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经伦论修订本 > 第七十八章、法的精神

第七十八章、法的精神

小说:经伦论修订本作者:山高知寒戈云字数:1908更新时间 : 2021-05-23 06:17:00
第七十八章、法的精神

1、亲子鉴定

孟德斯鸠说:“言语并不构成罪体,它们仅仅栖息在思想里,有时候沉默不言比一切语言表示的意义还更多。所以无论什么地方如果制定了言语是罪体这么一条法律,那么,不但不再有自由民主可言,甚至连自由民主的影子也看不见了呀!”

有些国家在户籍法规上要求做亲子鉴定是不是合乎自然法的原则呢?孔子在《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两性合而成道,继承、发展、延续是最好的结果,而成就这一切的是两性之间的亲情关系。…富饶、富有之谓大业,日新月异之谓盛德,生生不息之谓变迁,天地星辰之谓乾,万物生长之谓坤,大数据计算未来之谓预测,畅通无阻生生不息之谓事业,用大数据计算天地星辰,万物生长都无法计算出结果,此谓之神。所以神学是专一探索和研究未知世界的一门学问。

如果你连未知世界的东西都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不是灵魂、精神和亲情关系就不需要存在了呢?人人以肉身之躯行动于世间,彰明较著于世人,那么还要家庭何用呢?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灵魂、精神和亲情关系,什么是肉体、物质和两性关系。人生存于世间是灵魂、精神和亲情关系大于肉体、物质和两性关系,还是肉体、物质和两性关系大于灵魂、精神和亲情关系呢?

如果人人都抛弃灵魂、精神和亲情关系,纯粹以肉体、物质和两性关系来衡量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亲情关系、以及灵魂和精神关系,那么,确定两性关系存续期间所生儿女的定性问题,亲子鉴定肯定是当今最科学的手段。但是,人类自产生文化、产生家庭,产生社会、产生国家以来,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手段并不是“亲子鉴定”这种手段,可是千百年来并没有妨碍两性关系存续期间所生儿女的定性问题,并且历朝历代并没有因为所谓“物性”的亲子关系而制定必须做所谓的“亲子鉴定”的法规制度。

《易·彖》说:“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以和行,谦以制澧,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践行,德之根基。谦逊,德之器柄。反复,德之本义。持恒,德之本质。缺陷,德之追求。满盈,德之宽绰。困难,德之思辨。深度,德之义举。风险,德之制宪。……践行可以和衷共济,不安可以治理河患,反复可以自知之明,持恒可以专一不二,缺陷可以趋利避害,满盈可以利益共有,困难可以让人少怨,深入可以逻辑思维,风险可以行使权力。

亲子鉴定是不是政府的必须行为,如果所有国家在户籍法规上都要求做亲子鉴定是否有悖人类发展的自然进程呢?恐怕这个问题尚待商榷。

2、人要有信仰

人要有信仰,可以将精神与灵魂寄托于某一神灵之上,或国家之上,并无善恶之因,只因为没有灵魂存在的人反而更加倾向于我行我素的自由行动。孟德斯鸠说:“如果我们不能具备“神灵存在”的观念,那么就会产生反叛的观念。”如果人们具备“神灵存在”的观念,有信仰就可以超越自我,将精神置于财富、荣华、痛苦、欢乐与悲哀之上,减轻因无神论而产生的恐惧的心理压力,消除反叛与自由思想,成就一个具备素质良好,行为规范,充满信心,敢于担当责任的人。

《易传》说:“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知死生,通神灵,知神鬼变数,与天地永恒一样,所以并没有违逆自然规律。知万物生生不息道济天下,所以并没有过错。左道旁行,乐天知命,所以无忧无虑。安定厚重在于仁,所以才能厚爱。遵循天地变化规律而不逾越,效法万物章程而不遗余力地去作为,通晓昼夜之道而明了是非,然而精神与灵魂没有方向性,变化也没有规律性。

因此,人必须要有信仰,让精神与灵魂有方向,让变化有规律,才能事事通达,安居乐业,做到不越法理,不违章程,不遗余力地去做事情,这才是人生之道。不能具备“神灵存在”的观念,又怎能守规矩,知方圆呢?

3、神父、和尚、阿·訇、道士的财富应当受到限制

以财富公益性原则,神父、和尚、阿·訇、道士的财富应当受到监督管理,私营的寺庙、道观、教堂经济更应该加以控制。原因是寺庙、道观、教堂是传续不断的社会单元,与国家之中的家庭单元对比是反比现象。即单元家庭可以消亡,而单元寺庙却可以长期存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世代承继的经济实体如果不加限制,必然带来财富巨量增长的后果,而家庭的扩张并不能引发财富的过度集中,这是由于家庭成员会分化成不同的单元家庭,而寺庙、道观、教堂则不存在单元分化现象,如果寺庙、道观、教堂无序地从信徒手中接受财富而不加控制,势必有悖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原则。

因此,明智的政府都会采取限制寺庙、道观、教堂无序扩张,与拥有大量财富的措施,即便是封建王朝也会严厉控制神父、和尚、阿·訇、道士的财富无序增长。

因为神父、和尚、阿·訇、道士无止境地攫取财富是非常没有道理的,有悖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寺庙、道观、教堂无论以任何形式获得的财富都应该记录在案,有专职工作人员来操作,并且要设立第三方监督管理委员会,以确保除保证寺庙、道观、教堂正常运行的资金之外,其余部分全部上缴国库,这一条例应该明确地写入宗教法中。

4、放弃一种信仰是痛苦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流血牺牲才能迎来另一片思想的天空。

放弃一种信仰一定很痛苦,需要承受巨大代价才能摆脱固有的信仰被逼出精神的世界,甚至是流血牺牲才能换来精神解脱,但是你如果想复辟一种宗教,却如同洪水猛兽一般无法抵挡。

5、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的圣言才是民众前进的指路明灯

经济发展是有规律性的,聪明人不适宜做生意,因为聪明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反应慢,懒惰,而生意人都是勤奋的人,并且很有耐心。一个成功的商人智力并不一定高,不要以为马云说的话都充满智慧,其实他的话一点哲理都没有,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重复前人的话而已,再普通不过了,他的话之所以让你听得进去,只是因为他有金钱的光环,其实他的话并没有多太价值,也不会成为传世经典。他只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已,商人的智慧只是普通人的智慧而已,商人的成功也不需要过多的智慧,商人只需要前瞻的目光,勇敢的精神与耐心的坚守就足够了,如果有过度的智慧反而会消耗掉他的勇气与耐心,使他目光如鼠,而错失商机。

商人的成功不是孤立的存在,并不简单依赖商人自身的能力。商人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需要时代背景与偶然性因素。清朝的胡雪岩非常成功,是清代屈指可数的红顶商人,从他的成功经历可以印证成功的商人必须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果没有太平天国的暴动,没有偶然的机遇,以及商人务实的精神,无论如何也成就不了胡雪岩的顶戴花翎与巨量家资。但是,由于古代中国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封闭式王权国家,所以古代几乎所有的商人都下场可悲,这其中以红顶商人下场最为凄惨。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规律。

世界上真正能让后人记住,并把他们的话奉为圣言的不是商人,而是像孔子、苏格拉底、黑格尔等这样的教育育人的人,这些人并不富裕,现实中的人生也不成功,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是后人前进的指路明灯。

综上,法的初衷在于规避,法的精神在于顺序。法的功能是匡正,功在扼制,但法的精神是疏导,效在畅通无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