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经伦论修订本 > 第三十一章、五元论隔位制衡循环机制

第三十一章、五元论隔位制衡循环机制

小说:经伦论修订本作者:山高知寒戈云字数:4732更新时间 : 2021-02-21 08:28:00
三十一章、五元论隔位制衡循环机制

那么,怎样才能让事物发展和思维发展刚柔相济呢?怎样把事物和思维发展的二、四阶段和三、五阶段合并到一起,运动到一个界面呢?

回答是全面发展思维方法,让思维方法一起进入“六顺”思维模式阶段。

这不是空想,也不是设想,这只是人类已知思维手段的总结而已。

我们已经在思维二、四阶段,知道思维常用的方法是直观思维和完成思维以及预测思维。这其中“预测思维”是思维进入二、四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凡是思维进入二、四阶段的人都喜欢预测未来,俗话说算命。

而当思维进入三、五阶段时,思维很容易便推进到主观思维,客观思维和辩证思维阶段,也就是说思维只要进入三、五阶段便会产生联想、对比、推理、排序、总结、逻辑等等思维手段来思考问题。但事实上在思维三、五阶段同样存在“预测思维”方法,只是这种思维方法含有逻辑推理思维的成分。

思维二、四阶段的“预测思维”方法来源于天命论。天命论来源于上古的巫术和占卜,文化概念上讲来源《连山》《归藏》《易经》三易,因为三易来源于巫卜。

预测思维从思维原理上讲来源于物性思维,这里有唯物论成分也有唯心论成分,更多的是唯物主义预判思维。因为天命论来源于观物成相,来源于人类观察自然。

为什么是观物成相呢?因为人类观察自然得到“猫生来会捕鼠,鼠生来会打洞”的结论。也就是说生于高贵之家,必有高贵人品,这是命。生贵则贵,生贱则贱,这是天命,这种思想来源于《易经》。

《论语·颜渊》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万章》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所以古人从观察自然中得出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存在既定轨道,就是在你成为“有”时,天已经给你设定了一条既成轨道,你此后的人生必然沿着这条轨道运行,也就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但是这种观点西方人不认可,西方人不信天命论,因为他们没有三易和巫卜,所以他不信生命有既定轨道这一事实。他们认为“人定胜天”。

不过中国的孟子也不完全认同天命论,因为他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这句话是说虽然死生已定,但通过修身,可以让生死扩大,所以修身养性可以建树、保存、延长生命。这里的“修身”已经进入思维的客观思维和辩证思维阶段。也就是说孟子的思维方法已经接近黑格尔思维三阶段了,可惜中国的数学起点在“二”而不是“三”。孟子又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这是“顺受其正”就是将事物发展和思维发展推进到“六”顺阶段的正解。

也就是说思维方法不但有“直观思维和完成思维”以及“主观思维,客观思维,辩证思维”阶段,还有“预判思维”阶段。思维发展的整个进程是从直观思维、到主观思维、到预判思维、到客观思维、到辩证思维、到完成思维的整个过程。这是思维发展的六阶段,从发现事物到思维结束分直观思维、主观思维、预判思维、客观思维、辩证思维、完成思维六个阶段完成思维的整个思维运动进程,这里叫六顺,这是“顺受其正”的正解。

但是在正解思维六个阶段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汉文化的五行学说。五行论严格地讲与《易经》没有关系,但是在《易经》衍生出来的文化里五行论应用广泛,并且非常重要。

在上古中原人看来,天地分乾坤、乾坤分阴阳,阴阳分男女,而这两者之又是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的,而五行论最早出现在《尚书  洪范》中,五行“行者,顺天行气也。”故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生克互动地运行和变化过程,而五行又是一个整体概念。

五行概念产生后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医学有肺、肾、肝、心、胃五行运转论,在文化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道德论。五行概念在中医和儒学中应用最为广泛,而这一切又来自《易经》的阴阳刚柔理论。

在《易经》中天、乾、阳、男具有刚、健、壮、阳光、明朗、积极、好动、攻击、侵犯等特性,并形成阳性文化和父性精神。而阳性文化和父性精神讲勇敢、刚毅、直率、责任、担当,讲尊严和权威、讲民粹、讲民主、讲进攻、讲掠夺、讲野蛮、占有和侵害,讲契约精神、讲狼性精神。所以你会看到凡是具有阳刚精神的人都会用父亲般的温暖来关爱儿女,关心民生。

而地、坤、阴、女具有柔、弱、温、承受、向下、收敛、隐藏、内向、被动、含蓄、温顺、娇柔、矜持、安静、和谐等特征,并形成阴性文化和母性精神。而阴性文化和母性精神凡事讲隐忍,讲和谐,讲宽容,讲隐藏实力,讲隐忍到无法隐忍的时候再发力等等对怼、对抗的被动隐忍的精神。所以你会看到凡是具有阴柔精神的人都会用母亲般的温暖来关爱儿女,关心民生。

这是二元文化融入五行理论的中国概念,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但是,从理论和知识结构上讲,用棱锥计算公式来计算五棱锥的面积,五棱锥的面积仍然在三棱锥的面积之上,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到“五”仍然是“三与五同功而异位”的位置,而与“二”没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说要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让人信服这个道理的话。我们从数学原理的起点找理由,二元论与“五结论”无论如何也结合不到一起。

因为二元论的数学原理是二进制数理论,而“五结论”的数学换算方法仍然是计算三棱锥的棱锥计算公式。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五结论的基础怎么会建立在二进制数基础之上的呢?也就是说阴阳怎么能结合五行呢?

我们知道被减数的倒数第五位原来为“1”,但它借给了倒数第四位,所以最后为“0”,而此时减数的倒数第五位却为“1”,这样被减数需要继续向它的高位(倒数第六位)借“1”(相当于“2”),2–1=1。被减数的最后一位本来为“1”,可是借给倒数第五位后就为“0”了,而减数没有这个位,这样结果也就是被减数的相应位值大小,此处为“0”。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零至十的数字中,0、1、5、10这四个数字的知识界面是一个量变界面。在这四个点上可以看到物质和思维存在统一性,这里是事物和思维发展从0到1到5,再到10的进化运动过程,也物质和思维从无到有再到无,再到有的重生过程,因为当事物过了5,就是6789,到10也就是物质和思维的泯没点,所以在这里即是物质和思维的基础点也是消没点。

0、1、5、10这四个数字运用到哲学理论上就是“虚无(精神)”的极点与“物质(存在)”的极限点。在这四个点位上,“虚无(精神)”与“物质(存在)”都必定存在,这是事物发展与思维发展存在的基础点和消没点。

也就是说,事物或思维发展过0为1,这是事物与思维发展合二统一的起点,也是事物和思维从无到有的过程。过了1,便是2,2进4,2、4是天地、乾坤、阴阳、男女二元倍增理论的起点,二元倍增是数学无尽大的起点,你站上2,4的位置你就会产生正题和反题的预判思维。过了2,4,便是3,5,3与5是数学逻辑证明的起点,你站上3与5的位置你就会产生由公理和定理推导出某些命题的数学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就是在“三、五”的位置产生的。

这就是事物或思维进程到“二”,不可以越进到“五”的道理。但是在“结于五”这里,物质或思维是生死并存的界面,这里是二元思维和三元思维合并存在的阶段。

五是五种物质圆满于“五”的结局,五有互为生助又互为牵制的结果,可以形成一个圆形物体,滚动发展。五又代表五种不同的元素。归结到人事就代表人类的五种性格,人不但有刚毅的性格,还有耿直的秉性,还有圆润的聪明,又有火烈的威风,更有大地一样的包容和宽宏大度。

虽然五行生克论得不到西方人的认可,但是就世界上现有的知识结构而言,五行生克论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之一。

五行生克论高度统一了唯物论的思想方针,为唯物论思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世界知识架构而言,五行论无疑是最完美的概述了物质以多元素存在的科学性,是文化传播知识的概念性结论,五行论最科学的概述了物质结构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这一现代科学结论。

古代中国人用西方金、东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五种元素总结性的概述了物质结构的多元性。

其实五行生克论涵盖着唯物论一个重要的命题。

由于二元论受理论原理的限制,在二元理论框架里是没有客观和逻辑思维,二元论的视角只能看前面与后面,背面与反面,以及内部。二元论只存在直观思维、反向思维和预判思维。严格意义上讲,二元论不存在客观和逻辑意识,因为你站在一条直线上看问题,只存在直观意识,反向意识,以及预判意识,你看到的是直线上的对方与反面以及结果,就不可能产生联想、客观、逻辑等思维,你只能产生直观思维、反向思维,以及预判思维。

客观思维和逻辑思维只在“三”中产生,因为三是数学逻辑证明的起点。在数学上,证明一个特定的公理系统,要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标准,由公理和定理来推导出某些命题,这个过程必须从三开始。所以“三”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基点,没有“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就不会有“三多凶,五多功”的结果。

因此上讲,在了解二的基础上还要知道为什么在哲学文化中会产生客观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命题,原因还是数学起点决定文化起点,五行论也是这个道理,东方五行论是阴阳二元论的升华,这也顺序衍生出文化五元论。

五行论的组成要件是就是西方金、东方木、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其中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反过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此循环往复地生克运动着。

由于物质内核存在生克运动,这就有了一种物质的能量是此消彼长的能量守恒定律,当物体以五个棱锥立于物体表面时,五个棱锥必有一个支点,而围绕着这个支点就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哲学原理,就是物质之间存在的隔位制衡机制。而隔位制衡机制正是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我举例来论证一下这个“命题”的合理性。我们以金为支点,在金周围环绕着水、火、土、木。我们知道它们之间既存在相生的关系也存在相克的关系。如果金要去克木,木生火,火必来救援,火可克金。如果火要克金,金生水,水必赶来救援,因为水可克火。如果木去克土,土生金,金必来救援,因为金必克木。如果水要克火,火生土,土必赶来救援,因为土克水。这就形成了一个隔位制衡的循环机制。

这个隔位制衡的循环机制,就是文化上讲监督机制不可以是直接干预机制的道理。因为如果直接干预就势必削弱被监督方的力量,打击被监督者的积极性,但是隔位制衡机制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是隔位制衡机制是在克人克己的基础上进行的监督制衡机制。比如金克木,在金克木之间存在着火,火亦有监督制衡金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当你监督制约别人的时候,在你的后面还有一道监督机制在制衡你的机制。监督是相互的,但必须是隔位制衡,一道循环一道,循环往复,滚动发展,不至于任何一方超越监督机制的界线,而形成过度监督的力量,造成被监督方的被动发展。

这就是二元论的升华到五行论之后的结果,从而解决了二元论容易盲目冲动的缺陷,弥补了二元论不左即右的不足,同样也为“预判思维”进入全新的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思维发展进入“六顺”思维模式打开了一扇窗。

为思维发展经历直观思维、主观思维、预判思维、客观思维、辩证思维、完成思维六阶段找到了理论依据。

“结于五”隔位循环制衡理论告诉我们,世界即非“二”主宰的世界,也非世界“三”主导的世界,世界是多元发展的世界,只要走多元互生互制之路,人类才能在事物与思维发展上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