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经伦论修订本 > 第四十章、理性之九,找回“自我”

第四十章、理性之九,找回“自我”

小说:经伦论修订本作者:山高知寒戈云字数:2999更新时间 : 2021-03-09 10:37:00
第四十章、理性之九,找回“自我”

《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一阴一阳相间才能称为道,继承、发展、延续才是硬道理,而成就这一切的是性,是阳动阴承的互动过程。所谓“道”就是继承、发展、延续,这是世界“存在”最完善的存在意义,没有继承、发展、延续说什么都是鬼话,而成就这一切的就是一阴一阳之间的阳动阴承关系,而这种阳动阴承的关系还必须是有孕育能力的阴阳之间的关系。所以道是有继承发展延续能力的“仁”才谓“道”,否则一切都是鬼话。

以往的翻译多数都忽略“继”和“性”的重要性,不能正确理解“继”和“性”真实含义。“继”就是继承、发展、延续。“性”就是阳动阴承,引申解释就是“仁”,“仁,上下间爱也”。并且这种阳动阴承的关系必须是有繁衍能力的间爱才能说是“性”,因为不能繁衍的“性”不能“继”,所以不能继承、发展、延续的“道”也不是“道”,是“器”,是工具。因此世界上最完美的“道”就是可以继承、发展、延续,而成就这一切是“仁”,是上下间爱。

于是乎,知仁者看到上下间爱之心,称赞这是阳动阴承的结果。一对有机缘有爱心有繁衍能力在一个特定时间上下间爱,发起阳动阴承的互动运动,新生命产生了。这个“生”的过程就是“仁”!这个过程起始于阳动阴承上下间爱的“仁”的结果。而“仁”的目的是“存在”,而存在的结果却是“知新”。

“知者见之谓之知”,这句话非常重要,人从出生到老死,生命存在大概在一至一百二十岁之间,这是人的自然寿命。现代医学证明人可以活一百二十岁左右。当然人的寿命受遗传、生存条件、身体状态、心理因素等等因素影响,寿命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限,也达不到预期标准。而人存在的结果要经历的重要过程就是“知”。

在《易》学中事物(含生命)要经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十二阶段的发展过程。事物(含生命)经亥子丑的孕育期,这里水为生命泉源;在寅卯辰生育成生命,这里木是养育之本;在巳午未达到鼎盛时期,这里火是发展之力;在申酉戊达到丰硕成果,这里金是成就之实。这也是生命起始于东南,灭绝于西北的天理。这个道理是黑格尔不知道的,只有《易》者知之,此乃天之大机。

“知”来自于意识、意念、精神,也就是说“知”来自生命体。只有生命才有意识、意念、精神,而生命在存在中最重要的生存过程就是“日新”也叫“知新”。知新是认知行动,属于后天行为在寻找先天记忆。柏拉图说人的认知行为是找回先天记忆,因为人的认知程序是在你出生之前已经拷贝在你的脑海里东西,后天学习就是找回拷贝在脑海的已有认知的过程。这个“知”便是百姓日常常用而不知的学习过程,是找回“自我”的过程,而找回自我的过程又叫“用”,现代词义就是使用、实践之意。

因此,对普遍性而言,知新是他们天天使用却又得不到普遍认知的事情。然而知新可以促进繁荣,增加实践能力,知新可以培育德行,知道规制,所以理想的人格标准要大加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教育乃“存在”之本,“知新”乃思维之源,有知新,理性才能追随思维,让理性更理性,让存在更有意义。

理性分思维理性和行为理性两种,而思维理性又分概念理性、逻辑理性和否定理性三种理性存在。行为理性非常简单,只有执行力和反执行力两种。然而无论什么理性都不能摆脱思维,而思维的本源就是知新,有知新才能继承、发展、延续、进步。

西方哲学对于事物的“存在”持不同态度,并为“存在”的认知一直争论不休。黑格尔认为物质的存在有别于主观性、意谓性和想象性,而是客观性的“存在”。而康德认为看到事物的存在是主观的、偶然的和特殊的,是必然的和普遍的“存在”。

而事实是事物的“存在”分客观存在和事实存在。无论是客观存在或事实存在都分主观阶段、预判阶段、客观阶段、逻辑阶段、辩证阶段而存在。而事物存在的真正价值意义并不是主观意图主导下的事物存在,而是在非主观性、非意谓性和非想象性之外的思维下,客观地看待事物存在的意义。

这个存在的真正价值意义其实是“自我”,因为“自我”有“惧”心理,有否定之否定概念,所以“自我”有刚柔互生、刚柔矛盾、刚柔统一三者的关系,也是运动的、联系的和变化的现代解释。

然而,无论是客观存在,还是事实存在,必须是生命存在的存在,没有生命存在一切皆无意义。

生命体征是世界的本源,无生命体征的世界是物质世界,神与天同在,没有生命什么事,一切理念、思维、理性皆是虚无,什么主观的、偶然的和特殊的皆是屁话,还讲什么必然的和普遍的“存在”。

但是,康德所认为的事物存在的必然的和普遍的规律性,符合《易经》逻辑,乾天、坤地是刚柔现象的必然的和普遍的规律性。而黑格尔认为事物存在超越主观性、意谓性和想象性的东西,那就是思维有“知新”功能。

思维之所以有“知新”功能,是因为思维在找回“自我”,而找回“自我”才是“知新”的动力源。

也就是说世界的本源是思维,思维的本源是知新,知新的动力源就是找回“自我”。因此,世界的发展进程就是一个找回“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是1、2、3、4、5、6、7、8、9、10,十个阶段。

在整个十阶段中,找回“自我”的过程又是一个从低到高,从少到多的过程,“自我”随认知的日新,从一开始在不断被找回,在增加,直至十完成完全找回“自我”。

因此,无论世界上出现多少复杂的理论,其实都是在论证“自我”,在找回“自我”的过程中“知新”。而思维与理性都是“自我”的奴隶,在为找回“自我”服务。

回顾一下历史,在一阶段,社会是奴隶制社会,“自我”为一,普遍性没有生死概念,自我单一。

在二阶段,社会是封建制社会,“自我”为二。普遍性有了生死概念,自我是封闭的二,生死有来回,有价值了。

在三阶段,社会是资本制社会,“自我”为三。普遍性有了生、存、死概念,但“自我”是分立状态,生、存、死三者分立,“自我”有了“存在”价值。这个阶段“自我”处于“惧”阶段,“自我”产生否定自我思潮,“自我”在刚动柔顺的天理支配下产生运动的、联系的和变化的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是“自我”的本质被找回自我矛盾和自我斗争的过程。

在四阶段,社会是立宪制社会,“自我”为四。普遍性回到生死轮回阶段,自我是返程回到封闭的二阶段,“自我”买的是回程票,所以生死有来有回,有回也有来,虽然环境封闭,但价值倍增到四了。“自我”在相生和统一意识下自在的生存,环境虽然封闭,但安全可靠。

在五阶段,社会是督管制社会,“自我”为五。此时普遍性有了广泛的“自我”价值,因为在五阶段“自我”不但知道生、存、死三者分立,还知道生、死有来有回,于是“自我”由生、存、死三者分立关系跃进到生、存、死和生来、死去的五者循环关系,“自我”被找回程大大增加,此时社会发展进入戊阶段,数字在5阶段,社会发展进入最文明、最发达、最公平、最进步的时期。

在这五个阶段,天理是一、三、五呈阳刚之性,二、四呈阴柔之性。因此,矛盾、斗争、进步多发生在一、三、五阶段,和谐、安详、保守多发生二、四阶段。

之后六至十是“自我”大解放的阶段,每递进一个层次,“自我”就放大一次,真至癸,癸是水的世界,生死重生之界。所以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认为水是生命之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