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半百故事 > 第五章多彩的大学

第五章多彩的大学

小说:半百故事作者:斌山来客字数:5229更新时间 : 2021-03-15 09:04:31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成绩出来了:484分,超过专科录取线14分。总成绩没有自己平常的好,全校排名也比平常掉了好几名。可喜的是高考语文成绩89分创下了我高中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得感谢语文考试改革,命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分值,增加了阅读理解等内容。全校理科应届生160多名上线10人。考试前借同学的《高考学习报》三下五除二迅速填报的政法大学是没有希望了,西南石油学院、钢铁专科学校、工业专科学校还是有希望的。

  新的学期开学了,几个刚上线、报省外专科的同学都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难道落榜了?”我满怀沮丧的回到学校准备复读。复读再考,对我来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老师和同学都安慰我说,别急,再等等。这天,回家的路好漫长。

  “余兵,挂号信。”三天后的一个下午邮递员呼喊道。我跑出屋子,接过信件,迅速撕开。哇,录取通知书!我高举着通知书,奔跑在邻居间的小道,口里高喊着“我考上啦!我考上啦!”其实这时村里的人大多都在田间,家里几乎无人。就这样我成了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成了村里莘莘学子学习的榜样,这个第一居然保持了10年之久。

  功夫也负有心人。哥哥成绩455分,再次落榜。说实在的哥哥从小智商、情商、动手能力都比我强,读书也比我用心的多。

  小的时候,哥哥的嘴可甜了,逢人那个“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叫的很溜,公社、大队的干部没有不夸奖他的。

  小学时,哥哥把父亲转业时的三件宝(军功章、手表、钢笔)中的钢笔拿了出去,在父亲的严刑拷打下,才交代说笔藏在河边的桥面与桥墩之间的缝隙里。

  冬天里,哥哥安上老鼠夹子,专夹偷红薯吃的老鼠。还把夹住的老鼠剐皮晾晒给我们炒着吃,虽然骨头多了点,但很美味。

  初中时,哥哥都已经可以盲切蔬菜了,并且切得很细。尤其是为了吃到他做的刀削面,我就会乖乖的跟在他屁股后面不停的说些恭维他的话。

  1982年寒假的一个早上,还赖在暖暖的被窝中的家人被圈里鸡的急促、混乱的惊叫声唤醒。母亲第一个起床,一清点,鸡少了一只。哥哥起床查看后说,妈妈不要急。哥哥循着雨后的足迹及路上新掉落的鸡毛,真的在500米开外的邻居家把鸡给找了回来。

  1984年暑假的一个晚上,哥哥照例坐在床头,看着他只有干活、睡觉才会离手的书本。我悠然地躺在床上闲耍,忽然蚊帐顶部一沉,好像有东西掉落。我爬起来,用手指轻轻一顶。“蛇!”我一声惊呼,在床上一个急转身,跳下床,向门外奔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的哥哥过了好一会才被屋外的喊叫声唤醒逃出。

  哥哥没有考上,我甚是惋惜。我安慰哥哥说,“如果我们今年一起考上了,家里也负担不起。”

  1986年9月中旬,我带上行囊,在姑父的陪同下,坐上拥挤不堪的客车,一路站着来到了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

  姑父是退伍军人,也是我高中的校友,是外婆家的邻居,对待亲人很是不错。

  1976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姑父带着迎亲队伍、挑着彩礼前来迎亲,走到谭家湾的后山时,被迫停了下来。这天早上,我90岁的总在灶里给我们兄妹烧红薯的曾祖母去世了。早就订好的婚事遇上这突如其来的丧事这可怎么办呢?姑父不愧为退伍军人,当即表态,不必忌讳,红白喜事一起办。

  姑父结婚后不久开始担任生产队长,假期我也常常跑去外婆、姑父家里改善一下生活。一次姑父忙的很晚,天还下着雨,队里的姜会计就留我和姑父吃了胡豆瓣下面条。饭后,我拿着会计家的手电筒,趴在姑父的背上,两人共用一个斗笠,小心翼翼地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呲溜”一下,姑父滑到了田里。姑父没有松手,我安然无恙。

  姑父凭借“退伍军人、党员、高中生、生产队长”这几个条件很快就得到了公社、区政府的重视和培养。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历任公社办事员、外派调查员、副乡长、乡长、镇长、镇党高官,现已光荣退休。

  父亲为了节省邮寄费把一学期的费用(书本费100元/3年、换装费、生活费、路费)350元全部给了我,其中70元是借姑父的,50元是姑父资助的。妈妈给我的内裤缝了一个包包,这可是储存半年财富的宝地。那时农村吃饱是没有问题,可资金收入还是很紧张。农民丰收的粮食卖不出钱,家家户户养猪卖不起价,扣除成本获利很少。



  山城,好大的一个城市。楼房一栋挨着一栋。戴着辫子的无轨电车好长好长,能载很多人。商场门口、路边叫卖衣服裤子的比比皆是。入城,也不能太丢面。山城的二婶领着我在街边买了一条巴拿马裤、一条牛仔裤、两件夹克、一双人造革皮鞋,最后统统放进新添置的箱子里。这次我彻底与老毛蓝布衣裤告别,彻底与哥哥的旧衣服(外套)告别。

  学校鸟语花香,还有小溪穿过。很大的操场两端各立着一个带网的大框,后来才知道这个叫足球场。更为吸引我的是学校居然有一个有五角星的看起来很古老的建筑,说是礼堂,还可以在里面放电影。

  看电影,对我而言,那是很有吸引力的事。

  小时候,常常晚上打着火把跑上7、8里地,就为看上一回看了许多次的《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鬼子掏地雷掏到小朋友的臭臭、张嘎藏枪在乌鸦窝里、潘冬子回答胡汉三我爸爸是杀猪的等镜头至今难忘。冬天,光线不好,瞄着亮光跳进冬水田的影迷真不少。

  《红楼梦》的公映更是轰动一时,我们小孩子买不起票,就混在大人堆里。那个人山人海,挤得气都喘不过来。当遇到无票的大人时,把守大门的几个大汉使劲往外一推,站在台阶上的人直往下倾倒,下面的人喊叫一片。电影放的差不多了,我们就趁看守人员不注意,从大门门槛下的洞子钻进去。看了两次,觉得一晚都在唱来唱去,没有打仗的好看。今天回想起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我觉得我是何等的幸运。

  《第一滴血》是高一时学校组织观看的人生的第一部立体电影。电影里那个老鼠扑面而来,吓得我和众多同学头直往后仰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寝室六人一间,先到的同学已经铺好床铺,悠闲的坐在床上吹着口琴,还有的同学拿着吉他在那摆弄着后来才明白那是在调音。原来他们学的还真多,我可得努力了。

  我们是学校的首届大专生。机械专业班共40个学生来自全国8个省份。中秋节上,同学们挨个做着自我介绍。湖南一个同学介绍自己名叫“当当当”,我们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好记。后来通过花名册才知道其真名“蒋权张”。

  在这个中秋晚会上,第一次认识、品尝了月饼。我很小心翼翼的掰开金黄色的月饼,里面包着芝麻、花生,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真好吃。散落在桌面的碎块不能错过,粘起来吃的干干净净。

  大学的学习全靠自觉,考试成绩只要及格就行。第一学期都是基础课,机械制图特别难搞。投影线,三视图对我这个立体空间想像较差的同学学生来说真是伤透脑筋。晚上的自习课、周日几乎都奋战在机械制图室。一张图都画不好,何以划人生?一个学期结束,大家进步很快,终于不再是HB铅笔粉粉妆面部小跑在学校小路上的小忙人。从前擦得灰不溜秋的图纸变成了黑色粗细线条装点在白纸上的美图。

  金工实习,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了手工作业的乐趣和难度。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将铁棒通过手工打造成榔头。工厂的工人师傅先给我们做示范:首先是锯铁棒,然后加热、墩粗、扒长、捶打成型、划线、最后手工锉刀加工成型。师傅的动作熟练快速,很快一个棱角分明、线条优美、亮光闪闪的榔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两人一组,很快就行动起来。一时间实习工厂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响成一片,很是悦耳。加热、墩粗、扒长,捶打成型一次又一次,就是很难达到想要的尺寸。手背上的烫伤、手掌中的血泡、被误击的手指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渴求成功的目标。大锉刀、小锉刀、半圆锉渐渐地在我们的两手中变得轻快灵活。许多同学到了工厂下班时间都不肯离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技高一筹非一日之工”。一个礼拜结束,我们终于完成了产品。师傅称赞说,同学们你们的成绩不错,产品全部合格。当然,我自己深知这个表扬不属于我,我的产品外形尺寸不对称,美感较差。而全班仅有的八个女生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产品做得很是漂亮。这次实习,加深了我对工人的敬重。“工匠精神”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

  第一学期同学们都在忙碌中完成了学习,自己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总成绩第一。那时学校已经实行奖学金制度,每学期评比一次。我想一等奖学金28元/月是没有问题了。可最后领取了一个四等奖8元/月。班主任说奖学金是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规则是按照德育成绩、体育成绩、学科平均成绩三项加起来排名;受到学校处分、体育不及格、学科补考的不得参与评奖。

  体育,对我来说简直就是要命。100米短跑勉强达标,一听说1500米、3000米长跑要考试,几乎一晚都睡不着。每次在其他同学的乘凉等待中倒数第二个跑完全程,最后冲刺都是跌跌撞撞、晕晕乎乎走过终点。第一学期体育课陈老师见我很努力但的确是力不从心,很开恩给了我一个及格。及格就是60分。

  为此,我消沉了好久。最后还是给系主任写了一封信,大谈了一番这个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性。体育课一星期就上一次课却占了最后评价分值的1/3,既失公平,也失奖学金的本意。第二学期奖学金评价制度修改为:凡体育达标、学科无补考、未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可以领取奖学金;奖学金按学科总成绩排序。同时体育课也做了修改,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引体向上、掷实心球、跳远、取消了3000米长跑项目。

  抱怨不能取代自己的短板,抱怨不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

  早上,我早早起来,围着足球场练跑步、单杠上练引体向上、沙坑练跳远。山城的冬天雾很大,能见度很低。一个早上,我的同班好友章平与一位逆时针跑步的同学撞个正着,人都弹出好远,章同学的腿摔骨折,住院近两个礼拜。同寝室的同学一边轮流照顾,一边带去学习笔记为他补习功课,章同学最后课考全部过关。

  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爱去自习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书刊,开阔自己的视野。摘抄的“我们的生命,一半是追求,一半是行动。”、“美的东西并不怕你的诋毁,怕的倒是你对他的吹嘘。”、“创造型科技人才的七种能力”、《演讲与口才》的要点等至今保留在我的读书笔记中。多读书不一定增加金钱,但一定增加财富。

  1987年4月30日晚,全班举办了迎接“五四青年节”活动。这是全班同学首次自己主持,自己表演的文艺活动。独唱、男女二重唱、五联唱,京剧、越剧、流行歌曲、哑剧、谐剧逐一登台。同学们都是有备而来,人人都是用心表演。节目丰富多彩,高潮不断,掌声、笑声不绝于耳。最后没想到的是我表演的谐剧居然获得了最佳节目奖。这是胆怯腼腆的我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表演,紧张中还漏掉了一段剧情。

  这一学期,自己体育成绩获得了良,学科排名第五。拿到了每月20元的二等奖学金,并保持到了毕业。(一等奖只有一人)

  第二学年学校新建的学生宿舍完工了。六人一间上下铺,配置了带淋浴的卫生间、阳台、洗漱台、吊扇,每人一个小书柜,两人共用一个储物格子。这个设施,在当时的高校算是很牛的了。

  搬进新宿舍305后的一个晚上,韦刚同学裹着被单很快就进入梦乡。他那鼾声跌宕起伏,一会长号、一会短笛,一会高音、一会低音,搅得我难以入眠。突然“咚”的一声闷响把好不容易进入梦境的我惊醒。懵懵懂懂的我探出头只见地上一团东西正在隆起,那简直是“非洲老儿跳高---吓人一跳。”在细一看,这一团已经立起,迅速的窜上了对面的上铺,很快那熟悉的鼾声又开始演奏起来。

  新的宿舍给我们带来了学习上的方便,缺课的、未完成作业的同学都利用节假日、晚上加紧补作业、抄写读书笔记,请教不会的题目,学习氛围不亚于高中时代。

  在日常生活中,室友们更是互助互帮。肥皂、牙膏常常都是不分彼此,自己的用完了,室友的随手取来便是。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家里条件有限,同室两年多几乎就没有买过牙膏、肥皂。

  寝室的淋浴很好,但没有热水供应。冬天,8分钱一次的洗澡票相对于3毛钱一份的肉还是很昂贵的。学校宿舍用的是循环水,趁着出太阳,交着牙,站在喷淋管下、使劲搓揉肩部、背部、腹部、腿部。尽管上下牙齿不由自主的互相敲打,但寒冷最终还是被自己坚定的信念击溃。

  小书柜既是我们完成作业的好帮手,也是同学们拓展课外兴趣的好平台。家里条件好一点的汪智买回一副围棋,黑白色的棋子,蓝色棋盘,好多格子,室友们觉得可新鲜了,但不知道怎么玩。汪同学就当老师,端坐在下铺床沿上,室友们把两个书柜拼一起,摆上围棋盘,站立在桌子周围,认真的听着看着。渐渐地大家明白了棋盘这361个交叉点和361颗棋子的用途。一时间,这个围棋的热度猛增,常常夜不归宿,总被其它寝室的同学热情的留下。到了星期天,王克与韦刚两常常是中午不睡觉,晚上晚饭都懒得吃,战斗的饭都让我们代买。当苦心打下的一片领地突然被对方一子致命围剿而亡时,心痛、悔棋、耍赖、吵架、扒掉棋盘是经常的事。不过两小时,曾经面红耳赤的两人就已经找回地上的棋子又厮杀在一起了。

  1987年9月又是一年新生季,我们学着上一届的样子跑到学校报到处去查看有没有自己的老乡、高中校友。不错,考进来5位,3位女生。我们很热情的去寝室串门,煞有其事的介绍着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粮票32斤其中米票24斤、面票8斤,学校实行奖学金制度,只要努力学习拿个二等奖20元/月还是没有问题的,还可以为家里减少不少负担。粮票、面票用不完还可以去学校后面的市场换鸡蛋、水果或者直接卖钱......”一阵瞎侃,不知所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