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经伦论修订本 > 第二十九章、不能用低级思维看待高级事物

第二十九章、不能用低级思维看待高级事物

小说:经伦论修订本作者:山高知寒戈云字数:2671更新时间 : 2021-02-17 12:24:00
第二十九章、认知世界是从水开始的

《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又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句话是说船以同类而聚,器物以群体而分,也类比思维方法分类而聚,事物发展以群而分。分类而聚,群体而分就会产生吉凶祸福。

乾坤定,贵贱分,动静有,刚柔断,类聚分,吉凶生,这样则在天上成日月风雷之象,在地成山川河流之形,这是可以看到的外部变化现象。因此,乾坤、阴阳、男女、贵贱、动静、刚柔相互交替、交错、交织、交融、交际,这是世界变化、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的二元成象阶段,没有刚柔相摩,就没有“八卦相荡”现象。

八卦相荡是二二得四,二四得八的二元倍增的结果。对应到爻变就是《周易本义》说:“六十四卦之初,刚柔两画而已,两相摩而为四,四相摩而为八,八相荡而为六十四”。对应到自然世界就是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卦或八象。

乾坤交替、阴阳交错、男女交织、动静交融、刚柔交际则“八卦相荡”。“八卦相荡”是世界变化,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二元成像后物质互动的后果。

正是由于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存在交叉互动,天才鼓动以雷霆之威,地才得到风雨滋润。

日月交替运行,一寒一暑交际,刚柔相摩,八象相荡也。

这是上古中原人的世界观,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早在上古中国人已经有二元八方概念了,这是二进制与电子计算机的古老始祖。由于《易经》成书较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形成社会的初期阶段。因此说《易经》文化是“大道之源”一点也不为过。但是,由于中国古文言简意赅,不像西方文字名词单纯,意向明确,所以几千年来,千百万人读《易经》也就得到千百种不同的答案。

但是仍然可以从中国古老的《易经》文化中知道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是分第二、四阶段和第三、五阶段,乃至发展到第八发展阶段。

那么为什么汉文化跳过了第三阶段,而直接跃进第八阶段了呢?是古中国人不知道应用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第三阶段吗?

并非古中国人不知道应用和发展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的第三阶段,并且非常明确地知道当事物或思维发展到第三阶段时,事物或思维多会得到灾祸,损伤、损毁、灾殃、大难、残暴、伤害、自然灾害、牢狱之灾等等已经造成,且无法挽回的事件或事情。说明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第三阶段是“多凶”的结果。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古典文化是二进制与电子计算机的古老始祖,文化根基是站在二进制之上的理论,所以中国古典文化无法从文化第三阶段起步也是必然的。

但是中国传统理学有五行学说,中国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组成了物质条件。“金木水火土”是形成世界物质的本原。这五种物质本原之间存在生克关系,以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为物质本原内核,对立的存在着互克关系,并循环往复着物质内核对立的互克关系。又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为物质本原内核,统一的存在着互生关系,循环往复着物质内核统一的互生关系。

金木水火土互生互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永远不止,这是五种物质内核对立而统一的世界。

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古印度、古希腊、古两河文化和古中原文化都是从认识自然物质开始的。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地、火、水、风四种物质本质组成的。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把水、空气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组成元素,而古希腊人也认为世界是水、火、土、气为四种原质组成的。

只是,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以及古希腊人都认为“水”是世界第一本原,水产生了世界万物。这个概念在中国的《道德经》中可以找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而《道德经》的思想来源于《连山》《归藏》《易经》三易,而三易又是上古华夏人的自然认知。所以古中国人也认为“水”是世界第一本原。

只是,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以及古希腊人又都认为世界是“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对立存在的概念,水就是水,火就是火,对立存在,不互相生克。唯独古华夏人认为物质是永恒不死的存在,世界存在五种物质,这种金木水火土,分别以五种形态暗藏于五个方位,即西方金、东方木、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并且它们以互生互克的形式对立而统一的存在着,它们循环往复着物质的本原,生生不息,永远不止。这也是中国道家认为“物质不灭”、长生不死的根源。

这就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五行学说。

说明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存在第五阶段的意识,并认为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第五阶段是“五多功”的阶段。由于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第五阶段是物质本原内核循环往复,生克互制,长生不死的阶段。因此,在第五阶段事物或思维会有个完善的结局。

这是中国人认为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是“结于五”的世界的根源。

古中国人认为世界初始于一,进程到二,繁衍于三,轮回于四,丰收,丰满,丰盈皆在五,五是五种物质圆满于五的结局,“结于五”的世界观就来源于此。

并且认为虽然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但“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

古中国人认为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二阶段是得到赞美的阶段,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正在二元互动下全力全速前行的阶段;三是出现危机的阶段,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三角分立形式下繁衍生息、危机重重,艰难前行的阶段;四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轮回二的阶段,心理出现恐惧、担忧的阶段;五是物质本原内核循环往复,生克互制,丰收,丰满,丰盈的成功阶段。

虽然“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但“功于五”不同于“凶于三”,“凶于三”是三棱锥立物结构,结合点在三点两线之上,而五棱锥立物结构的结合点虽然也是一个点上立锥,但五点四线是多点循环,存在互生互制关系,虽然三和五同样都在一个界面,但是五棱锥立物要比三棱锥立物立得更加稳定。我们知道棱锥计算方法是底面积×对应的高/3,或表面积×内接圆半径/3。

由此可知,事物发展到三,就不再是“二多誉”的阴阳二元世界,不再是两点一线的世界,是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脱离了直观思维和完成思维的认知界面,进入到了主观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客观思维界面。

因此,三是分的起点,也是发展、繁衍、危机四伏的阶段。站在第三位看世界,站在客观角度看世界,看到的必然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反映的现实存在,而三角是鼎力相互阶段,没有物质本原的内循环,所以事物发展或思维发展在三阶段会出现灾祸,损伤、损毁、灾殃、大难、残暴、伤害、自然灾害、牢狱之灾等等无法挽回的事件或事情,这是事情或思维在发展、繁衍、生息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