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万胜崇祯帝 > 第四章 晋商误国!

第四章 晋商误国!

小说:大明万胜崇祯帝作者:八九先生字数:5311更新时间 : 2021-04-12 01:18:00
黄得功与周遇吉都奉朱由检的旨意,提督京营与龙骧四卫各自剔除老弱,皇帝派下的西厂督察高时明带着西厂番子逐一点报人数,在龙骧四卫花了五日功夫,终于登记在册,补足实额,共有将士共计两万一千八百人。

        京营基数还算是庞大,但是空额太多,尤其是吃空饷的勋贵子弟,充军作假太多,如今皇帝不顾百官的反对,兵部的掣肘,一意孤行的命西厂番子配合着周遇吉与他自己的亲兵,在京营中剔除老弱病残,更新兵甲,选出还算可用的将士共计十一万三千余人,但是这些兵卒常年缺乏战事,早已成了一战即败的面子军,除了身上甲胄还算光鲜,旗子发亮之外,并无半点国朝精锐的样子。

        如何练兵,朱由检可没有心得,随是后来人,可他并没参过军,倒是周遇吉还算有点办法,用心苦练这些京营的弱兵。

        朱由检领着大汉将军们也在训练,锦衣卫原先的大汉将军兵额是一千八百人,如今还在额的,也不过是一千多人,他对着王承恩说道:“大汉将军乃是天子亲军,怎可草率,下旨,自锦衣卫后人中,择有忠君爱国之心者三千人,入大汉将军操练,月例从内帤中拨,需人人披三甲,配铳,马匹之事让魏忠贤助你。”

        王承恩遵旨下去,而朱由检继续领着这些大汉将军在练习军阵。

        戚家军阵克制倭寇,万历时,李如松率领戚家军与本家辽东铁骑在对付日本时可谓是得心应手,两大明帝国精锐会师,大明取得胜利。

        可对付日益壮大的建奴满清,再用戚家军的手段却又十分不合适,皇太极的建奴骑兵在辽东叱咤风云,依仗的便是马匹的机动性,和至少身披棉甲的悍不畏死,朱由检即便靠着自己的想法,已经开发出了燧发枪,可是大明工匠还没真正开发出实用的车床,一杆堪用的燧发火铳最少也得用上七八日。

        如今过去了三个月,真正造出来可以装备军队的燧发铳也就不到两千支,被皇帝留下来了一千支,优先装备到了自己的大汉将军队伍中。

        为了提升在京官军的战力,还是得益于江南东林党中查抄出来的脏银,朱由检提了兵卒们和匠人们的月例,原先的京营和龙骧四卫,如今一个大明官兵可以领到六两银子。

        而工部在吴淳夫的敦促之下,紧赶慢赶的造出足够二十万人的棉布甲,倒是铁甲工艺繁琐,皇帝又明令禁止以次充好,最终也只交了九万套铁铠,不过这些铁铠盔甲都很好,吴淳夫不但没有受责,还被大加赞赏。

        真正让皇帝感到欣喜的,还是数月前诏令天下的缇骑们,诏令大明各镇的兵马,由内监、厂卫筛选兵马一半调入北京,如今九边镇兵计二十一万六千人,浙兵七千人,湖广狼兵一万二千人,山东卫兵二万余,其余兵马拢共又有五六万,皆已赶到京畿地区,三十万兵马虽有部分漏缺,可是不会少太多。

        朱由检之所以大喜过望,还是因为,这次的调令并未出现大部镇总不尊令的事情,这也表现大明此时,至少皇权并未被后来的那些东林党控制,而且由于自己对魏忠贤的重用,阉党仍旧存在,且比后世的权力更大。

        可是这样一来,京畿一带的粮食供养就出现问题了,这三十万大军会师一地,其中还有三四万的骑卒,人吃马嚼,光是这一项就足够全权负责此事的魏忠贤头疼不已。

        不论是江南运上来的漕粮,山东运来的粮食,几个月总共不到五百万石,除去宫中用度,京中这十几万京兵的吃喝,这平白多出的三十万大军不但一个月最少,要吃掉二十多万石的粮食,而且显然皇帝并没有立即出兵的打算,单是养这些个丘八,光是吃,就用度无数了。

        “粮食不够?朕富有四海,普天之下都是朕的,朕许你的权柄这么多,竟然能被区区粮米难倒了?九千岁,您是老了没有用了么?”

        朱由检的语气很不好听,颇有几分责怪的意味,魏忠贤是有苦说不出,只有大呼:“老奴无用,还请皇爷责罚。”

        朱由检可没有闲情罚他,这三十万人放到现代,不会有什么影响,那也是农业科技点满的结果,现在可没有袁大家的杂交水稻,也没有大机械大规模的种植粮食,自己也了解事情原委,魏忠贤也确实很尽责,常常调令大明各处的粮库,在京畿来回折腾。

        现在去寻找番薯和土豆这种暴产粮食,显然是来不及了,而要去南洋大批的买入粮食,也肯定来不及,而魏忠贤的东厂,李若链的锦衣卫主力刚刚从江南调去查抄晋商,晋商那堆积如山的粮食也需要时间,朱由检沉思一会儿,最后凑到了魏忠贤的耳边。

        “魏大伴,京畿周围的粮仓,除了皇家和朝廷的,都给朕抄了。”

        魏忠贤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随后看向皇帝,不愧是老朱家的人物,没想到这皇帝如此果断。

        “有大污者,罚抄家产充入内帤,妻女打入宫中,为皇家做奴,男丁发往九边,打入匠籍。”

        “无过良善者,可按时下粮价之七成拨款买下,于京中设粮站十座,扣半数粮食以时下粮价卖粮,此时与抄查同时办,不可引得百姓不安。”朱由检说着,人已经走入乾清宫后边去了,魏忠贤则是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这皇帝真是心狠,一言不合,就要抄人家产,怎么和他太祖一个样?他太祖也未有这么狠吧?

        仔细想着,魏忠贤只觉得自己的名声恐怕很快便要更臭了,可是没奈何,只有低着头走出去,随后诏令东厂在京的几位大监、锦衣卫缇骑按照皇帝的吩咐去办。

        北京城大乱了!

        东厂的番子愈发疯狂了,竟然将大半个京畿的粮商都给抄了,不知多少粮商的妻女老人哭哭啼啼的被番子们赶到主管宫中新人的老太监那儿去,而粮商们则是一个个气愤不已,被番子们压着身,缠上镣铐,压到地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京中宵小粮商,上通朝野,下遏百姓,本应株连,然先帝大行,朕不欲重苛,首恶及一脉男丁遣送宣府、大同,打入匠籍、军户,其余老弱,发入皇庄为奴婢。”

        这些粮商只觉得胸中怨气冲天,可是无奈,被番子们押往城外。

        “昏君!阉党误国!”

        “有此昏君,大明亡国矣!”

        有成群的士子哀声一片,纷纷舞动着大袖,正气凛然的堵住了城门口,叫押运缇骑和东厂番子不得过去。

        “滚滚滚!京城城门口聚众闹事,都不要命了?”一列五城兵马司的城兵巡卫大步而来,只不过就近却不说话了,一个个立在那里,也不知道怎么做。

        却有一队人马拦在士子与官兵之间,一人穿着文官服饰,骑着高头大马,胯上插着一口大刀,身后有家丁数十人,皆着甲衣,有人持着一杆大旗,上头写着大字:卢。

      ……

        此时的朱由检刚刚下了早朝,今日的上疏格外多,一大批的御史言官不但在朝会上大骂魏忠贤,还有人举了魏忠贤的九罪十八恶,可是朱由检怎么可能斩断自己的臂膀?皆留中不理,内阁黄立极朝会上为魏忠贤洗白,二人一唱一和,叫文官们纷纷义愤填膺,可是没有办法,如今的朝堂,东林党人被抄家的抄家,被发配的发配,还在朝堂上的东林党人,也都是皇帝特意点名的重臣。

        至于东林魁首钱谦益,则已经被被厂卫押送入京,皇帝对这位东林党魁非常痛恨,百般折磨,最后下了中旨,让人将其溺死。

        倒是将这位文人葬了,还赐了墓志铭上刻下三字:水太凉。也算是事了了。

        孙承宗到京的日子,却与孙传庭一般,二孙一文一武,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一个则是三十来岁的大将,却彼此相熟,一同随着等候已久的王承恩进宫。

        孙传庭与孙承宗都为阉党所害,不同的是,孙承宗本身就是魏忠贤提拔择用的官员,只是后来孙承宗在天启帝心目中的地位实在太高了,魏忠贤也想投靠孙承宗,但是孙承宗并不搭理,这才使得魏忠贤记恨他。

        如今崇祯帝登基,想要伐师后金,自然要任用能臣大将,二人到来,朱由检原本因为工部的事务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绕过王承恩,见到二人跪拜在地上山呼万岁,连忙扶起二人。

        “孙督师曾为先帝老师,朕为先帝之弟,理应以面师礼敬督师。”朱由检握着孙承宗的手,笑着说。

        孙承宗六十多岁的年纪,算得上是大明老臣了,如今虽孑然一身,但皇帝显然要重用他,不由得感动异常,颤颤巍巍的说道:“先帝大行,老臣也曾朝东北而拜,念起往昔种种,感慨万千。”

        “大明到处都是窟漏,病已入骨,非重药无可医,朕年弱,也知晓我大明已到危亡之际,孙督师大才,怎可自甘堕落,而不思报国,外族内窥中原,朕欲力挽狂澜,奈何分身乏术,辽东诸事,除袁崇焕尚有才能外,已无人可用,朕日思夜想,这宁远,非督师坐镇不可!”

        孙承宗泪眼阑珊,连忙跪倒在地上叩谢圣恩,一个前朝老臣,如今再被启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朱由检暗暗点头,再看向边上的孙传庭,可谓是,传庭死而明亡矣!

        作为武将,他生的一表人才,作为一个能代表大明最后希望的将才,却显然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上看下看,连连点头,最后称赞道:“好一个孙传庭,是真正的将才。”

        孙传庭惶恐不安的思绪这才散去,连忙跪在地上:“臣孙传庭,叩见吾皇。”

        朱由检知道他忠心,亲自扶他起来,只是说道:“如今大明,正是需要传庭这样的大将,朕此番伐师北进,就要任你孙传庭为前锋!”

        孙传庭愣了愣,才终于反应过来:“臣孙传庭,愿为吾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由检面色严肃道:“大伴,下旨,孙爱卿赐总督职,任调河南、山东兵马,朕想来,以传庭之能,掌管这两省兵马,绰绰有余。”

        孙传庭当即谢恩,感到皇恩浩荡,自己报国之心,终于可见。

        山东已到京畿的,已有二万多人,只是卫所兵尚需操练。

        孙传庭谢恩后,朱由检也没有继续留他,任他速去接管兵马。

        现在自己头疼的问题,主要还是工部的奏本,吴淳夫直言,自己替他改造的水力车床虽然提升了匠事房的用工效率,可是还是太少了,匠人们打造的水力车床总共不过二百台,一日能造的铳管还不到千支,要求他按期交付的十万支长铳,最少也要四五个,这种铳比以往手工磨的内壁光滑多了,已经是省去了打磨等繁琐的事情,可依旧吃人力。

        就算是自己下了旨意,要求吴淳夫尽力扩大北京的匠事房,还让他招募民间工匠,要五万工匠,还开发了燧发枪、已经改进的水力车床、流水线作业,可是依旧差了许多。

        大明太疲惫了,北方的战事要尽早拉上进程,这么庞大的一股军事力量,不但容易泄露军情,使得抽调兵力的九边及南边形成大范围的军事空白。

        尤其是大明的西南,那些个土司可是大明长久的隐患,朱由检打算是打败皇太极之后,再挥师进入西南,彻底毁掉这些目无君父的西南土司。

        王承恩就站在皇帝跟前伺候,瞧着皇帝摆弄着笔墨,在画纸上挥着,最后把笔丢在价值不扉的金砖上。

        分明是一幅世界地图的大致轮廓!

        已经是崇祯元年的二月了,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样,今年刚刚开始,朱由检便被这股寒潮冻着了,第一时间就去探望京畿的兵营。

        由于几个月下来,工部匠人们的紧赶慢赶,已经八成都披上崭新三甲,官兵之中并未有人冻死,可还是有许多人冻伤了手脚。

        朱由检皱着眉,领着黄得功、孙传庭等将官们在伤兵营中巡视,与那些伤兵慰问。

        “拨银两供大军购买生姜、药酒之用,这天气冻人,寻常膳食,得加些肉荤,也拨银子去买。”朱由检说着,看到远处一行人匆匆过来,领头的人是魏忠贤。

        “皇爷!喜事!大喜啊!”魏忠贤刚刚站定,立马伏拜在雪地上,对着朱由检大呼。

        朱由检一愣,还是摆摆手:“原来是魏大伴,起来再说。”

        魏忠贤站起身说:“锦衣卫许显纯不负圣恩,已查抄晋商八家,抄银七千六百二十万两,金三百万两,财货无数,许显纯刨根问底,竟然查出这些个商人挖空大山,藏粮食在里头。”

        朱由检果然面露喜色,这么多银子,别说是百万雄兵,就算自己想要的登州水师,恐怕都可以打造六七支一般规模的了。

        “魏大伴知人而善用,手下精明能干,朕心安了,赐玲珑甲,红衣蟒袍,赏金万两。待到败了建奴,朕亲自为大伴的生祠裱字。”

        魏忠贤叩拜皇帝,只觉得皇恩浩荡,心中想着,连忙回头敦促一个风尘仆仆的缇骑上前,朱由检看过去,此人显然刚刚才到北京,累的要闭眼,可是面前的人可是大明的帝王,容不得他放肆,只有跪倒在地,遵循面见帝王的礼数。

        “锦衣卫缇骑百户邵巍,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点头,看着这个缇骑身上风尘仆仆,让他起来,问道:“晋商在山中到底藏了多少粮食,可清楚了?”

        邵巍道:“山中洞窟数十处,少则千万石陈粮,多的一眼望去,不知多少。”

        朱由检心中有数,可还是被惊住了,这些个晋商,远比后世人所想的还要可恶万倍!这些陈年粮,就算藏在山洞之中腐朽,也不愿救济灾年中饿死的百姓!同为大明人,吃着大明的根基,竟然成了不闻朝廷的国盗巨寇!

        皇帝怒哼一声,在场的所有人都连忙跪倒在地上,魏忠贤连忙喊道:“皇爷息怒,龙体为重啊皇爷。”

        朱由检此刻只觉得胸口发闷,真是好一阵气恼,他摆摆手,让众人起来,看着那锦衣卫缇骑道:“行了,朕知晓了,下去好好休息。赏银十两,给他吃顿好的,补补身子。”

        两个內监上前将那邵巍领了下去。

        “晋商之事,朕深恶之,令人将八大晋商首恶范永斗等人,即刻押送入京,朕要在北伐建奴之前,用这些个巨商汉奸的人头,血祭朕的大明玄鸟旗!”

        “至于晋商查出的陈粮,调拨一半,先用于陕西、河南、山西三地的赈灾,另外一半,在各县府设粥棚,如今天下要迎千年未遇之旱灾寒潮,各地官员若有贪污粮银,有流民而拒收不赈灾者,首恶斩首,家产抄没,全家打入匠籍。”

        皇帝说着,大摇大摆的走了,魏忠贤望着皇帝离远了,才转过身看向自己身后跟着的那些个內监和锦衣卫千户,摆出他九千岁的威严来。

        “命许显纯速调人手,将晋商首恶范永斗等押送入京,银车不可大意,从京中再拨精锐一千骑,徐闻茂、刘瑜,此事由你二人去办,切记!这是皇爷的银子。”

        两个锦衣卫千户互相看了眼彼此,连忙尊令下去了。

        与这事一同去办的,便是粥棚的事,东厂不愧是家大业大,在京的番子如今拢共还有三千余人,魏忠贤也就留了个千户领着二百来个番子镇守京师,其余的番子缇骑,尽皆差遣出京,刚刚出京便分兵三路,一路人马专门向西,一路只往北而去,还有一路朝着山东地界去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