我否定之否定(《易》说:“匪人”),超越主体与反主体的矛盾,而站立在客体位置,为抛弃原来的自我成为新的自我而奋斗。因此,客观是自我恐惧的、是否定自我,不断求知知新的概念。在客观位置一切都在变,为了达成和谐,协商是最好的方法,而“妥协”是最终手段。

“妥协”是最终实现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的客观统一的最终手段。而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正是《易经》的核心理论阴阳互生规律、阴阳对立统一规律、阴阳互斥规律,也是不变、变、统一变三变规律的西方解释。

因此,“客观”的最终目的就是“妥协”,这也是西方政治、人文、宗教文化的核心之核心。

归根到底,在客观唯心主义领域黑格尔说:精神、意志、理念存在“正题”和“反题”,这是《易》文化的阴阳概念,而要“正题”和“反题”“要考虑到两个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绝对的和最终的目的;第二,实现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和意识的主观方面,包括生命、运动和活动。”这是因为“正题”和“反题”都是自我的,都有自己绝对的和最终的自由意志。而实现的方法就是生命、运动和活动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的客观统一。

归根结底,物质与物质,灵魂与灵魂,而物质与灵魂的统一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客观统一的唯一标准,也是不变、变、简变三变规律的《易》学解释。

归根结底,物质是物质,灵魂是灵魂,两者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依存存在,只有物质与灵魂形成客观统一,思维分层次向前递进,理性不再是僵化的理性,世界才能实际和谐统一。没有自我否定,没有超越“正题”和“反题”的矛盾斗争,并站上客体位置,说什么都是废话。因为世界进步的过程就是思维抛弃自我和不断更新自我的过程,不能否定自我,安于现状,就不能实现超越、突围。要想成就自我到达理想的彼岸,开拓、创新、追求、奋斗,是一切阳动的基本辩证准则,这才最佳“存在”的最终体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