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降帝 > 第三十九章 周岑这个老匹夫

第三十九章 周岑这个老匹夫

小说:降帝作者:十青腊肉字数:3171更新时间 : 2021-03-08 13:59:00
今日重蹈一年前太子的覆辙?

  齐王李从恪并不想那样,他不想去做庶人,也不想被流放岭南,像太子一样至今下落不明!

  …………

  “你对我说这些做什么?”还是那句话。

  “我没有想害你!”

  “可你一直想害我母后,因为你一直觉得是皇后杀了你母亲!即使你知道真相并非如此!”

  “那你有想过今日败了后的结局吗?”

  “我不会败!”

  “自负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你在拖延时间!”

  “我只是为阿娣感到可惜……”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让阿娣去做了你的丫头!”

  …………

  李从恪后悔让阿娣去做了李从嘉的丫头,虽然阿娣回来之后,讲述了自己在李从嘉院子里并没有受什么苦,但李从恪心中还是觉得有那么一道坎,自己怎么迈也迈不过去,它几乎就不是道坎了,而是一堵墙,一堵高耸入云的墙。

  心中唯一一片纯净的地方,也被人染指了。

  ……

  时间可不是留给李从恪和李从嘉,在这说些让旁人听不懂的话,阿娣是谁,他们并不知道,也并不清楚,也并不关心。似乎二人谈论的阿娣和现在的事情毫无相关,一个人,一个女人,和现在禁军围宫,并没有什么关联。

  李从嘉最终还是到旁边去坐着了,他要求的和苏大儒一样,不坐蒲团,搬来了一张太师椅,很舒适地坐了下去。

  瞧着身旁的苏大儒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还悠哉悠哉地喝着茶,李从嘉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早些时候,在自家院子里,这个老头会主动要求禁军也将他自己带了过来?

        来看热闹的?

  李从嘉微微皱眉,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瞟了老先生几眼,老先生的胡子上还沾着茶水,胸前的衣襟也被打湿了,可他似乎并不怎么在意,一双略显浑浊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殿内的动静。

  不是对朝廷已经失望至极了吗?

  怎么要凑这种热闹?

  苏大儒似乎感受到了李从嘉看过来的目光,放下手中的茶盏,干脆直接拿起了那紫砂小壶,就着壶嘴,喝了两口,然后稍微咧了咧身子,小声对李从嘉说道:“你说,老皇帝怎么还没来?”

  苏大儒关心的是老皇帝怎么还没来?

  毕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老皇帝肯定早就得到了消息才对。

  “齐王殿下,回头是岸!这般悖逆之举,是要被载入史册,被后人戳着脊梁骨骂的!”

  依旧是那帮顽固的老大臣,老掉牙一样的话,先是以礼部尚书陈逸之头一个站出来说话,后来中书周岑大学士也站了出来,二人一唱一和,指着齐王的鼻子在骂。

  都是小老头,不过陈逸之的身材比周岑高大了几分,气势也足。

  “奸佞之徒,无耻之徒!”

  周岑低矮,也干瘦,像老树皮一样,整张脸黑瘦黑瘦的,是个正直又有些顽固的老大臣,他不在六部任职,而是内阁五大学士之一,不过世人晓得他,还是因为他那一家子都是齐刷刷带把的,几十年来,一个女娃都没给周家生出来,气的周岑又娶了好几房小妾,准备自己生去。

  齐王李从恪现在可没什么兴趣听陈逸之和周岑,说这些老生常谈的话来,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自己还能收手不成?就算收手,还能回到过去吗?

  李从恪在等一个人,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好戏还没开场,等这个人到了,这场大戏才能开场。

  耳边聒噪的声音,并没有引起李从恪的反感,他并没有阻止周岑和陈逸之二人的双簧表演,虽然自己的舅舅安道海和禁军统领秦问已经不耐烦了,甚至还要叫嚣着一刀杀了陈逸之和周岑,毕竟他们确实太聒噪了。

  历朝历代,像齐王这样逼宫的,并不不少见,每回都有些正直的老大臣,出来驳斥这等悖逆之举,若逼宫成了,这些老大臣会被新帝当作叛臣,随便安个罪名,三族都给铲平了,若逼宫失败了,这些老大臣不可否认都成了功臣,加官进爵。

  不是人人都有勇气成为正直的臣子,就像现在那些坐在蒲团之上的几十位金陵权贵一样,他们想的是:自己不比别人多了脑袋,多条腿的,若是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他们站在了中立的位置上,不偏一方,也不倚一方,因为他们知道,日后无论新皇还是旧帝,都不会动他们。

  “老皇帝昏庸至极,不识人,不察人,听信奸佞小人之言,致使皇权旁落,落入小人之手!”

  “安道海,你在影射谁?”周岑瘦小的个子不惧刀枪,指着安道海,急道。

  李从恪并不想搭理一帮正直出来说话的老大臣,但安道海却一直与其争辩,他身为齐王的舅舅,未来国君的长辈,自然要为这次逼宫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绝不能让“逼宫上位”之类的字眼流传开来。

  “燕王李景遂!他只不过是皇帝胞弟罢了,做个位高权重的王爷也倒罢了!可他呢,先后废仁厚太子,致使废太子至今下落不明,又越距夺监国之权,自去年八月中秋之后,他李景遂一人独揽大权,朝中只要有不服他的大臣,他一论贬黜,致使我金陵无良才可用!”安道海指着天指着地,一番义愤填膺地话说下来,还真给他找出了李景遂诸多罪状来,而发生这一切的根源都是老皇帝昏庸,识人不察。

  “安道海,睁开你的眼睛看一看,看一看我朝自燕王监国以后,变成了什么模样……我朝一改金陵往年颓废奢靡的风气,燕王殿下他知人善用,裁减庸冗机构,各衙门行事效率较以往提高了三倍不止!燕王殿下重塑金陵典律,让百姓知法懂法,任用李景达为刑部尚书,一改刑部往日形象,你不敢审的案子,有人敢审,你不敢得罪的人,有人敢得罪!”周岑字字珠玑,最后几句直戳安道海的要害。

  毕竟在李景达之前,刑部可是安道海的老巢,这些年,尚书一职也不知道为安道海捞了多少油水!

  安道海整个人气的有些发抖,被人重提了当年旧事,戳了痛处,自然不可能轻易就放过眼前这作乱者,于是,他来到周岑跟前,居高临下地瞪着周岑,脸色微变,骂道:“你这个老匹夫,不是当年你家有求于我的时候!周氏儿孙辈犯了事,我哪一回捉他们入了大狱?”

  “那我这个老匹夫还得感谢你不成?若不是你任刑部尚书那么多年不作为,金陵哪里又会出这么多的纨绔子弟?倘若你作为,安锦州会死吗?他会吗?”周岑冷笑一声。

  安锦州,安家最小的子弟,也是安道海的小儿子,安锦州离世还不满一年,一年前,他还是金陵的纨绔子弟。外人知晓他,也只是因为安锦州纨绔子弟的身份,可也只有安家人知道,安锦州原来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误入了歧途罢了,他也是最有可能接替安国公爵位的人。

  安锦州会死吗?

  他不会死,若是第一次犯事,自己好好教育的话!

  他不会死,若是能走上正途,也是一个好官的材料!

  他不会死,他会带着安国公府一门走向昌盛!

        ……

        ……

  “我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吗?”

  安道海眼眸低垂,看着微微悬空的衣摆,一遍遍地质问着自己,心中一股无名的悔恨涌上心头,眼皮在止不住地跳,安道海止不住地摇起头来,摇头的动作很缓慢,他在不断地质疑着自己,难道真的是自己害死了安锦州吗?

  退了半步,安道海的身子微微摇动,好像快站不稳了,谁也没有料到,提到安锦州,安道海的反应会是这样?安道海在外人眼里一直是一个严父形象,只是安府内的人太过于宠溺安锦州罢了,才导致这位安小公爷走上歧途,按理说,安道海身上的责任比任何人都要小一些,因为安锦州每次犯事,安道海都会做出相应的处罚:罚跪,禁闭,挨板子,安锦州每一样滋味都享受过。

  “不,这不是我的错!”安道海突然明悟起来,转身快走几步,来到一名禁军面前,抢过禁军佩刀,又返身走了回去,握着明晃晃的刀,他质问着:“你说,是我害死了我的幺崽吗?”

  若是个寻常人,都应该看出来安道海现在的精神有点不太正常,好像受到了莫大的刺激,行为可能和平常所做的有些出入,下一刻举刀杀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太刺激安道海,可周岑不,这个固执,脾气也有些倔的干瘦老头,竟然扒拉着自己的衣领,将头伸了出去,并且说道:“没错,是你害死了你的幺崽,你有种,就往这里砍!”

  伸着脖子给人来砍,安道海若是举刀杀人,这可能是这一次逼宫的第一次见血事件了,死的还是当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安道海举刀就要砍,不过还是被人给拦住了,是秦问,齐王李从恪早早地给了秦问一个眼色,安道海自从拿刀之后,秦问就一直紧紧地跟在身后,他就怕安道海万一真的拿刀砍人。

  果不其然,自己的作用还是起到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公爷,哪里是禁军头领秦问的对手,秦问只两三下的功夫,就夺过了安道海手里的刀,并且摆手叫了几个禁军上前,“请”安道海暂时入了偏殿,冷静一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