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经伦论修订本 > 第五十四章、太极只是一个理字?

第五十四章、太极只是一个理字?

小说:经伦论修订本作者:山高知寒戈云字数:3362更新时间 : 2021-04-03 05:39:00
第五十四章、太极只是一个理字?

本质上说,权力来源于自我和自私,是“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本质上说,权力来源于自然天性,权力来源于生物之本性,是人之私田,是人之自我自私之根。这句话从本质上讲是政治正确的。

如果人无私田,人无自我自私之根,那么一个族群、一个社会、一个邦国便无“性成熟并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主导下的“首领和领导班子”。那么一个族群、一个社会、一个邦国的文明又从何而起呢?

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朱熹又说:“‘本’只是一个太极……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一个“理”,它以形式、形态之上的概念存在,它类似理念或精神存在于生物体的意识形态之中,这是生物体的“本”质。“本”只是一个太极,如月在天,只是一个发光月亮而已,当月光照射及大地,则月光随处可见,不能说月亮是分开的。

因此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字”。他又在《西铭解义》里又说:“天地之间,理一而已。既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则其大小之分,亲疏之等,至于十百千万而不能齐也。”也就是说世界形成世界的本源就是一个“理”字,它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的根本。世界万物皆由“理”出,这就把“理”等同于“道”了。

认为“理一”而太极,太极是万物之理,万物又各自体现各自的太极,即宇宙是一个太极,而人人各自有各自的小太极。因此万即一,一即万也。这就形成了朱熹的一套“道理论”,但他追随程颢、程颐兄弟的“理无形也”以如“无形为道”之说,认为理道同本,而他这个“道理论”又有别于邵雍的“太极一也,不坳。生二,二则神也”,“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虽然他们的理都是“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之本,但是朱熹的太极又下沉了。

朱熹在“太极只是一个理字”之说后,又延续周敦颐之说。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周敦颐这段话文字不多却概述了世界生成之理,也概述了物种起源的问题,可以说这段话文字左右了中国人近一千年的社会文明。那么这段文字到底正确不正确呢?

我们必须辩证这段文字在形式、概念、范畴上的政治正确性。马克思揭示世界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抛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规律,单说否定之否定规律,就应该对中国古典文化做出新的辩证和认识。

在自然界,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并因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而周敦颐在《太极图说》的说法正是古代中国人认识事物内在矛盾性的思想认识。

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那么太极是什么?前面已经说了,太极是产生宇宙万物的孕体、本体,也是世界的本源。它内涵阴阳两性,而阴阳两性来源于“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内涵阴阳两种控制力或动力,首先发起动力运动的是太极,于是“太极动而生阳”。那么又是什么引动了“太极动”了呢?也就是说又是什么控制力或动力引发了“太极动而生阳”了呢?

而“太极动而生阳”又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矛盾性的根本,那么就必须找到这个引发了“太极动”的本源。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引发了“太极动”的本源的控制力或动力就不会存在宇宙,如果没有宇宙又何来自然界,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等领域呢?如果没有这个引发了“太极动”的控制力或动力之源又何来思维、逻辑、形式、概念、范畴呢?如果没有这个引发了“太极动”的控制力或动力之源又何来首脑和领导班子呢?

现在要辩证的就是这个引发了“太极动”的本源,而引发了“太极动”的本源就是那个“性成熟并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周敦颐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但是是什么化生了万物。

也就是说,朱熹、二程和周敦颐之流都忽略了这个引发了“太极动”的本源的“化生万物”之母,而他们忽略的就是那个“性成熟并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

他们为什么要忽略“她”,难道没有“她”万物可以生生而变化无穷吗?其实他们忽略的“她”就是“无极”,但他们又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

是他们不知道太极之上是无极,而无极便是那个“性成熟并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其实他们知道,并且非常知道,只是他们不敢往下溯源了而已。

其实汉文化的根就在这里,在这个“性成熟并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这里,汉文化是阴阳文化,重心就在“阴”字上,根基其实就是那个“性成熟并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

如果朱熹、二程和周敦颐之流继续追溯源头,那么朱熹的“理”便回到“道”上,成为道学了,但是朱熹一生凡二千万的论述在论证什么?就是在论证“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就是把“理”给论证“圆”了,而非平的“理”,也非扁的“理”或“道”。

朱熹最大的恶就在这里,由于他用“理”取代了“神”,又阻塞了“德”,  导致周敦颐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都成了废话。也让邵雍的“太极一也,不坳。生二,二则神也”的“二、神”成了“一”。

当“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当“理”像太极一样“圆”了时,什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当阴阳圆了,自然能阴能阳,也能不阴不阳。当柔刚圆了,自然柔阴能刚,也能不柔不刚。当仁义圆了,自然能仁能义,也不仁不义。

什么“二则神”。当“理”像太极一样“圆”了,二和神也是圆的了。

当“理”完全“圆”了,讲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没理,不讲理,没有道理,悬浮的颠来倒去的理,何来仁义道德?又何来二和神呢?

朱熹的第二大恶是谬论“格物致知”,颠覆了孔子的“明明德”。即颠覆了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