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降帝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去长安

第一百三十八章 去长安

小说:降帝作者:十青腊肉字数:3089更新时间 : 2021-01-28 11:32:00
古书院,琉璃截,玄色锻子,盐水鸭。

  金陵八月时节,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桂花鸭由此而得名。

  …………

  地道的金陵小吃,李从嘉一家子人可没吃几口,大半都进了苏大儒一个人的肚子,可气的是,他现在抹抹嘴巴上的油渍,竟然站起来说,这道小吃不好吃。

  众人总觉得肚子中有一股无名火,正在熊熊燃烧,城外婆子做的桂花鸭固然好吃,他们又没尝过,好不容易桌面上有这么一道菜,却是还没尝出味道,便被人冠以不好吃的名头,总觉得有些无奈,可气。

  “哦,那城外婆子以后做的桂花鸭,你们也享用不到了,因为那婆子被齐王召进府里,只做给齐王妃一个人吃了……你们还真是可怜!”苏大儒拿着空碗,放到了灶台上,临出门前撂下了这么一句话。

  碗里的突然不香了呢!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苦笑一声。

  这个小老头着实可恶!

  …………

  饭后茶凉,到了该发呆的时候了,李从嘉快速地进入了状态,躺在藤椅上,双手叠好放在肚子上,眼睛直勾勾地盯住阴沉沉的天。

  有时候,发呆是一门技术活,有些人很难进入状态,相反有些人就很好的适应了这项浪费生命的工作,比如李从嘉,一个已经提前到了老年吃茶赏花的年纪。

  他这一日,过的无比令人羡慕,练了一早上的字,用的还是一般人求不来的希松堂的纸,累了,便喝两口茶,无聊时,再看看旁人打架争吵,再不济,院子里还有个漂亮姑娘供他色眯眯地看着,而今日的漂亮姑娘很显然没有什么兴趣,理这种色眯眯地眼神,所以他更肆无忌惮。

  张小山今日确实没有空闲去理李从嘉,因为她很不高兴,心中有些忧愁,需要有人来排解,但也很显然,这个人并不是李从嘉这个哲理大师,虽然他极会说一些大道理,和之前的苏大儒一样,但张小山没找他,只一个人浪费了大把的时光,和忧愁做着激烈的争斗。

  也很显然,她似是败了,吃完饭后,便一个人有些失落落魄地回了家。

  张小山走后,李双双才问着自家少爷,“少爷,你为什么不劝劝她,她看起来很不高兴!”

  李从嘉正安心地躺在藤椅之上,听了这话,眨了眨眼睛,答道:“她太小气了些,少爷我怕又说错了什么话,惹她更加不高兴,到头来,她把气全部撒在我头上怎么办?”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李从嘉也是个俗人,他深谙这个道理,并用自身的实际行为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自第一次说了张小山的坏话,其实也算不是什么坏话,张小山知道后,好几日都没理李从嘉,现在叫李从嘉再去惹张小山生气,他可是不干的,虽说他说的话不一定能使张小山生气。

 “哎,金陵人果真小气,那个老头是,张小山也是,不如我们长安人爽快大方!”李双双小小的身子,站在灶台后,洗着碗,嘴里唠叨着。

 在这个小姑娘的印象里,长安人要比金陵人大方,金陵人要比长安人小气,来金陵生活也好几个月了,起初,李双双认为自己是最小气的那个人,没成想,自己错了,金陵人,比自己还小气。

 “她可不是金陵人,她出身吴越,乃地地道道的吴越土著,说起来,吴越人脑子好像都有些不太好使!”李从嘉像模像样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嘴中诽谤着吴越人。

  所谓的吴越人,李从嘉知道的或者认识的,不过是张小山和钱元瓘二人罢了,钱元瓘其人,李从嘉是连面都没碰过的,可钱元瓘前前后后做的一些事情,李从嘉不认为他脑子有多么好使,而张小山,李从嘉说她脑子有些不好使,大概是有些好奇她为什么倔的很,而且脑子还不会拐弯。

  吴越人脑子有些不好使,李双双大概是认同李从嘉下的这般结论,点了点头,又问道:“那长安人和金陵人,谁脑子好使呢?”

  小姑娘的这个疑问格外清奇,李从嘉一时也无法回答,重新闭上了眼睛,摆了摆手:“旁人脑子好不好使,关我们何事?我们脑子好使就行了!”

  “那少爷认为自己的脑子好使吗?”李双双大胆地提出一道送命问题。

  李从嘉笑了笑,他当然不会承认自己脑子不好使,又是摆了摆手:“够用就行!”

  夸自己多么多么聪明,高人一大截之类的话来,李从嘉还是没那个兴趣的,说自己聪明,不免有些自卖自夸的嫌疑,够用就行,似乎是个十分正确的答案。

  小姑娘听到这般答案,撇撇嘴巴,哼了一声:“既然都不当那个脑子好使的人,那就由我李双双来做吧,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李双双了!”

  指着天,戳着地,十七巷的一个小姑娘将这天下第一聪明人归到了自己头上,放完豪言,小姑娘就继续自己的洗碗事业了,再聪明的人也要做些最普通的事。

  李从嘉笑笑,没有反驳,最开心的人无疑是最聪明的,李双双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的人,而张小山似乎傻了些。

  …………

  食之无味,食之无味。

  张小山现在觉得有些饿,明明才吃过午饭,可她还是觉得饿,他回十八巷的家里,取了些碎银子,锁好院门,走在河畔旁。

  这一次,她依旧,像往常一样,走着最熟悉的一条路,这路不平,坑坑洼洼,可行人少,挨着河,靠着墙,青绿的河水,白色的墙面。

  一切都很安静,她像往常一样,一个人走在这条路上,挨着河边,她不怕掉进河里,她瞧着河里倒映着的那个女子身影,许多人都喜欢的那个女子的身影,她对自己是满意的,至少做到了有人喜欢,许多人的喜欢。

  可是越多人的喜欢,换来的是更多的不开心,这些年,她愈发地不开心了,不似有人说的,看不开,有什么事情看不开呢!从小经历了那么多,什么没看见过,什么没体验过,什么没经历过,旁人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看不开呢!

  张小山笑了笑,只是希望有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出现,原以为是钱元瓘,可惜不是,在摄山上,以为是李从嘉,可惜也不是,所以,如今格外失望。

  水中倒映的的那个人,眉头稍皱,嘴唇紧抿,花了钱买了张饼,时而掰下一块塞进嘴里,时而停下脚步,仔细地蹲在河边看看这水中的人。

  出来走走,心情还是稍稍有些改观的。

  去长安怎么样?

  张小山的脑袋中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这么一个,现在看起来有些荒谬的想法来。

  陈圆圆现在身在长安,李煜曾经身在长安,张小山现在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去长安看看。

  那里有着一种魔力,不似繁华金陵,却更使人向往。

  她踮起脚尖,将浪费在这段路的时间缩少,朝清平舫赶去。

  她要去交代一些事情,交代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朱妈妈不答应,张小山还是要去做,去做一件一时兴起的事情,去做一件早就想要去完成的事情,去完成这兵荒马乱时代中的一场旅行。

  眉头稍展,半张饼下了肚,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个女子为什么突然间就决定了要去长安,也似乎没有人能够阻止她去长安,朱妈妈不许,那就解雇了她,手上的事情不许,那就搁下,回来再做,去长安,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张小山很清楚现在自己在做什么,去长安,现在似乎是一个十分正确的时间,对她来说,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旁人不建议这个时候去长安,因为金陵府衙正在为自己的事情而忙碌,这个时候离开,一些人会得意,一些人会恼恨,更有一些人会疑惑和可惜。

  但张小山顾不了这么多了,本是一个傲娇的女子,旁人再多些议论,她也不在乎,她就是要将自己的傲娇坚持到底。

  去长安做什么,张小山还没想清楚,可总有那么一个地方,你到了之后,自然会想起要做什么,长安对于张小山来说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此番前去,快的话,明年夏天才会回来,若是有个什么意外,怕是再也不回来了。

  …………

  去清平舫,找了管事朱妈妈,这一次张小山表现的十分冷静,像极了一家之主,朱妈妈自然陈其利弊,可张小山不为所动,执意要去长安。

  从清平舫众人异样的目光中逃脱出来,张小山又去了金陵府衙,找到了早上见到了高府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撤了自己的状子。

  高府尹高呼可惜,可还是没能拦住张小山,离开金陵府衙之后,张小山又去了许多地方,城西市集,买了许多路上要用的东西,又去了一家商队,咨询了去往长安的各项注意,买了一辆马车,雇了一个车夫。

  “这个节骨眼去长安,怕是凶多吉少?”那车夫忧心忡忡。

  “十倍,十倍银钱!”张小山开出了自己的价格。

  “成交!”

  人都是功利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人蹚浑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